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开始发挥实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13:49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田雨) 2月18日19时45分,隶属于辽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艾友煤矿发生冒顶事故,7名正在掘进作业的矿工被困在一段被冒落物封堵的巷道内。

  事故发生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辽宁省和阜新市有关部门及阜矿集团迅速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成立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制定救援方案。先后采取了切断冒顶区电源、
用压风管向矿工被困处压风、打钻孔探测以及用小断面向冒落区掘进等方法积极营救被困矿工。21日3时50分,29米长的救人通道被打通;4时10分,救援人员与被困矿工会合,7名被困矿工均被救出。[辽宁阜新艾友矿冒顶事故7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

  这起历时57小时的抢险救灾行动使人们对“应急预案”这4个字再次加深了印象。自年初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后,应急预案便“赶上了”春节期间这个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春运、雪灾、雾闪、

禽流感……丙戌年的春节,成为检验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的“大考场”。应对每场或大或小的危机时,应急预案总是醒目地体现在应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有备无患 镇定从容

  “全市没有出现因烟花爆竹引发死人和摘除眼球的重大伤亡情况,也没有造成重大火灾,1500万北京市民度过了平安、欢乐、祥和的春节。”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使北京市“禁改限”后第一年的烟花爆竹管理工作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市政府和区县政府分别成立了市、区县两级燃放指挥中心。政府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从烟花爆竹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燃放以及消防、救援、医疗等各个环节着手,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切实做好防范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工作。

  春节期间,北京市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全面启动,全市各级应急处置专业队伍24小时待命,确保出现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处置措施、人员、设备等能够及时到位。从整合应急资源、形成综合防控应急体系出发,市委、市政府协调组织近50万名治保积极分子、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干部、公安民警和武警官兵,冒着严寒在大街小巷中维护燃放秩序。各区县基层群防群治队伍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各街道乡镇都成立了“竹竿队”“扫帚队”“三轮车消防队”等灭火救援组织,配备了竹竿、扫帚、沙袋、灭火器等简易消防灭火装备。在除夕、初一、初五和元宵节这些“重点日”里,打造了一道严密的治安、火情防控网络。“今年的春节过得既开心又放心。”许多市民称赞道,“这样大的事儿没出啥问题真不容易,连清洁卫生都搞得很好,我们挺满意的!”

  北京市在喜庆的爆竹声中交出的这份“禁改限”合格答卷,再次证明了那个朴素的道理:有备则无患。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各地政府都就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作了部署,许多群众或多或少地参与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面对危机,我们的各级政府已经开始由先前的被动应对,逐渐向主动预防、化解转变。其间一个得力的“武器”,就是日渐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处置 有条不紊

  自1月14日至2月10日,我国铁路客流量突破1亿人次,这是我国铁路春运史上罕有的记录。在短短的28天内,1亿旅客是如何实现平稳流动的?让我们回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

  1月19日11时许至20日凌晨,这是北京西站建站10年来最紧张的12个小时:因全国大范围雨雪天气,京广线、陇海线贯穿南北和东西的两大铁路干线上的多辆列车受阻,3万余名出京旅客滞留西站;与此同时,数万名旅客源源不断地从首都各个方向涌向站内。

  10余万名旅客一时将西站塞了个水泄不通。铁道部决定,自1月19日11时启动最高级别旅客安全应急预案——红色安全预警方案。在最短时间内让西站10万旅客得到有效疏导,成为上至铁道部、下至西站每个科室的燃眉之急。一项项应急处置措施迅速实施:紧急调用临时列车和乘务人员;停售站台票;疏导旅客到地下二层;提前启用站台缓解候车压力;压缩发车间隔时间……

  经过有序、高效的应急处置,零时40分,开往南宁的T5次列车从西站第5站台启动,这标志着西站滞留旅客压力得到缓解。西站也在零时左右解除了红色预警,列车按照预定方案准时发出。3时15分,最后一批滞留在地下二层的疏散旅客已转送到候车室内。

  正是按照相关应急预案的要求,各部门、各种应急力量快速反应、协同应对,才使铁路部门通过了这次罕见大雪的考验。一些乘客感慨地说:“天有不测风云,但这么快完成如此大规模的疏导工作,事先没有周密的方案和准备是难以做到的。”

  重在落实 毋令“落空”

  在百度新闻搜索里键入“应急预案”,可以找到相关新闻约164000篇。“应急预案”,已经从一个比较陌生的词语逐渐变成了流行语,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

  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处理危机、消弭风险的能力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一纸预案在手即可高枕无忧了?

  近来发生的一些突发公共事件提醒我们,现实的情况还不能太乐观:在一些地方和行业尤其是不少基层单位,存在对事故防范不重视、落实预案不到位的现象,有的甚至没有制定应急预案;有的地方把应急预案束之高阁,预案和实践成了“两张皮”;有的地方没有最大范围地向群众宣教,群众防范、互救、自救的意识和能力依然较弱,导致预案的实际效果也因之大打折扣。

  正如河南省沈丘县退休职工韩素贞所说:“我懂得有应急预案肯定比没有强,但要是发生了(突发事件),我自己要做点什么,能做点什么,还真不清楚。”

  民进湖南省委不久前对全省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在职人员和退休老人等五类社会群体约400人进行了一次调查,旨在搞清楚到底有多少人了解应急知识。结果发现,公众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知识比较缺乏。面对20余种灾害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27.6%的人有所了解,46.0%的人对应急方法和措施了解十分有限,26.6%的人根本不了解;47.6%的人认为自己面对突发情况无法实施自我逃生,100%的被调查者都认为“应该加强对公众普及应急预案和应急自救知识”。

  “研究表明,当一个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发生以后,一级等着一级下指示决定怎么办和各级组织及广大职工自动按照预案启动,二者效率要差300多倍。所以,第一时间处置得好坏,在第一时间涉及的群众和指挥人员行动是否正确,往往起决定作用。”国务院参事、应急管理专家闪淳昌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诚如斯言,应急体系的建设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的支持和参与。

  “花一分力气抓预案的制定,就要花十分力气抓落实。”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的机制、体制和法制,把各项应急预案全面落到实处,还需要扎扎实实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全社会都要紧急行动起来,确保应急预案得到落实,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把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做得更实更好。(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