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由找工作难想到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06:00 光明网
王人龙

  2月11日是上海市狗年里第一个大型人才招聘日。这一天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迎来了四万名求职者,而留给他们的工作岗位却只有6000个。40000:6000,也就是说如果这些工作岗位都分出去了,还有34000人仍然处于待业或无业的状态中。而这,也仅仅是上海市一个地方。

  笔者始终认为,从求职者的多少就可以看出失业的人数。在我上班的路上,每天都
要经过一个人才市场,这个人才市场每周二、周五对外开放,每个星期二和星期五都要有很多的人来到这个人才市场找工作。我不清楚每个招聘日会有多少个工作岗位在等待着他们,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招聘会上提供的工作岗位远远少于来求职的人们。商品可以求大于供,这样有利于市场的发展,可以保障货币的流通,市场的扩展,从而提升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而求职的人一旦多于政府或个人(包括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则说明了一种不正常的状况。

  第一、求职者多说明下岗、失业人员多。在很多人才市场上,我们都能看到很多的求职者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而这些人来找工作多半是因为下岗或者失业所致。原来的单位解体(倒闭)了,才导致这些人失去了原有的饭碗,才会去人才市场寻找的新的“饭碗”,只有这样才能够生存下去。面对无数的下岗、失业人员,谁来保障这些人的基本生存状况?虽然国家为大量40-50岁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但是仍然很难满足整体的所需。从而考验的社会保障机制是否完善,能否承载起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第二、求职者多说明高校毕业生多。几乎在每一个人才市场里,我们都可以看到会有很多稚嫩的面庞在每一个招聘单位的摊位前晃来晃去,而他们则多是应届或往届的高校毕业生。他们每一个人在踏入大学之门时心中总会充满美好的幻想,而一旦从学校毕业走进现实的社会,就会察觉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多次,我能感受到那些来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们那迷惘的眼神和焦躁的情绪,是谁逼他们走到了今天的地步?事实上,在今天,依然有人根本就分辨不清大学到底是干什么。谁都知道我国现在搞经济建设需要人才,可是我们的大学却很少能培养出相对应的人才,而这些大学生一旦毕业走进社会无形之中就可能成为一种社会负担,难道这就是现在收费颇高的所谓的大学教育吗?如此一来,括招还有何意义?大学又有何意义?

  下岗失业人员与大学生仅仅是人才市场里面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也在努力找工作,多数人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他们没有本事或者是不愿意吃苦吗?我看不见得,关键是没有制度去保障求职者的根本利益。“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是很多企业尤其是私企惯用的标语,仅从这句话,就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时下找工作是何其的难,又何其的苦,找到工作后还得时刻准备“下岗”。企业不能仅仅要求求职者,在保证职工的基本利益上,又能做些什么呢?

  工作努力和努力工作固然无可非议,关键是面对一个岗位拥有着众多的竞争者,谁该对这种怪象负责?谁来保障公民应有的生存权?谁又能为每一个求职者提供一个适合自己又可以长期保住“饭碗”的工作机遇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