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术回归学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10:40 民主与法制 |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 当今中国可谓全民搞学术。 从幼儿园开始,教师就开始发文章、评职称了。一直到北大、清华各级名校,都要发文章、评职称。顶尖学者要发文 章,博士生要发文章,硕士生也要发文章。有学者戏称:“
学术研究不是办养鸡场,是有着自己的规律的,就是农民种地也还有个淡季、旺季呢!何况学术研究。 我们现在完全用计划经济的模式管理学术,用非学术的手段和方式治理学术研究。大学里面实行“工分制”,会使得 学术的产出量非常大。依据2003年度教育部的统计,高校系统教师共发表了19万篇论文,出版了9000种书。这还仅 限于人文科学。 那么,面对如此庞大的论文群和著作,有几篇论文或几种书,会在10年、20年后,还有人想起其中的某些观点、 某些文章、某些作者?这是值得怀疑的。 统计数字显示,从1993年到2003年10年间,按照国际人文科学索引,被引用最多的前20篇文章中,没有 一篇是中国学者的;在被引用最多的100篇中,有两篇是中国学者的;前1000篇中,有四篇是中国学者的。 学者官僚化是另一个严重的问题。人到中年后,特别是男人,似乎人生的目标就是在名字后面带一个“长”字,哪怕 是一个“所长”、“院长”,若是“副校长”以上,就更是人生的荣光了。 大学衙门化更是一种奇怪的现象了。某大学的行政楼盖得十分豪华,被人戏称为“苍蝇都要在地面上摔跤”;某政法 大学190多个教授,其中有155个副处长;到了一个大学,一不小心就会碰到一个“什么长”;在一些大学,已经异化为 学者如果不带“长”字,就已经不是学者了。 这种现象不仅仅停留在大学,包括科学院、社科院、科协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机构,都已经行政化了。原因是如果不当 个什么官,就拿不到课题,没有经费,只能给别人打工。 如何应对上述问题,答案只有一个:让学术回归学术。 现代社会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个部门相互配合,效率最大。因此,我建议,当到大学副校 长以上的,不再担任“博导”、“硕导”,专心从事管理职业,为教学科研服务。如果选择做学者,就专心做学问,不要当官 。另外,已经担任很高职位的官员,不要到大学当“博导”或当院长。“官员学者化”,会在高校引发新的不公平竞争,因为 ,你特殊的身份会带来资源问题。 学术腐败问题既是体制问题,也是个人品质问题,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我认为在现行体制下,抵制学术腐败应该从每 一个学者自身做起。 中国有正规高校1300所,还有1500所民办高校。有985规划国家重点投资的高校37所,221工程学校 99所。能否从国家投钱的重点高校开始,保证自己的教授(副教授暂且不论)不出学术腐败问题,名牌学校应该承担起责任 ,学校如此,学者也如此。 985高校带好头了,其他的高校再跟上。如果最好的高校办不到的事情,怎么去要求其他的学校?科研机构从中科 院和社科院做起,地方的各级科研机构才能做好。(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