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我是打工者的孩子(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4:33 东方今报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我是打工者的孩子(图)
徐光春看望慰问了我省信阳籍农民工。新华社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2005年3月2日,进京参加全国“两会”的省委书记徐光春来到北京市东铁营方泽园住宅小区施工工地上看望、慰问了我省信阳籍农民工。一年后的3月2日,进京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徐书记再次来到农民工子弟小学——京豫陈小学,看望那里的豫籍农民工子女。

  从慰问在京豫籍农民工,到看望农民工子女;从慰问在温州务工的商丘农民工李学生的父亲,到为在青岛务工的信阳青年魏青刚三次救人事迹的感动,再到关注在河北务工的河南打工妹单晓霞,短短一年时间里,徐光春书记多次把深情的目光投向在外务工的河南籍农民工。

  “我对我们进城的农民工有着天然的感情。”在近日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徐书记坦言,“我的父亲是个农民,是在浙江绍兴种水稻的农民。在他20多岁的时候就到了杭州,从事运输工作,我从那时由农村孩子成了城里孩子,所以我也是一个打工者的孩子。”

  要为自己的家庭

  创造幸福

  “来北京多长时间了?”

  “9年多了。”

  “这么说你是老同志了?干过多少工地啦?”

  “人民大会堂南北舞台改造工程、国家大剧院戏剧院结构工程、军委办公大楼……太多了,记不清楚了!”

  “每月能够拿多少钱的工资?”

  “六七百元。”

  “很好啊!你一个人打工,全家就不受穷了。”

  “公司有没有拖欠你工资啊?”

  “没有,一分钱的工资也没有拖欠。我每月的工资都寄回家了。”

  “如果公司拖欠工资,你可要向我们说啊!”

  2005年3月2日下午, 刚刚抵京参加全国“两会”的省委书记徐光春顾不得休息,就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北京市东铁营方泽园住宅小区施工工地上看望、慰问我省信阳籍农民工彭春贵及其工友。

  北京市东铁营方泽园住宅小区工地项目经理黄伟回忆说,去年徐书记从进工地到离开工地的半小时里,没有发表任何公开讲话,“他一直在施工现场和工人的生活区,和工人聊天,从生活区出来就坐上车走了。”

  来自荥阳的杨安兵师傅1989年便到北京务工。他回忆说,去年3月2日下午他正在食堂维持秩序,锅里正煮着一大锅鸡腿。徐书记进厨房后,看见一锅鸡腿非常惊奇。“徐书记问‘你们是不是每天都能吃到煮鸡腿?’我说一个礼拜能吃上两次。徐书记又问,米饭怎么吃?够不够?我说米饭是随便吃的,鸡腿每人一份。”

  信阳市驻京办一位工作人员对徐书记给农民工兄弟说的四句话记忆犹深:“第一句话是,通过你们的辛勤劳动,为北京的建设做贡献,为首都建设增砖添瓦。第二句话就是为河南人民树形象,为河南人民增光添彩,使北京人民能够看到河南人吃苦耐劳,诚实可信,文明道德。第三句话是希望农民工兄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不仅将自己挣的钱带回去,还要学得本事,回家乡去创业,带领群众致富。第四句话就是要为自己的家庭创造幸福。”

  感动徐书记的三位河南农民工

  2005年3月21日,徐书记冒雨来到商丘市中华楼村。

  一下车,徐书记便紧紧握住李洪深老人的手:“我代表省委、省政府来看看你,向你表示慰问。”

  李洪深,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乡中华楼村村民、已故英雄李学生的父亲。

  2005年2月20日下午5时,在温州务工的李学生路过金(华)温(州)铁路温州市黄龙段马坑隧道口时,为救两名孩子献出了37岁的年轻生命。

  “感谢你培养了这样的好儿子。”徐书记对李洪深老人说,“在李学生身上,充分反映了河南人民朴实友爱、助人为乐、临危不惧、见义勇为、勤劳致富、贡献社会的优秀品质。”2005年8月8日下午,固始县武庙集乡钱老楼村外出务工青年魏青刚三次跳入波涛汹涌的大海救人的事迹经报道引起了徐书记的关注:“又是河南民工奋勇救人,省内媒体应认真宣传,信阳市要予以表彰。” 2005年11月1日晚11时30分,刚刚从北京出差回来的徐书记偶然从新浪网上看到在河北打工的我省郸城籍打工妹单晓霞身后捐献眼角膜的报道后深受感动,并当即批示“应该报道、宣传这样难得的好人”,并随即给省委宣传部打电话,要求他们立即通知《河南日报》,要在头版头条宣传单晓霞的先进事迹。

  我对进城农民工有着天然感情

  “我的父亲是个农民,是在浙江绍兴种水稻的农民,在他20多岁的时候就到了杭州,从事运输工作,我从那时由农村孩子成了城里孩子,所以我也是一个打工者的孩子。”

  在近日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徐书记感言道:“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对我们进城的农民工有着天然的感情。另外,1975年,淮河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洪水,起因是河南的一个水库决堤了,损失伤亡很大,这洪水一直到了安徽,我当时作为新华社的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我对农民的困难有着切身感受,这也是我到河南这个农业大省后心系三农的另一层因素。”

  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吴海峰研究员认为:“徐书记在两年里的同一天两次看望我省在京务工的河南籍农民工绝不仅仅是一个偶然的巧合。这是省委高瞻远瞩、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的一个重要姿态。”

  吴海峰研究员说,虽然在徐书记主导下,我省出台了鼓励、引导、支持劳务输出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是领导的关怀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主要领导的关怀将起着很大的表率作用,将能积极引导全社会都来关爱农民工。

  吴海峰研究员认为,从看望在温州务工的豫籍优秀青年李学生的父亲,到为在青岛市务工的豫籍青年魏青刚三次救人事迹的感动,再到关注在河北务工的河南打工妹单晓霞,再次说明徐书记对我省朴实、善良、勇于助人的农民工有着深厚感情。徐书记试图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宣传树立河南农民工、河南人的良好形象,进而树立我省的劳务品牌。

  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学背景

  作为我省重大社科项目——《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省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魏经会研究员认为,徐书记关注农民工问题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

  我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近一亿人口中70%都是农民,人多地少是基本省情。如让大批农民仍然依附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民很难富裕。农民不富,则我省不富;农民不小康,则我省不小康。因此,我省“三农”问题集中归结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展劳务经济问题。

  最近,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中有两项涉及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其中就有“力争用4年时间使外出务工农民达2000万人左右,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0%以上”。

  吴海峰研究员也认为,农民工问题是涉及我省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去年我省劳务收入730亿元,这是一个很强的经济增长点。做好农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而且对城乡协调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已经逐渐成长为新的产业工人主体,他们不仅仅是农民工,也是城市的主人,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省发改委有关人士曾透露,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有2800万之多,“所以,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于解决‘三农’难题、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吴海峰研究员建议,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像徐书记一样关爱本地外出的农民工,积极为他们牵线搭桥提供劳务信息,加大培训力度,保障他们在外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解决他们的留守子女上学和父母养老等后顾之忧。

  作为城里人,应该把农民工当成自己人,像对待亲兄弟姐妹一样关心、关爱农民工,帮助农民工,把他们当成促进城市发展的生力军。流入地政府应该让农民工能够享受到与城市人一样的待遇,使农民工能在城里安居乐业。

  魏经会研究员认为,目前我省劳务输出的关键问题是提高劳动力输出的质量和效率,要让农民工出得去;呆得长、呆得住;挣得多。

  着力打造“河南民工”品牌

  据了解,通过筛选评比,我省已经确定了60个劳务输出基地县(市)。这些基地县(市)将优先享受国家和我省劳务输出以及农村劳动力培训方面的优惠政策,结合自身特点,打造当地独具特色的劳务品牌,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当地整个劳务输出,做强做大劳务产业。

  使劳务输出由自发无序变为有组织的输出,带动多元化输出,推动劳务输出在规模、档次和质量上大幅提高,打造叫得响的“河南民工”品牌。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我省劳务输出大军已达1557万人,劳务收入7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来自劳务输出。外出打工已成为我省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目前,已逐渐形成了林州建筑、长垣

厨师、遂平家政、唐河保安、西华的哥、新县涉外等一批特色劳务品牌。

  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省司法厅将与我省农民工分布相对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的法律援助中心,以及其所在省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建设厅的农民工

维权机构设立联络员制度,协调为河南籍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同时,我省各省辖市司法部门已降低了农民工接受法律援助的条件,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援助案件,不再审查农民工的经济条件,直接予以受理。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