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红网:向跑官要官者开刀应选好刀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00:09 红网

  近闻,四川省财政厅投资处原处长雷应全、黑龙江省鸡西市教育局原党委书记刘振树、山西省临汾市公安局原局长邵建伟、山西省翼城县原县委书记武保安、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原副县长尹黎明、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刘二海等人,分别因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搞非组织活动”被查处,受到党纪国法的严肃处理。笔者认为,向“跑官要官”者开刀,好!

  从今年起到明年上半年,中共将开展全国性的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工作。按以往的“惯例”,又到了“跑官要官”的“高峰”期。近年来“不跑不送,听天由命。光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表扬了溜须拍马的,提拔了指鹿为马的,冷落了当牛做马的,逼走了心猿意马的”等等一些流行的“段子”,把“跑官要官”描述得淋漓尽致,也切中了其危害性。那么,为什么一些干部对于“跑官要官”情有独钟、乐此不疲?一方面,说明干部选拔制度还存在着让“跑官要官”者有机可乘的漏洞,使其有机可乘;另一方面,反映出干部评价决定权权力来源过于单一,集中在上级领导手里,客观上为“跑官要官”者媚上心理滋生提供了生存环境。但无论哪一方面,都说明当前干部评价机制存在问题,需要改革。因此,笔者认为,向“跑官要官者”开刀,光依纪查处“刀口”还不够,还应从建设合理用人机制上“砍”起。

  一是要“砍”出“育官”机制来。按照培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德才兼备干部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育官”机制,切实把握干部培养的规范性、先进性、长期性,努力营造依法依纪、依规依章选人用人的氛围;要坚持正确的导向,树立一批有本事、靠得住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干部典型,引导广大干部把官位职权看作一种责任、奉献和约束,而不是一种地位、资本和荣耀。

  二是要“砍”出“考官”机制来。要大力推行考察干部责任制,真实、及时、全面、负责地考察干部情况。对一个干部的考察,既要看原地,又要看异地;既要看一岗,又要看多岗:既要看官意,又要看民意;既要看成绩,又要看败绩;既要看近期,又要看长期;既要看作为,又要看不为;既要看顺境,又要看逆境,要注意区分一个干部的敢于决策与独断专行的界限、开拓创新与好大喜功的界限、埋头苦干与庸碌无为的界限、联系群众与表面文章的界限、发扬民主与软弱涣散的界限、有令必行与唯唯诺诺的界限,让真正干事的干部脱颖而出。

  三是要“砍”出“评官”机制来。如果对一个干部的考核评价,往往只是由上级说了算,缺乏群众公认,那么媚上欺下、跑官要官的官场哲学自然会生根发芽,所以,领导干部的政绩大小,决不能单由上级说了算,还必须看群众的公认程度。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也强调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因此,完善相应机制,进一步拓宽干部评价渠道,让基层的人民群众与其代表真正参与到对干部的评价当中,不失为杜绝“跑官要官”现象的一条良策。

  四是要“砍”出“用官”机制来。建立健全选人用人的责任体系,包括责任主体、责任目标、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内容,真正做到权力与责任相辅相成,权力与责任紧密相联,通过推荐干部责任制、领导决策责任制的全面落实,把选人用人的权力与责任有机地统一起来。要逐步开辟职务晋升和职级晋升“双通道”,使

公务员即使没有职务的升迁也能通过职级晋升提高相应的待遇和地位。要大力实行“公务职称”(即非领导职务的职称)评定制度,使那些工作能力强、工作实绩好、群众评价高但错过提拔机遇的优秀公务员也能得到职级的晋升。

  五是要“砍”出“惩官”机制来。把干部监督工作贯穿于选人用人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监督、人大监督、民主党派监督、

审计监督、新闻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力量的作用,努力形成干部人事工作“大监督”的合力。要坚决执行刚刚结束的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做出的各项规定,对“跑官要官”的,要严肃批评教育,并且记录在案,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不予提拔重用,情节严重的,要进行组织处理,触犯法纪的必须依法依纪追究法律和纪律责任,典型案件要公开处理、公开曝光。要建立健全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谁推荐、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对那些为“跑官要官”者创造条件提供方便的责任人,必须视其情节追究组织、纪律和法律的责任。

  笔者始终认为,任何问题之解决都需要一套能够良好运行的机制作为保障。同样,根治“跑官要官”这一官场病,仅仅靠依纪查处、不得提拔重用等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从“病根”入手,完善相应机制,方能达到药到病除之效果。我们也期待这样的效果出现!(作者:林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