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花架村”不是新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0:00 新华网

  亦菲

  春节过后,温家宝总理在十分紧张繁忙的日程中安排了四次座谈会,邀请各届代表到中南海座谈,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其中,农民代表——来自河北省南孟村党支书冯志华在谈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直言不讳,“不能不顾财力借款货款,搞花架子,损害农民的利益。不然的话
,农村会背上新的债务,形成恶性循环”等两条意见时,温总理当场称赞,“你这个村支部书记头脑很清醒。你讲的两条都十分重要”。(新华网2006年2月10日)

  平心而言,近些年来,许多地方不能说不重视农村建设。文明村、卫生村、小康村等等抓不懈,常说不断。但是,这些上了地方基层红头文件的所谓“农村

建设工程”似乎农民们都不那么热心。早些年,南方某县搞一个“小康村”样板就是典型。当时,一些领导为搞“整齐划一的洋楼村”,不惜巨额货款相助,又不惜以行政命令实施。然而,当新村崛起时,家家户户都欠了一屁股债。而今,这条所谓“样板村”成了当地典型的“花架子村”。山西省绛县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建起一批高标准农业示范园。然而这些示范园并未用高新科技为农民带来实惠,只是凭着“高标准”而接待一批一批的参观团,以表现当地干部的“政绩”。当地农民议论此事为“形式主义哄上级,败家子作风害百姓”。(见《经济参考报》2000年12月7日)

  其实,笔者生活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在搞文明村问题上也同样存在“花架”的问题。相关领导创建全市头号 “样板村”,采取市财政拨一点、镇财政抽一点、部门单位摊一点的“几个一点”凑足了近百万元搞了一个村前村后漂亮一新的所谓文明村。文明村尽管上了报纸上了电视,在县市排上座次,也领了奖证奖牌。然而,好景不长,不出一年就变了样:杂草丛生,两年之后又恢复脏乱差的原样。而今当地农民总拿文明村作笑料,讽笑当地官员的只图表面不求实效的形式主义。

  “花架村”不是新农村,在于其“花”,也就是“华而不实”。“花架村 ”既不能有效整治农村的脏乱差,也不能给农民带来任何实惠,只是供“花瓶”摆设,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久而久之还会引发农民群众牢骚满腹,引起干群之间的矛盾。在农村工作中这本来是不难发现的问题,然而,为何“花架村”在一些地方屡出不断?

  “花架村”现象在于基层官员的“面子心结”。在一些农村基层官员思虑中,似乎不树一批“高标准文明村”就没有“面子”。因此,在体现他们施政的各类报告中,往往少不了建设文明村之类的主张、举措。应该肯定,对于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于确立三个文明为奋斗目标的社会,抓文明建设是顺应民心要求的必然之道。问题在于,文明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建设;更是一个务实工程,需要发动农民群众一步一步实施。而不是纯粹官办、官员包办或者不顾实际一刀切般去办。实践证明,凡是官员包办不顾农民意愿包办代替的文明村、卫生村或其他什么养牛村、养猪村、养羊村都不会长久,都会留下一堆问题。可见,过分注重“面子”搞出的样板,往往也是烂摊子。因此,对于官员而言,解决“面子心结”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

  近日,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广东韶关市农村调研时提出建设新农村要防止包括“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急于求成、等靠要,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五种错误倾向。(《南方日报》2006年2月10日)人们注意到,张德江提出这五种错误倾向与农民代表冯志华提出两个问题恰好吻合。可见,注意“花架村”不仅是领导层关注的问题,更是广大农民的由衷期盼。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