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 > 正文

经济半小时:关注城市中贫困阶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21:21 经济半小时

  在我们焦虑地关注农村落后的同时,另一支弱势群体相伴而生。他们在钢筋混凝土的阴影下艰难前行,焦急等待社会投以同样关注的目光,那就是城市中的贫困阶层。当人们还在惊叹2004年农村2.6%的贫困发生率时,他们已将这个数字刷新为6~8%。面对100个城镇居民里面近4个人贫困的惊人比例,人们再也无法蒙蔽双眼,漠视他们。

  2006年的2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了湖南省湘潭市鲁班殿社区曙光坪的一处很深的小
巷中。在这片临近繁华街道的老城区,住房年久失修,街道狭窄泥泞,居民甚至用“贫民窟”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自己住的地方。在这里居住的大多是老人、下岗职工等低收入人群,尽管他们中的一部分有退休工资,但80%缺乏保障这个庞大数字也使得这些例外显得微乎其微。住房条件差,营养水平低,收入少且不稳定,恩格尔系数也就是食品支出比例高,穿戴和日用品简陋,成了这里居民生活的普遍特征。

  陈崇厚老人每天坐在天棚的一块玻璃下面。这块玻璃肩负着老人全家取暖以及照明的双重责任。由于房子常年没有维修,四周已经被老鼠掏空,天棚更是破烂不堪,到处都是各种木条修补的痕迹。每逢下雨,屋里面到处是水。老人96年下岗的儿子陈光辉正是前年在维修天棚的时候不小心摔断了肋骨,没钱医治,丧失了劳动能力,这让这个本来就清苦不堪的家庭雪上加霜。老人一共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现在都没有工作,二女儿自18岁患病瘫痪以来一直需要专人照顾,这也是陈家原来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如今陈老汉和儿子、孙子住在一起,三个人只能靠老人的500元的退休金艰难度日。而老人每月的药费就需要一百多元,剩下的300多元钱根本无法保证他们的生活开销,一年前17岁的孙子不得不离开了学校。

  这样的情况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在今年湖南省的两会上,政协委员郭晋云就指出,城市贫困群体正在扩大,要谨防形成“贫民窟”。他的这些观点就直接来源于对湘潭鲁班殿社区的实地调查。

  跟随郭晋云,记者又亲历了低保户许青梅大妈一家的贫困生活。许大妈一共有4个女儿,都已经下岗,最小的女儿黄丽君93年下岗,患了乳腺癌,治病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现在许大妈和女儿、外孙三人住在一起,每个月靠198元的低保金和女儿替人摆摊挣的300元艰难度日。一个月300元的收入虽不是很高,却是全家三口人重要的经济来源,黄丽君非常在意这份工作,工作也很努力,每天都要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晚上5点多。尽管这样,老人家里所有的家具、衣服都是别人送的旧东西,家里来客人时才会点亮那盏30瓦的灯,

  郭晋云的调查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湘潭城镇贫困人群的大致现状图:湘潭市的4个街道就有500多户人均住房面积在5平房米以下。大多数贫困家庭的住房面积小,往往三代挤居在一起。 64.9%的低保户家庭有一个以上的慢性病或大病患者,33.7%的低保户家庭有残疾人。72%的低保户认为,就业难、看病难、子女学费贵等是影响他们脱贫解困的三座大山。

  据郭晋云介绍,2005年湘潭市对市中心,四个老街道的一份调研显示,共计人口11.7万人,其中4461户10049人享受低保政策,另外还有数万人生活在城市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线之下,在湘潭贫困市民聚居,出现了城市相对贫困化区域。

  不仅是这些居民的生存状况,郭晋云更为忧虑的是,如果不能帮助这些城市贫民迅速脱贫,在他们比较集中的区域就会出现治安恶化、商业萧条的现象,进而容易引发集体暴力和犯罪蔓延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郭晋云调查的四个街道里,十来万人当中登记在册的精神病患者就有一百五十多个。贫困人口在物质上的缺乏远比不上精神缺乏问题来的迫切和严重。

  解决城市部分人群相对贫困化问题,关键是要发展经济,创新救助模式,把靠输血救济变成靠造血扶贫。其实,对如何解决城市贫困难题,湖南省也作出了不少尝试。

  以益阳市为例。这个市人口40多万,而市区内的低保户就有近4万人,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占非农业人口的比重超过了12%。针对益阳市困难职工多的实际情况,三年前市里成立了帮困中心,特别帮助解决他们的难题。市总工会的邹主席告诉记者,每年大概有1000以上的困难职工的问题在这里得到解决。振奋精神,教授一技多能,帮助重新就业是帮困中心的主要工作。

  陈莉如今服装厂的这份工作就是几年前帮困中心介绍的。 1996年,她从益阳市内衣厂下岗后不久,丈夫就去世了,自己带着十几岁的女儿,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去年陈莉的女儿考取了北京服装学院,学费成了一家最大的困扰。了解情况后,市总工会启动了金秋助学计划,帮困中心拿出了4000元,陈莉工厂的老板拿出了1000元钱,同时民政局也拿出了3000元,8000元钱圆了孩子的大学梦。

  帮困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实际上很多城镇贫困家庭最大的难题是就业难。长期失业就会带来收入低、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等一系列难题。而城市扶贫的关键就是帮助这些城镇家庭走出贫困的怪圈,让每个居民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主编:张雪梅

  记者:姜龙飞

  摄像:樊金锋

  相关专题:央视《经济半小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