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燕赵都市报:“超九成人有安全感”里的阿Q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09:45 燕赵都市报

  1月11日新华社一则《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显示近92%的人感到安全》的新闻读来让人玩味: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了2005年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结果:91.9%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治安环境“安全”或“基本安全”,比2004年调查上升1个百分点。这是全国关于此的第五次公告。

  所谓“安全感”,不是一个伸手能及的实体,它是存活于心的一种心理感觉。既然统
计局硬要把不可知的“安全感”幻化为一种可视的百分比,那就请让我从这个百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说开去吧!

  这个安全比率的分子分母各为多少?在2005年,如分子代表包括治安事件侦破案数、安全隐患整改数、解决失学孩子上学率、百姓看病难缓解率、下岗职工再就业数、拖欠民工工资追回数等,用不着统计就能看出,这一系列分子值还未见提升。相反,发生不安全的事件的分母值却在增大:这一年里,不管孙家湾240多名矿工还是七台河140多矿工的遇难;黑龙江沙兰中心小学105个幼小的生命被洪魔吞噬;沁源20名孩子因学校无操场,在公路上跑丢生命;一起接一起的抢、杀、夺、奸等治安事件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件又一件恶性拖欠民工工资事件还在上演;哈医大二院500万“天价事件”折射出中国有近五成公民有病望断

医院路……

  分子踟躇不前,分母仍在看涨的境况下,要奢望拉动百姓的安全满意率,估计是一厢情愿。现实的安全状况与科学统计的“背向性”却让人不自觉地怀疑起抽样人群的触角范围与“纯洁度”。究竟是些什么范围和什么样的样本?这里面包含多少星夜兼程的农民?包含那些当街被几个抢匪按翻在地而夺包的姑娘了吗?

  其实,怎么选样,如何统计,交给哪一级机构去统计,要客观定性百姓的“安全感”,我看无法摆脱“虚拟统计”的宿命。如果一次,二次,五次这样不痛不痒的像公布GDP飙升一样的来撒下一张“平安网”,不将不安全教训刻进骨髓,就欲“华丽转身”迎接新年,依我看,此报喜不报忧的固定思维是于国有害,于民无利的。

  说到底,这种忽视安全隐患和不安全现实,提升的非客观统计数字其实是一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

  -周明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