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浅谈香港高等教育特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19:05 首都之窗

  2005年5月下旬,我有幸参加了中央统战部二局在香港举办的第三期少数民族知名人士研讨班,此前,我偶尔留意到国内外各种媒体关于历年世界大学排名的报道,令人惊奇的是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竟有4所大学跻身前世界400强大学,而内陆仅有6所大学。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在香港学习考察期间特别关注了香港的高等教育。通过学习、参观及查阅资料,深感香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投资多元化和教育理念等方面确有值得内地研究和借鉴的特色。

  香港教育投资多元化

  香港是世界少有的自由港口,自由的市场经济为其教育投资多元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香港的多元化教育投资主要包括:香港政府、慈善团体、香港工商界、海外和个人投资和捐资。

  首先,教育是香港政府预算中最大的单一开支项目,香港回归前,占政府全年开支总额五分之一,1997年回归后,教育开支增幅明显,接近四分之一,表明香港回归后港人治港,对教育投资的重视。

  其次,与香港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是多元化的教育投资。走遍香港每一所大学,你会发现由社会、个人捐资的教学场馆比比皆是。由于其教育事业投资多样化的特点,学校在设立教育方向上呈现百花齐放的特色。以岭南大学为例,这是一所由教会创办的学校,慈善团体、海外及校友等其他各类团体和个人投资比重较大(1999—2000年上述投资占岭南大学教育总投资63%),该校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博雅教育为其办学特色,学生人数只有两千多,占香港大学总人数5%(美国博雅大学学生人数为大学总人数6%),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博雅教育优点:即适应力强、脑筋灵活、具有无限创意。为了培养学生多样化、灵活性、批判思考和沟通技巧,校长身体力行,在每年的360天中坚持每天与5-6位学生共进早茶,营造了一个师生关系和谐、充满关怀的学习氛围,较小的学生规模是保证其博雅教育的重要前提。追踪世界发展趋势和追求教育个性化是香港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可以断言,未来的教育竞争,必将是特色的竞争和质量的竞争。

  还有,香港的高等教育收费遵循“利益获得”和“能力支付原则”。谁从教育中获得了利益,谁就支付教育经费;获利越多,支付越多。所有获益者,都要依据其支付能力的大小付教育经费,能力越大,支付越多。它反映了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的原则,也有利于把教育推向市场,多元的教育投资使教学能够反映企业、团体及个人的利益,根据他们的需要培养各级各种人才。

  香港教育投资多元化还表现为非政府民间组织承担各类培训,培华教育基金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他们围绕国家经济建设中心,为内地各界人士和管理人才培训,增进学员对香港法治、市场经济运作、现代管理理念以及城市发展的认识。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在扩大对教育财政支出的同时,更多地动用市场化手段来筹措教育经费,民办教育的比重将持续增加,政府对教育部门的直接管理和干预将大幅度减少,这无疑将带来教育生产力的一次大解放。

  借鉴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我们认为教育投资多元化是缓解教育经费短缺和投资来源缺乏等多种问题的良策,是办好特色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经过世界各国教育所检验证明了的可行之路。

  香港教育理念

  注重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多元交叉

  香港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大学中的通识教育就是其教育特色之一,通过通识教育使学生既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宽的相关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既精通专业与管理,又了解国际经贸、人文风俗等方面的知识。香港这样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城市,不断提示着未来的社会管理者和就业者既要有精湛、熟练的技能水平,又要有适应新技术、新环境的应变能力。多元交叉的教育使未来社会的管理者和劳动者必须成为能够适应国际环境的、复合型的人才。

  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和精神素养的融合

  在香港高等教育领域中,大学校长们在致力于推动大学教育“铸人”之道。教授们坚信教育的目的是做人造士,因此,十分注重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和国外先进文化并举,培养具有东方文化特色,西方管理理念的、既通晓各种技能并具有高尚情操、通人情、懂世事的“士”人。各大学注意培养学生具备新经济所要求的灵活、适应力和创造力,教导学生学会管理时间,懂得自我减压和舒缓焦虑,树立自信。

  新的竞争不仅需要知识和能力的扩展,更重要的是未来社会主人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塑造。这种塑造比以往更要求被教育者具备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民族情感和文化底蕴,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具备向上的心态和开拓创新精神,具备社会的使命感,总之,大学除了探究真理,进行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宗旨和使命。

  注重美育教育

  香港教育还十分崇尚中国近代思想家王国维、蔡元培在德、智、体三维教育之外开辟的第四维度,即“美育之维”。他们普遍认同王国维的“人只有当他具备审美能力,才是完全的人”,教育就是要培育出“完全的人”。美育正是帮助人的美好天性自然生成的最好方式,也是生命质量自然形成和自然提高的最好方式。

  在与几位教授交流中,我感到他们是那样执著地推动美育教育,他们表示,“以人的感觉而言,各个部分都可以通过美育来提高质量,例如眼睛,没有受过教育是一般的眼睛,受过教育以后,就是一双审美的眼睛,一个懂得审美的人才是一个幸福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超脱,非功利,能够对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马克思所说的音乐耳朵,是能欣赏音乐的耳朵,音乐的语言比文学语言更抽象,但往往也有更高的境界,音乐可以与宇宙相比,如果世界多一些懂得真善美的人,也就会少一2些语言暴力,少一些人身攻击……”

  教育管理和教材的选择

  一些香港学者认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应做到有学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学术。香港借鉴台湾教育的失误,汲取中国

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山海经》、《论语》等作为大学文、理科的必修教材,讲授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和本质,讲授技能之外的做人的各种品德和修养。在管理上,采取行政人员和教师共同规划管理的外、内控结合的管理思想, 从而为教师创造了参与发展的机会,树立教师参与现代社会及学校变革的正面态度,增加实践技能。因为现代社会革新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

  香港高等教育国际化

  国际化也是香港高等教育特色之一,英国对香港的百年殖民统治,客观上对香港高等教育国际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1997年回归以来,香港在逐渐褪掉殖民色彩的同时,又吸收了欧美主要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经验,继续保持了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特色,主要表现在香港高校国际化师资和国际化的教学两方面。

  香港各大学教师的国际化水平令人惊奇,高校不分种族、信仰、文化,面向世界招聘教师,来自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教育背景的教师把世界各地多彩的教育文化带入香港各大学,并以较突出的学术水准提升了香港的高等教育,促进了香港高校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等高校开展共同研究、学术交流、合作办学、教师互访;由于香港高校的学位结构和学位考试类似欧美大学,校外主考官大多是欧美学者,促使欧美国家承认香港各大学颁布的学位。此外,香港高校重视制定与国外大学的学生交换培养计划,注重增加学生到国外学习的机会。

  香港有很好的英语教学基础,有利于越来越多的教材、图书资料、实验设施等教育资源的跨国界流动,客观上促成了香港各高校教学与欧美大学接轨和同步,加之教师背景不同,各高校有较大的教学自主权,使香港高校课程设计和教材使用更为灵活。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感到,香港各高校在资料信息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查阅国外及港台资料信息比内地更方便,内容更丰富。可以预计,全球化将使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

  香港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及现实必然性,它使教育超出政治与文化的界限,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点,在更为广阔的前景中得以发展。

  我们注意到,香港高校在国际化的同时又能结合香港本地实际,结合中国文化传统,力求使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具有香港特色,其中香港实行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就是一例。这一机制源于英国,既不是政府机构,又不是法定的拨款机构,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能够在英国等国相继消失后,继续在香港实施,并在继承和扬弃中加以完善,在高等教育决策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政府干预少、法律作保障、市场需求作牵引、办学自主、学术活跃的大学运行模式。

  当然,香港在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其高等教育也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正如当年董建华先生在施政报告中所说,香港教育方向应该向本土化、民族化、国际化、文化整合及多样化方向发展,即香港教育应立足香港、面向世界、兼收中西文化,贡献国家。

  全球化将是21世纪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全球化人才的培养,将有赖于教育的国际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