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京报2006全国两会报道专题 > 正文

吉林闫家村:“资金互助可以解决缺钱农户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2:10 新京报

  关键词[资金互助]

  

吉林闫家村:“资金互助可以解决缺钱农户的

  闫家村,地处吉林四平梨花镇。2005年全村610户,2290人,人均收入4401元。2004年,农民自发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

  

吉林闫家村:“资金互助可以解决缺钱农户的

  2004年,首批10户社员入了3万多元股金,闫家村百信资金互助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

  燃眉之急,但现在我们力量还是太小了。”

  2月22日下午,张红军的声音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农资局局长室里传了出来。

  这位身着黑色夹克的农民是梨树县榆树台镇闫家村村民,同时也是该村百信资金互助合作社监事长。这一次,他受农资局之召,和其他几名社员对合作社的现状提出意见,这些意见将被带到北京。

  这个资金互助合作社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向40多户社员发放了10万多元的借款,但仍不能满足社员的借款需求。

  2月23日新华网消息,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已刻不容缓。

  卖羊促成合作

  2月22日,闫家村道路两旁草色枯黄,一块“百信合作社”的牌子挂在村民姜志国家的院门口。

  35岁的姜志国是合作社的理事长,他的家就是合作社的办公场所。“看到联合的好处后我们成立了这个合作社。”他说。

  2003年9月,一名辽宁客商到闫家村买羊,出价2.3元每斤。姜志国等人希望提高到2.8元每斤,但客商以羊的数量少装不够一车为由拒绝。

  “那我们就联合起来。”姜志国、张红军等5人一起找到了客商,羊一下子增加到70多只,每只羊多卖了30多元。

  之后,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姜志国产生了成立合作社的念头,这个念头受到银监会四平分局干部姜柏林的启发。2000年姜柏林曾下乡宣传过成立合作社的意义,并且已经在其他地方组织试点。

  5户开始宣传发动村民成立合作社,到2003年年底,只吸引了另外5户农民加入。一个叫闫家村百信农民合作社的机构成立了。

  第二年,这个合作社把各户的钱凑在一起,用两万多元购买了饲料粉碎机和精播机。这是以前一家一户时买不起的。

  2004年3月,社员李丙久要还信用社13000多元的贷款,当时还缺6000多元,另9户商量之后,觉得当时都不急用钱,一起凑钱帮李丙久还了贷款,省得他再另外支付利息。

  一个月后,姜柏林再次来到闫家村,他听说了帮李丙久还钱的事,鼓励大家不如再成立一个资金互助合作社———将大家闲散的钱集中起来,帮助那些急需钱用的社员。

  按照姜柏林提供的运作方案,首批10户社员入了3万多元股金,闫家村百信资金互助合作社挂牌成立。

  利于购销合作

  2005年年初,张志学又向百信合作社追加了1000元投资股。此前在合作社成立时,他已经入了200元。

  “我再多入点,以后万一有什么事情还能借。”今年2月22日,张志学说,农民遇上了急事,到别处借钱不好借。

  2004年9月,他女儿开学交了400多元的学费,老婆也生病了,但家里当时只有600多元钱,他想到了合作社,借了1000元,当年年底还了借款并支付了利息。

  “农民看到利益后,就会增加投股,这其实也就扩大了合作社的公共积累。”资金互助的倡导者姜柏林说。

  目前,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股金由成立时的3万多元增加到了7万多元。

  “随着资金积累的扩大,有利于社员之间的购销合作,生产互助。”姜柏林分析,比如,买化肥时,联合购销价格就会便宜,如果社员钱不够,理事会可以从股金借出不超过50%总股金的钱先去买,回去后农民再还。

  “资金互助的办法有利于合作社的自身发展,减少风险。”梨树县农资局农村经济科科长王晓光说,下一步将加大力度对全县120多个合作社进行扶持,给予政策优惠,提供人员培训。

  资金瓶颈

  2005年1月以后,闫家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就没有吸收过新的社员。

  “不是我们不想收,而是我们吸收进来了无法提供更多的服务。”理事长姜志国对此既着急又无奈。

  目前的47户社员中,有20多户是为了借钱才加入的,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钱可以借出,去年年底,社员康宏兴想借2000元钱,姜志国只好跟他解释说钱都借出去了。

  “我能理解,可是我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康宏兴说,邮政储蓄是只存不贷,信用社过完年之后才能放贷,而且要三到五户联保,“我们的房产也不值钱,抵押给信用社还不要。”

  “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要解决农村发展的信贷需求问题。”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王东京告诉记者,目前农村地区存在资金倒流现象,每年农村地区的存款有6000万,但贷给农民的只有3000万。

  从金融机构贷不了款,资金互助合作社的服务能力也有限。按照章程,入股闫家村百信合作社的社员都是要分红的,一年多过去了,7万多股金才产生2000多元的利润,还不够日常办公和差旅费,谈不上分红。

  “两三年以后,期限一到还看不到利益,谁能保证他们还会继续入股?”姜志国有些担忧。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要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2月22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已列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

  ■声音

  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

  资金互助是我们弱势群体之间的集合,其实就是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情大家一起来办,我缺钱的时候你帮了我一把,你缺钱了大家帮你一把,解决生产生活的资金周转问题。

  ———闫家村百信合作社理事长姜志国

  ■对话

  资金互助是农民自己的选择

  对话人物:

  姜柏林中国银监会吉林省四平市分局干部,1966年生,致力于当地农村合作社的推动工作,并倡导成立了十几家合作社,资金互助是亮点之一。

  新京报:是不是可以说没有姜柏林就没有闫家村的资金互助合作社?

  姜:不是,资金互助是农民自己的选择。

  新京报:为什么这么说?

  姜:农民在市场经济中要提高竞争力,就要选择合作。他们在合作社经济中发现了资金互助的重要性,只有资金联合了,才能体现农民的利益,使农民之间的关联程度更高,有效地形成利益分担和共享。

  新京报:你觉得这种资金互助的方式能推广开来吗?

  姜: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互助金融产生的条件,因为任何一个地方在发展经济的时候都需要资金,可能我现在缺钱,但你手里有宽余的存款,也就是说不同的生产单位对资金的供需会存在一个时间上的落差,这样就能形成互助金融的土壤。

  新京报:但闫家村的资金互助合作社现在已经不敢吸收会员了,他们遇到了资金瓶颈。

  姜:这个我知道,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与农民打交道首先要让农民做主,其次是要让农民看得到实惠,这是促成要农民办事的内因,但目前农村经济比较薄弱,农民的股本低,也就是说合作社不是强强联合的集体,而是一个弱势群体形成的组织,在这样的条件下,就需要有政府的支持,也就是外因。

  新京报:你认为需要什么样的外因?

  姜:就是政府的支持。如果国家没有政策支持,就应该允许社会支持,比如慈善机构、大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支持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发展。

  现在资金互助合作社能否进一步发展,就像一个婴儿一样,他已经出生,给不给户口,能否给孩子健康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就要看外面的因素了,孩子自己目前肯定左右不了。

  本版采写/摄影本报记者钱昊平

  相关专题:新京报2006全国两会报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