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勿以成败论春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3日09:51 南方都市报 | |||||||||
每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前后总有两波舆论兴起,在前是人选、节目猜测等,在后就是民意调查、成败得失的讨论。在这里只讨论后者。王晓渔先生认为从不同媒介的调查结果差异巨大的事实可以说明“春晚民意”很可能是被建构出来的,而由主办方呈献出来的民意是片面的,只是一种障眼法(见昨日本版)。我觉得这话说得完全正确,但再往深处想想,春晚作为国家话语的娱乐化身,其国家叙事的性质、功能、规模和历史决定了它在中国所有节庆娱乐中的强势地位,即便是有全面的民意呈现出来又能怎么样呢?况且,目前民意中的所谓成功
因此,我认为对“春晚民意”的关注应该走出好坏成败的路数,打破神圣化和妖魔化的怪圈,建构出更多、更有意义的表达民意的路径。 比如,春晚现象中凸显出来的最关键问题是如何改变节庆民俗的民间娱乐话语(在当下则更多的是大众文化的娱乐话语)被置换为国家宏大话语的局面。纵观春晚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成形过程,我们无法否认刚从高度文化专制中苏醒过来的国人需要有一种新的集体节庆方式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是,二十年来社会的嬗变,尤其是民间的和大众的生活话语的生长早已使那种宏大国家叙事的节庆垄断成为可笑的事物。在民意调查的预设中,应该把民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凸显出来。也有可能许多民众并不太关注什么国家叙事、虚拟狂欢之类的分析话语,但总可以通过民意调查使庙堂之乐与闾巷之乐、虚拟之乐与真实之乐的区别呈现出来。 又比如,由其性质、功能以及居于绝对垄断地位所决定的央视春晚是无法洗心革面、脱胎换骨的,打破央视春晚垄断强势的根本出路是独立的商业电视传媒的生长。在目前还不具备这种格局的情形下,各地方电视台自办春晚的主动性和多元性应该是值得探讨和鼓励的。因此,在“春晚民意”调查中应该加强对各地方春晚的关注和建议,以培育和增强节庆娱乐的多元化、差异化局面的形成。 还有一种民意的建构也值得探讨,那就是探讨一下假如突然没有了春晚,我们的节庆真的就变得一塌糊涂了吗?没有春晚的春节真的是不可想象和无法接受的吗?多少年来人们对春晚的习惯性期盼只是证明了一件事:娱乐受控如同精神受控一样是产生于盲从与垄断的联手。 本来,对于一台综艺晚会实在不值得如此“上纲上线”,但是既然它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着那样的强势影响,也就无法逃脱民意的评判。专门研究过节庆的德国学者皮柏说,节庆如同死亡、爱情等一样,必须联系整个世界和人生才能谈得清楚。很显然,对于春晚也是必须联系今天中国人所面对的自己的世界、自己的人生才能看得清楚。莫以成败论春晚,也就是说,还有比春晚本身的成败更重要、更急迫的问题需要讨论和争鸣。中国观察之李公明专栏 (作者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