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北京两会特别报道:35个专题关注身边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12:41 北京娱乐信报 | |||||||||||||||||||||||
从2005年3月3日到2005年12月8日,本报《走近您身边,为您办实事》专题已经刊登35篇报道。报道涉及交通、环境、医疗等百姓身边的事,通过政协委员的提案,记者深入调查,告诉读者发生在身边的问题也正是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新的一年,政协委员将提出新的提案,我们也将以政协委员的提案为线索,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共同探索民主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新途径。
2005年7月12日9版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我们所有的报道都要求记者深入第一线调查,抱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推动有关部门解决百姓遇到的问题。 从前:昌平科技园只有小公共 “昌平科技园只有一路小公共汽车,根本不能满足这里居民的出行,很多职工要先到昌平东关再倒车去城里,现在可以直接乘919支3路进城。” 在去年北京“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纪世瀛提交了一份《关于解决昌平科技园东区公共交通的建议》。纪世瀛在提案中指出,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科技园东区,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几十个高科技产业尤其几个现代生物医药企业已经建成将要投入使用,在九里山下还建设了麓鸣花园,将有大批企业人员进驻,但至今那里公共交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希望把345路公交车支线从昌平东关延长到昌平园东区。” 现在:不到10天就开通一条线 本报记者李剑英在采写《委员呼吁解决问题 昌平科技园东区出行有了公交车》这篇报道中,用整整一天的时间对昌平科技园东区职工出行情况进行调查。“当地居民得知有政协委员为他们的出行提出提案时,都显得很兴奋,希望我们的报道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记者根据这份提案进行了深入调查,并采访到了昌平区交通局有关负责人。昌平区交通局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去年1月27日“两会”结束后,他们收到纪世瀛委员的提案,引起了高度重视。去年2月5日,就开通了公交919支3路昌平科技园区支线车,前后只用了不到10天的时间。
2005年5月25日11版 在我们的报道中,有的问题已经解决,但还有不足的地方,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把百姓身边的事办得更好更实。 从前:神乐署大烟囱破坏景色 天坛神乐署以中和韶乐而闻名,但以前去过天坛神乐署的人都记得,在神乐署旁不足10米的地方矗立着一个大烟囱,这与天坛周围的古建筑极不谐调,让游客在欣赏复建后的神乐署时,为旁边的大烟囱感到遗憾。 在去年的“两会”上,金连经委员提出“关于尽快拆除天坛公园神乐署南院大烟囱”的提案,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拆除。“这个烟囱太明显、太高了,每次到天坛看到这个烟囱我心里就不舒服。”作为市政协委员,金连经多次到天坛公园进行实地考察。 王灿炽委员也认为,神乐署旁大烟囱破坏了天坛景观的天际线。 现在:大烟囱告别天坛神乐署 据公园方面负责人介绍,烟囱属于北京市口腔医院。由于烟囱离神乐署不足10米,“既影响神乐署的景观效果,也不利于神乐署古建筑的安全。” 经市卫生局与大烟囱的所属单位——市口腔医院研究,去年6月底,拆除工作终于完成,大烟囱彻底告别天坛神乐署。 但王灿炽委员表示,现在虽然已经将烟囱拆除,但西北角还有某电台的天线密密麻麻,影响整体景观。另外,天坛公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在占用公园的单位要从里面搬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天坛。“现在占用文保单位的现象很严重,该是到治理的时候了。”
2005年4月4日11版 在我们的报道中,有的问题还没得到解决,但已经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我们正在期待着问题早日解决。 从前:隔双层玻璃仍听见噪音 位于公主坟以北,紧挨着三环路东侧的科技部社区,住着678户居民。遗憾的是,这个挨着三环路、交通便利的优越位置并没有让居民们感到幸福——住在15号楼的齐鹏老人告诉记者:“我一般不开窗户,除了早上打开一会儿透透气。”站在齐大爷家的阳台上,虽然有双层隔音玻璃,但还是能清晰地听到来自路上的噪音。 市政协委员刘永泰也曾经是这个小区的居民。在去年政协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刘永泰就此问题提交了一份《关于在三环路公主坟以北东侧路段加装隔音墙的建议》的提案,呼吁有关部门在此加装塑料隔音墙,以缓解这一地区群众的疾苦。 现在:继续协商尽快解决问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居民楼离三环不足10米,而且是先有小区,后来才有三环路,按说确实应该安装一个隔音设施。 随后,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固体废物和噪声管理处调研员董金虎介绍说,他们一接到提案就马上组织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发现紧临三环路的居民楼噪音确实超标。如果安装隔音墙最少能阻挡30分贝以上的噪音,居民的痛苦就会减轻。“但现在主要是道路的责任方和资金问题。” 董金虎表示,他们将继续和交通委进行协商,争取尽快解决问题。 信报记者 赵磊 为读者奉献更多更优秀报道 从2004年4月1日第一期报道开始到2005年12月,信报一共刊发“走近您身边,为您办实事”专版报道120篇,30多万字,有些报道已经成为读者心中的优秀报道。通过对政协委员提案进行追踪报道,探索民主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这种尝试多次在市政协常委会上受到市政协领导的表扬,并且在读者心中也已经成为报社的栏目品牌,信报也感谢读者多年来的支持与理解。 此外,市政协新闻中心工作人员对本报专题的操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大量的提案线索给记者作为参考,帮助记者联系委员,为报道把关等。在此,信报对他们的努力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1月14日,政协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即将开幕,会议期间又将会有许多政协委员提出提案,我们将抓住这一机遇,以委员的提案为报道线索,再度走近百姓身边,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为读者奉献更多的优秀报道。 部分精彩报道
北京的立交桥应怎么样设计才最科学,中小学学生的校服能否更人性化一点……市政协提案委宣布,由市政协与本报等联合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活动仅仅9天就已收到市民提供的提案线索1400多件,其中社保、交通、环境问题最受市民关注。 (2005年10月20日7版)
药品不全、没有先进医疗设备,甚至不能做简单的化验,再加上百姓的不够信任等问题,制约着社区医疗事业的发展。为此,在当年的“两会”上,市政协委员岳其徽提出了“关于加强社区医院管理的建议”提案,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社区医院的建设。 (2005年5月18日13版)
现在有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教室因年久失修需要重新装修,由装修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北京市政协委员梁金銮的注意。她递交提案呼吁,有关部门要对幼儿园、学校装修进行监管。对逃避检测的学校,家长应及时进行举报。 (2005年4月18日11版)
“塑料袋是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之一。”这是市政协委员郭耕接受采访时,给记者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小小的塑料袋,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它。但就是这小小的塑料袋,因为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危及动物的生命。 (2005年5月30日1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