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 > 正文

艺术院校招生火爆就业萧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21:01 经济半小时

  春节长假刚过的那几天,北京的道路是少有的畅通。但是,只要你走到一些高校附近,路就堵的水泄不通。现在还不到开学的日子,怎么校园会这么热闹呢?原来,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招生报名开始了。

  火爆招生

  电影学院初试的第一天,记者在表演系考场外看到,现场人山人海,把教室外面的空地挤得水泄不通,为此,校方不得不在考场外拉了一条警戒线,由于考生人数太多,为了避免发生混乱,每一个考场外校方先让考生列队等候,然后由校方举拍带队进入考场,虽然当天的气温在零度以下,而许多来陪考的家长就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等候。

  记者在现场随即采访了一位考生家长。

  记者:“从哪儿来的?”

  家长:“内蒙……”

  记者:“当时有没有想到报名的人会这么多?”

  家长:“想到了,反正让他试试,包着试试的态度来的。”

  记者:“报了北京的几所艺术学院?”

  家长:“就报了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回去再报内蒙艺术学院。”

  记者了解到,今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只招收120个学生,其中本科30名,高职班90名,比去年少招收60人,但报名人数却比去年有大幅度上升,到2月8号报名截止时,已经有6000多人报名,之后,还有许多陆续赶到的考生没有报上名,电影学院不得不推迟报名时间。北京电影学院的崔辛勤老师告诉记者,据估计,到最后,报考表演系的考生将达到8000多人。如果按人次来算,因为有些考生是同时报考几所院校的,所以报考人数应该有1万多人。由于考生人数太多,今年的录取的比例只有40:1,而一边已经开始考试,另一边还在报名,这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记者在电影学院临时增设的招生处看到,许多考生正在寒风中排队等候报名,校方正在给排队的学生发号。很多考生因为报考人数太多甚至没有赶上头一天的报名。

  今年各地的艺术院校报考异常火爆的原因,一方面是近年来社会上对明星大腕的市场效应的盲目炒作,搞艺术可能带来的名利双收对一些年轻人的诱惑很大,这种浮躁心态带来的急功近利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艺术专业对学生文化课的要求相对要低很多,一些文化课不是太好的学生就把考艺术专业作为了一条高考的捷径。因此许多从来没有受过艺术训练的学生也加入了报考艺术院校的行列。

  以前形容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实这句话用来形容艺术院校的招生考试更加贴切。几十个人里面才挑一个,比考博士的概率还低。其实,每年只要到了招生报名的日子,电影学院里就会出现一次这样的场面,只是今年场面更加火爆,报名的考生更多而已。在报名的队伍里,我们记者结识了河南的宋建新夫妇,为了陪女儿报考电影学院的表演系,老宋一家人现在暂时栖身在电影学院旁边一个地下室改建的招待所里。

  考生故事

  第二天就是电影学院初试的日子,老宋一家开始进入了紧张的临战状态,在旅店地下室的房间里,夫妇二人正在帮助女儿排练小品。

  母亲帮着排练,父亲当场外指导,一家三口配合默契。老宋一家来自河南新乡,夫妇二人年轻时候就喜欢唱歌跳舞,女儿两岁时就被送到少年宫学跳舞。谈到是否希望孩子走明星路时,老宋不无感慨的表示,他们夫妇俩把精力全都投放在女儿身上,希望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梦想。

  女儿从小就学唱歌跳舞,还得过不少奖,3年前,老宋夫妇把女儿送到河南省艺术学校学声乐,今年夏天,宋圳就毕业了,现在他们又带她到北京来参加艺术院校本科的考试,分别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老宋说他们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孩子是从小就培养的,踏入社会有五年基础就可以了,所以还是全力支持她。

  为了女儿考试,一家人6号就到了北京,一直住在这家旅社的地下室里。由于报考的学生太多,周围的旅店全都爆满,即便是地下室也并不便宜。老宋一家三口人住一间房,一天就是100块钱,加上吃饭,又得100多块,总共200多块钱。老宋妻子在公交公司工作,工资并不高,老宋所在的单位不景气,他已经下了岗,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为了培养女儿,他们把所有的收入都花在了女儿身上。老宋给记者算了一笔帐,女儿从小到大在艺术学习方面的花费有20多万,差不多能够买两套商品房了。这20多万块钱几乎是他们夫妇俩这些年来所有的收入,而如果女儿考上了艺术院校,每年的学费就要一万多元,再加上平时的花销,这又将是一大笔钱。

  女儿宋圳的考试安排在9号上午10点,一家人早早的就来到考场外等候。虽然一直在安慰女儿不要紧张,但老宋夫妇在外面等候时还是明显的有些心神不宁。

  这次到北京考试,老宋只带了3000块钱,女儿考完电影学院后,还要参加中央戏剧学院的考试,等14号初始结果出来后他们才会离开,老宋算了算,3千块钱勉强可以支撑到那个时候。此后,老宋夫妇还要陪女儿去成都考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然后再回郑州考河南大学艺术系。这一个多月,一家人就将奔波在考试的路上,老宋大概算了一下,这一路下来的花费差不多6、7千块左右。20多万都花了,现在到了女儿考试的节骨眼上,掏再多的钱看来老宋也只能咬牙挺住。

  可怜天下父母心。实际上,很多领着孩子报考艺术院校的家长,都和老宋的心态差不多,把孩子的未来像押宝一样,押在艺术院校上面,以为孩子只要进了校门,就能一朝金榜题名,来日名利双收,自己多年一片苦心也就有了回报。这样的

神话会出现吗?

  北京的艺术院校里面,每年报名最火爆的都是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这也难怪,只要掰着手指头数数,多少正当红或者曾经火过一阵子的影视明星都是从这两所学校里走出来的。有了这样的先例,很多家长和考生都会盼着灰姑娘的神话,有一天也能降临到自己身上。可实际上,更多走进艺术院校大门的人,并没能在这里实现他们的明星梦。

  艺校学生就业危机

  王孝瑜是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的学生,今年7月份毕业,早在去年的9月份,王孝瑜就踏上了找工作的历程。离毕业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王孝瑜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工作。她现在对单位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月工资能有1、2千元钱,她就很知足了。王孝瑜找工作只能算是刚刚起步,2003年就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的黄金,至今仍然走在寻找工作的路上。

  为了找工作,大年三十刚过完,王孝瑜就从老家大连回到了学校。此时离开学的时间还有一个多月。去年面试了几个单位,至今也没有什么消息。为了能找到工作,王孝瑜不仅精心设计了自己的文字简历,还特别拍摄制作了一部影视简历,花了600多元。同时为了面试成功,还专门定制了一套行头。王孝瑜告诉记者,从去年9月份到现在,为找工作她花掉了近3000元。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本身就是很难,尤其对于艺术院校来说就更加地难,因为艺校学生本身学的东西都比较专业,出去就业的时候也比较有局限性。

  从小学习舞蹈的王孝瑜2002年以优异的专业成绩考进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在学校读书期间,她参加过多部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并在一些影片中担任主角,她的理想曾经是成为一位演艺界的明星。然而,面对艺术院校毕业生找工作越来越难的现状,她开始动摇了。

  艺术类院校同时一届就毕业很多学生,然而只有有限的几个岗位需要人,多少届才能出来一些像巩俐、章子怡、赵薇这样的明星。

  2004年,王孝瑜离开表演系,转到管理系学习影视管理,她认为这样找工作的渠道更广泛一些,但是,从这几个月联系工作的情况看,并不是很乐观。

  面试了几个单位都没有结果。聊来聊去聊得挺好,后来说就等信儿,等完信儿后,人家说对不起,我们这儿不需要导演。然后就一次一次地希望,一次一次地失望。现在王孝瑜特别想找一个比较稳定一点儿的工作,因为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每个月得有一个收入,至少能够不用家里再寄钱给她。

  与黄金相比,王孝瑜找工作也许只能算是刚刚起步。2003年就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的黄金,至今仍然走在寻找工作的路上。记者在北京东城的一片平房区里找到了这位中央戏剧学院曾经的优秀学生。他已经在这间平房里生活了两年多了。

  1999年中央戏剧学院在全国仅招收15个导演,黄金从几百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一个。那时,黄金和他的同学都十分骄傲,然而,高昂的头在临近毕业的2002年,开始低下了。黄金第一次感到了挫折。去一些剧院联系工作,别人都不要导演。

  就在黄金为找不到工作而烦恼的时候,黄金的母亲因病成了

植物人,家里的经济状况出现了危机,黄金想找到工作的心情更加急迫了。专业对口的单位,黄金几乎都跑遍了,也没有找到工作,他开始把范围扩大到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单位。他第一次感到导演这个职业的曲高和寡。

  2003年7月,黄金走出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大门。他毕业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不甘心的他打算留在北京继续找工作。

  黄金对记者说,当时,就是能给他两三百块钱的活儿,对于他来讲也是说不出的高兴,拿着这两三百块钱,坐那儿啃个干面包或者吃一碗方便面,就好像自己刚挣了几千块钱,坐饭馆里吃一顿那种感觉。

  然而,已经毕业了几个月了,黄金连几百元一月的工作都没有找到,黄金陷入了经济的困境,生活费和每月600元的房租都无力支付了。实在熬不住了,黄金很矛盾地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说自己撑不住了。

  为了生存,黄金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开始为一些文化影视公司和剧组打零工。制片、扛脚架,给人当摄像助理,推轨道车,拎机器,与自己的专业都没关系,黄金却都干过。毕业一年来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部情景剧中扮演一个厨师,相当于男一号,可是也只挣到400块钱。然而就是这400块钱,让黄金第一次能用自己赚来的钱交了房租。他告诉记者,在过去的两年里,他工作过的单位有20多个,所从事的职业基本上都是与他所学的专业无关。所挣到的钱,最多的时候是每月1000元。

  2005年 月,一个偶然的机会,黄金在一部话剧中获得了做一个副导演的机会,这是他第一次做导演,他拿到了毕业以来最高的一份报酬——7000元,黄金很高兴,从来没一次性地拿了这么厚一摞钱。

  此后,黄金又参与了一部中韩合资的电视剧的拍摄制作,仍然是担任副导演。他告诉记者,虽然这不是长期和稳定的工作,收入也不高,毕竟从事的是符合自己专业的工作,有了跟大的剧组的机会,能学到很多东西。与他的同学相比,他还有机会做导演,他认为自己是幸运的。

  在北京,象黄金这样没有稳定的工作,户口也在外地的艺术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很多,人们习惯把他们称为“北漂”。黄金告诉记者,自己不知不觉也成为了北漂一族。

  王孝瑜和黄金可以说是明星梦的过来人,他们这样的经历,在艺术院校里并不是少数。要想当明星,除了必要的教育培养,个人的能力、性格、气质、机遇,种种不可捉摸的因素太多了。要做一个统计的话,一个普通人成为明星的概率不会比买彩票中大奖的机率更高。面对这样的风险,家长和考生又应该如何来计算呢?

  炒股票的人都知道一个基本的道理,收益越高风险越大。其实,是否报考艺术院校也同样遵循这样的道理。毕竟,最后能成为明星的只是极少数的幸运者,人人想当明星,但肯定不会人人都当明星。如果冒然做出选择,为此付出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个孩子的未来。

  专家视点

  针对近年来艺术院小招考出现的火爆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石统宇告诉记者,这种现象里面有市场的因素在起作用,像文化产业本身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盈利空间巨大,而近年来一些影视剧的流行和市场对明星大腕的追捧,都形成了一种令人乍舌的财富效应,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而我们对这种市场效应必须有一种清醒和理性的认识。毕竟,艺术市场所谓的明星效应大腕效应就集中在几个明星和大腕身上。

  因此考生家长一定要对自己孩子的现状和未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用老百姓的话说,我的孩子是不是这块料,如果是这块料,我今后的发展方向会有多大,确实有相当一些的家长和考生脱离了家庭的经济现状和条件倾家荡产甚至是借债供孩子去上这种花费比较高的艺术院校,望孩子将来毕业以后一举成名一夜暴富,挣来大把大把的钱。

  石统宇给记者算了一笔帐,培养一个艺术院校的学生所需的费用是一个普通学生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不惜倾家荡产甚至举债去让孩子学艺术,而能够成名的毕竟是少数,这种投入和产出是比较盲目的,随着近年来艺术院校的扩招,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危机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对这种投入应该有一种风险意识。毕业及失业今天在中国同样出现了,北漂一族有相当一批都是这种艺术院校毕业的,甚至从事过比较长的艺术活动的,他们尚且属于北漂一族,实际上就是一种半失业状况,当这种市场无形的手变得有形起来,它是非常的残酷的,毫不留情的,最后要是没有达到成名暴富的目的,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那就是一种劳命伤财,投入产出比较盲目,名利双收不现实,如此大的投入,如此多的毕业生,就业将来会更艰苦。

  据一份统计,2002年,山东仅有3.2万名艺术类考生,短短4年后,就飙升至16万人,每4个高考考生中就有一个是“艺术生”,招生报考如此火爆,就业却并不乐观,在济南高校,美术、音乐等专业几年前就被定为非紧缺专业,山东某师范类高校对该校2004年5000余名毕业生就业签约情况的统计中,音乐、美术类专业的就业率不足45%,而其它专业则高达90%。

  艺术院校火爆的市场效应和这些年来教育产业化有一定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有直接的关系,教育的最基本的功能是属于人文教化、传承文明的,它不应该成为一种赢利的商业的主要的手段,它毕竟是一种教育,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承文明,人文教化,启迪民智,有教无类等,严格地讲,它是一种非常纯粹的文化文明人文的东西,而现在变成一种过多地有市场和商业的介入,对艺术对教育,包括对经济都是有害的,至少是弊大于利。

  石研究员告诉记者,去年

超级女生比赛时在成都赛区也出现了1万多个女学生辍学去报名的情况,这是对成功模式的片面的理解,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而许多家长和考生往往只看到这种明星效应带来的巨大财富,脱离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和自身条件梦想这种所谓的一朝成名和一夜暴富。于是在艺术学院的考试中才出现了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

  一方面,造星的那只幸运之手并不会轻易落在你头上,另一方面,艺术市场又是那么无情,看来,当家长和孩子设计规划未来的时候,如果不考虑清楚这两点,一味冒险到头来很可能得到的就是失望。

  主编:梁军 记者:曹莉 曾晓琳 摄像:陈艳波

  相关专题:央视《经济半小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