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的血肠、窗花和皮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06:00 光明网 | |||||||||
姬学(北京学生) 在大学里,我每年最高兴的时候便是寒假结束同寝室的姐妹们纷纷返校的那几天。室友来自山南海北,每个人都会从家里带来充满地方特色的土特产:东北的小董拿出自家灌制的血肠;河北的小郭贴上奶奶亲手剪出的窗花;山东的小高捧上大土炕烘熟的花生;陕西的小徐则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起了她农村老家的皮影戏。 带着期盼的心情,前几天我早早地回到了学校,想看看室友们今年从老家带回来什
小董说,今年姥姥被舅舅接到县城去住了,城里面买不到做血肠需要的鲜猪血,所以血肠也就泡了汤。小郭说,腊月里奶奶生病了,而整个村子里除了八十多岁的奶奶之外就再也找不到能剪“老鼠嫁女”窗花的人了,估计以后我们寝室的窗户上只能空空如也了。小高说,原来的土炕随着家里的老房子一起被拆掉了,新盖的小二楼里换上了豪华的席梦思,虽说她也带来了用微波炉烤制的花生,但吃起来怎么也没有土炕烘得那么脆、那么香……看来,我们只能期待小徐拍摄的皮影戏表演了。 正说着,小徐风尘仆仆地进了门。看着她脸上的表情,我们就知道:估计皮影戏也没戏了。原来,今年小徐家乡的好多外出打工青年都把VCD甚至是DVD带回了老家,整个村子里流行的不是看皮影,而是租碟看电影。 皮影戏班子只演了一场,只有三五个老年人去捧场,结果,戏班子只在村子里呆了半天就无奈地离开了。 昨天,我看到一则消息,从今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今年在“乡土聚会”上缺席的血肠、花生、窗花和皮影。 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是每年在某个特定的日子里纪念一下就足够了的。相反地,人们需要做的是像我们寝室的“乡土聚会”一样,让不了解过去的年轻人亲口尝一尝手灌血肠和土炕花生的乡土风味,亲眼看一看剪纸窗花和皮影戏的原始之美。毕竟,我们设定“文化遗产日”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而不是凭吊和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