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女大学生卖己救母暴露了什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3日00:14 红网 | |||||||||
为救身患重病的母亲,安徽科技学院2002级学生袁雪华全家负债6万元,而此前她和弟弟两人的大学学费已让全家欠下3.6万元。面对医院开具的30多张催款单和“不交款,就停药”的警告,袁雪华怀揣民政部门的特困证明多方求助未果,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找到媒体表示,“只要预付2万元工资给我母亲付医药费,我愿意从事任何职业。”(2月1日《北京晨报》)
袁雪华的遭遇并非个案,近年来,类似的报道不断见诸媒体。“救母事件”除了暴露了我国现行医疗救助体制的窘境外,还暴露了一些社会问题。 首先,目前流行“有困难找媒体”,有关职能部门不能解决的问题,一旦媒体暴光问题即可解决。远的不说,就说前几天北大学子武小峰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在家穿糖葫芦卖。后经媒体报道,很快就有多家公司争枪签约。还有东北农民刘某,为了筹钱给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儿治病,刘某向国内六大富豪发去了求救信,在沈阳一家媒体的强势推动下,刘某得到了“捐款”。如今,袁雪华也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怀揣民政部门的特困证明多方求助未果),才找到媒体。 其次,社会救助机构的不健全和失职。袁雪华怀揣民政部门的特困证明向多方求助,可没有任何结果,笔者只想问一句:我们的社会救助机构、慈善机构是做什么用的?当有人需要救助的时候,你们发挥了多少作用?难道非得经媒体报道后才发挥作用吗? 再者,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与医疗服务公益性质的不适应,公立医院越来越市场化和经济化,而非公益化。目前的医疗机构过分追求经济收益,公益性质逐渐淡化;医疗收费昂贵,造成老百姓“看病难”,有的甚至根本看不起病,还有人生了病也不敢去医院。在生命和金钱目前,他们选择了“金钱第一,生命第二”——再不交钱,就停药。人们不禁会叹息:医院的职责是什么?医生的医德在哪儿去了?! 但愿媒体的这一次报道不仅能够解决袁雪华的困难,更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我们更需要一个稳定、健全、有效的社会救助机制。唯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避免类似事件的继续发生。 (作者:张成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