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教我们当领导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10:14 《决策》杂志 | |||||||||
-张秉福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著《道德经》(即《老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2000多年来对我国社会文化影响巨大。从历史上看,该书曾被人推崇为讲授“君人面南之术”的帝王之学,而现在人们一般是把它作为一部哲学著作来研究。然而,从领导学的角度来看,《道德经》也是一部重要的领导学著作,书中包含了丰富
为人之下 老子曰:“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他认为江海之所以能汇聚百川,就是因为它处于百川的下游,正是江海处于百川之下的位置决定了它百川之王的地位。所以领导者要想巩固自己的地位,成功地领导下属,就必须坚持“善下”。领导学认为,领导者对下属保持一定程度的谦让、尊重,能激发下属的进取心,给下属创造出一个较好的发展空间。如果领导者在下属面前总是摆出一副趾高气扬、唯我独尊的姿态,久而久之,会失去下属的信任和拥护。 同时,老子还指出:“圣人无恒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仅对下属表示谦让是不够的,领导者还要时刻考虑下属的需要和利益,要时常从高位上走下来,与下属沟通,了解下属的真实需要。现代领导者的领导艺术之一就是对待下属的艺术,其核心就是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不言而教 老子曰:“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意思是说聪明的领导是不乱讲话的,过多的指手划脚,只会加速失败。虽然领导者的个人言论通常并不像按正式途径下达的指令那样有权威性,但对下级仍有很大的心理影响。下级可能会受领导者不当言论的影响而感到无所适从,迷失工作方向;或有所顾忌,不敢放手去干;甚至做出错误的行动,影响整个事业的发展。 领导者单靠少说话是不可能成功地领导好下属的,因而老子又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即领导者要以身示范,在下属面前做出表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下属。他希望领导者靠“美行”来达到有效的领导,而不是靠繁冗的指令。领导学认为领导者要注意自己的一切举动,要在遵守规章制度方面做出表率,不做规范的破坏者,以保证自己在下属中的影响力。领导者凭藉身先士卒的表率行为赢得的影响力,是保持组织内部政令畅通、成功领导下属的必要条件。 无为而治 老子曰:“无为则无不为。将欲取天下者,恒以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哲学的核心思想。以往人们一谈到“无为”,多认为是什么也不做,消极避世。其实老子的“无为”思想有着深刻的内涵:“无为”不是不为,也不是在客观现实面前无能为力,而是以“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的态度,通过“为无为”(指适度而为)达到“无不治”的理想效果,也就是用最小的领导行为取得最大的领导效益。 既然“无为”不是不为,那么我们就该分清哪些该“为”,哪些不该“为”,分清两者界限。在领导学看来,领导活动的“无为”就是要求领导者善于抓大事,从宏观上把握组织发展的大方向,把具体的工作落实到下面的机构和人员去做,而不是事必躬亲。“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所倡导的“例外原则”,其实就是老子“无为”思想一个很好的诠释。领导者只需负责处理规章制度没有规定的“例外”事务,日常事务的决策权则统统下放给下属,让下属在自己职责范围内根据规章制度合理做出决策,让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领导忙得不可开交,工作顾此失彼,而下属依赖心理严重、缺乏责任心的尴尬局面。 因人制宜 下属的特性是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重要情境因素。领导者了解下属的特点,知人善任,根据下属的特点采取适当的领导行为或方式去适应特定情境的需要,是实现成功领导的关键。 尊重人、重视人,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也是老子领导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国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正是因为老子认为人在管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才导致他对领导者如何用人格外关注。老子曰:“物或行或随,或热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意思是说:世人的秉性不一,有的刚强,有的羸弱,有的安稳,有的危险。领导者要因势利导,摒弃那些极端的、奢侈的、过度的做法。老子认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和长处,适合不同的岗位,所以领导者在管理中要做到人尽其才,就要根据个人能力、文化水平、品德修养等因素合理安排任务,用其所长、所能,做到因人制宜。 以退为进 管理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计划中未曾考虑到的问题。突发事件的出现常常令人措手不及。这就要求领导者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根据不同的情境迅速调整策略。老子十分注重领导者在管理活动中的权变反应,提出了领导者向“水”学习的要求。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他认为领导者要像看似柔弱、实则刚强、可以被塑造成不同形状的水那样,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老子根据其对现实斗争的深入分析和体察,充分把握了事物矛盾双方转化的规律,曰:“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固与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老子这里主张的柔弱是有着强大生命力和积极意义的柔弱,柔弱只是手段,“胜刚强”才是目的。所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后退不是被动,而是为了争取主动。按照这一策略,如果领导者在管理活动中暂时遇到困难或一个强大的敌人,不能一味蛮干,而应该稳住阵脚,灵活应对,委曲求全,避其锋芒。待以后积蓄起足够的力量,重新寻找机会战胜困难,击败对手。在这一过程中,领导者承担压力和风险的能力得到锻炼,其领导方法更加丰富,领导艺术也得到进一步升华。 遵循规律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说的“道”,在其思想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他认为“道”既是万物的本源,又是统领支配天、地、人的总法则。即道生万物,道统万物。因此,老子强调人们应该学会认识“道”,学会顺应自然,学会遵循规律。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领导活动也不例外。老子认为领导者若能遵循其道,顺其自然,则“万物将自宾”。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者的管理活动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问题。领导者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当遵循领导活动的规律,正确认识实际的情境因素及其特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改变领导行为或方式去适应特定情境的需要,而不能随心所欲或拘泥于原有的领导行为或方式,贻误时机而导致失败。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和把握领导活动内在的规律,不断丰富自己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以便在问题出现时及时权变,顺利化解危机。■ 相关专题:《决策》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