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京报2006全国两会报道专题 > 正文

陕西大王村:一个贫困山村的教育饥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2:05 新京报

  关键词[义务教育]

  

陕西大王村:一个贫困山村的教育饥渴

  大王村,地处陕西省渭南市。面积1221平方公里,总人口87万人。2005年,该乡所有中小学生免收学杂费。

  

陕西大王村:一个贫困山村的教育饥渴

  大王乡一中的学生宿舍场景。推行免费义务教育成为陕西省渭南市大王乡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用“饥渴”来形容大王三官庙的教育需求绝不夸张。这是个位于秦岭北侧的陕西省省级贫困乡。

  与共和国同龄的王解放是大王三官庙乡大王村的支书,他当了10来年支书,村上念成书出去的前后也有10来个孩子,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回来,连读中师的孩子也不愿回村教书。

  “其实我们村在整个乡是条件最好的了,因为在省道两边,做买卖的人多,往(山)里面走,有的村子从解放到现在就没有念成书的人。”王解放说。

  大王乡教育专干张建长曾接待过一个大学生西部教育考察团。走到最里面一个山村时,一个大学生问张建长,“在这里呆时间最长的老师教了几年?”

  张建长指着他身边一个老师说,“就是他,他教了34年,下学期就退休了,可是还有3年的工资没有领到。”

  学杂费全面减免之后

  1985年,在当时国家“人民教育人民办”的政策下,大王村人自筹自建了村小学,成为全乡第一个可以从学前班上到毕业的小学。

  王解放当上村支书后,每周都要去村小学转转,校长有什么问题也要跟他商量解决。可是最近五六年,王解放觉得难题越来越多,能解决的越来越少。

  先是老师们发不出工资,校长来找王解放想办法,王解放一筹莫展,往上要不到钱自己也拿不出钱,眼巴巴的看着老师们几个月几个月的没工资。

  接着是市里传达政策,不能继续用代课老师了,代课老师被解聘回家,校长急了,“代课老师走了,又没有新老师愿意来,难道让这些孩子自学成才?”

  王解放想来想去,只好偷偷的去请代课老师回校。“这一两年我最操心的就是学校的教室,都是20年的老房子了,没有钱修,天晴了连房顶上也能洒进阳光,天阴了就桌子凳子上到处漏雨。”王解放说。

  今年,王解放觉得心头的担子突然轻了。2月19日,学生正常上课头一天,他去学校时,学生已经全到校了。而往常,他得忙于说服家长,动员孩子赶紧报名,没钱交学费的先上着再说。

  在陕西省渭南市的新农村建设中,大王乡主要以教育投入为主,“两免一补”政策2004年秋天在这里已经推行,2005年第二学期,这个乡所有的中小学生都免收学杂费,同时补贴寄宿生住宿费,在陕西省乃至整个西部都算是赶了早集。

  “上学不收钱了,你看一个比一个蹿得快。”王解放乐得见谁都笑。同样感到轻松的是张建长。

  因为对全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杂费,今年开学学校的返校率达到98%,辍学率由以前的30%降为2%.全乡18所中小学校都已顺利开课。

  张建长算了一笔账:这学期,大王乡的每个初中生,共减免学杂费233元,小学生免学杂费181元。给全乡农民共减轻负担42万元,相当于全乡15000人3年半的总收入。

  渭南市教育局副局长雷超武说,国家的总体部署是,从2006年开始实施,用5年时间,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免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而陕西省,也将在今年内集中改造危房校舍,之后,校舍维修将按照中央、省、市5:2.5:2.5比例分担维修,不会再由农民承担。

  书读得好,钱赚得多

  大王乡所在的渭南市临渭区教育局副局长杨稳劳表示,以推行免费义务教育为大王乡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因为这个地区人口稀少,资源恶劣,不能自给自足,其他村容村貌等的整治对老百姓的生活不会有很大的改变,还不如让老百姓能更多的接受教育。

  杨稳劳的另一个理由是,这个地区群众基础较好,虽然穷,但一直很看中教育,尊重读书人。

  王振兴是大王村一个普通的农民,但得到了村民的艳羡。他的大儿子考上中专,毕业后留在县城工作,二儿子当年初中毕业读了三年技校,前年跑去上海打工,后来把媳妇也带去上海打工。

  二儿子过年回了家,还打算带村上几个年轻人出去,可是有个要求,必须是上过高中或职中的。这个要求就“pass掉一层人”。

  可是村里人觉得这是应该的———“大城市又没有羊给你放,你没有文化,去了也没单位要。”

  王解放在跟学生们讲学习的好处时,常常拿王振兴的两个儿子做榜样,“打工也要技术,要知识,不要说你念不成书就出去打工,没知识连当保姆人家都不敢用你。”

  书读得多,钱赚得多。这是大王乡一中校长徐永红的观点,他说在这个地方,凡是家里房子盖的好的,都是出去打工挣回了钱的。凡是穷的叮当响的,一定是不搞任何副业只会种庄稼的。

  这个观点在大王乡很受认同,甚至成为一个标语书写在一个村舍旁。

  徐永红说,这里的人穷怕了,几千年来,他们一直在寻求富裕的路径,一直难见芳踪,几十年来,政府和社会给大王三官庙很多的资助,但是也只是救急不救贫。

  现在每年乡上有近千人出去打工,邮局里总是有人汇回钱来,这对一个省级贫困乡来说,是最大的收入。

  “所以我认为中央投入到中西部的资金,80%以上应该投到教育上,除了基础教育,还应该有职业教育、培训教育。”徐永红说。

  ■声音

  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现在农业税取消了,娃娃上学也不用交钱了,日子好过多了。我们这个地方劳动强度太大,很多人年轻轻的就累出了病,如果以后看病也不要钱就好了。———大王村支书王解放

  ■特写

  16岁少年田闯龙的复学路

  2006年2月17日,周五,中午12点,在学生食堂匆匆吃完午饭的田闯龙坐在教室,崭新的教科书摆在面前。

  田闯龙是渭南市临渭区大王乡一中初二年级的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田闯龙是全班第一名。如果不是在家辍学一年,他应该是初三学生了。

  一年前,初二第二学期开学没几天,田闯龙就收拾东西回家了。

  “那天班主任跑来问我,你的学杂费什么时候能交,我觉得很对不起学校,下午我就收拾东西了。”

  可是辍学在家的田闯龙,并没有找到赚钱的营生。“我想去建筑队当小工,人家嫌我小不要我,外面的世界那么黑暗,我又没多少文化,不敢轻易跑到外地打工,家里人也不让我出去,结果就窝在了家里。”田闯龙说。

  2005年秋季开学时,田闯龙重新坐在了初二年级的课堂上,他的脸上开始有久违的笑容。

  这一年,大王乡作为陕西省“两免一补”的试点乡,开始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生实行免费。同学很快将这个消息带给了田闯龙。

  在徐永红看来,田闯龙的这次返校,整个状态都不一样了,上课很专心,根本不用老师督促,各门功课都很好。

  在减免了一学年300元的学杂费之后,田闯龙每学年还将得到180元补助,也就是一天1.5元,可是田闯龙每天吃饭就要花去4—5元。

  渭南市临渭区教育局杨稳劳副局长对此表示,客观来讲,现在的政府补助标准,只能满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基本需要,是义务教育的贫困线,即最低保障线。

  “最切合实际的做法是初中毕业后,读个技校或者职中,学门手艺,出去打工。以后有可能的话再继续读书。”杨稳劳说。

  田闯龙说,如果成功是需要机遇的,他希望命运可以垂青他,给他继续读书的机会。

  本版采写/摄影:本报记者秦文

  相关专题:新京报2006全国两会报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