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用个性官员彰显体制空间的扩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15:00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曹林 各地的两会差不多都已在官员换届中画上了句号,因为个性官员仇和的高升,江苏省今年两会的“尾声”格外引人注目———坊间流行着这样的惊讶:仇和竟然当上副省长了!
一个有争议的市委书记,一个我行我素铁腕治市的个性官员,不仅能被体制容忍,还走上更高的副省长职位,这对公众印象中强调谨慎稳重、回避个性色彩的干部任免机制是一种突破。公众的惊讶表明,体制对官员个性的宽容度大大增加了,出乎了人们的意料。 人们还清楚地记得,两年前,与仇和一样个性十足的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因铁腕个性而成政治明星后,也在当年该省的两会中进入省领导行列,当选为山西省该届排名最末的政协副主席———那时候,没有人惊讶他“升官”了,而是惋惜他的“明升暗降”,惋惜个性影响了他的仕途,惋惜他的“不合群”。 类似的施政作风,不同的仕途际遇,表明体制的个性宽容度扩展了,对官员的价值评价日益多元,干部任免渐趋理性。 2005年也许可说是个性官员的政治舞台,从李金华到潘岳,从薄熙来到张保庆,从王岐山到李宪生,他们以自己的个性改变了中国官员的刻板形象,成为舆论热议的对象———不过,这些官员都是在一个既有的高官职位上展现自我的个性,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甚至只是在快退休时才“个性”的,并不能说明体制曾积极主动地赞赏他们的个性了。 只有展现自己的个性,并在体制中获得了认同,才是一种真正的宽容、积极的宽容———仇和的升官,恰恰体现了这种宽容。提升勇于展现自己个性的官员,既是一种认同,更是一种示范,只要执政为民,只要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利益,张扬个性一样可以得到晋升,在更宽阔的政治舞台更大的政治空间中展现自我。 改革正在过大关,这时候争论“个性官员靠个性还是靠体制支撑”、“个性官员靠不靠得住”、“个性官员会不会滋长人治”之类的问题是没有价值的,无论如何,大多数为舆论所关注的个性官员都是在真正干实事的人,是获得了民意支撑的人。个性,不是做秀炒作,更不是目无法纪自以为是,我们应将其理解为赤子之心,蕴含的应该是一种敢于负责的政治勇气、大公无私的政治正气和疾恶如仇的政治良心,敢于正视问题,敢于担当,并想办法解决。一个不敢负责的人,一个眼中只有政绩的人,一个对丑恶失去敏感的人,是不会轻易表达自己个性的。 其实,了解新中国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官员并不缺少个性,共和国历代领导人的个性就非常鲜明。不过被某一特殊历史时期政治生产的非正常化的流风余韵所及,政治的理性化和制度化被曲解了,一些普通官员个性更多被共性所同化———过度的理性化甚至变成僵化,官员不敢表现个性,最大程度地与同僚保持共性成为普遍的官场潜规则,说话表情严肃中规中矩,这甚至成为考察干部的形象模板。施政个性被窒息了,创新也就被窒息了,平庸和不作为几乎成为普遍性的官场生态,循规蹈矩,无过便是功。要扫除这种官场积习,必须不拘一格降人才,多用一些有个性的官员,让他们的个性带动起官员活力。 作为个性官员中的典型,仇和的升官,表明当下的体制不仅能产生和容忍个性官员,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政治舞台,这是政治文明的进步。期待仇和不负人民的信任,在这更大的政治空间中更理性地个性施政,也期待仇和升官只是开始,更多的个性官员能走上前台。 (金陵/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