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财经时报两会特别报道:中国改革探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4日10:47 财经时报

  改革的成就不容抹杀,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通过改革加以解决,应该继续推进改革,最重要的是转变政府职能

  综观改革历史,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就是在不断争论的过程走到今天的。

  宏观地看,中国改革的历史上发生过三次较大的争论:1981年到1984年,十二届三
中全会前后的大讨论为第一次;1989年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前后为第二次;2004年由国企改革引发争论,而到2005年演变为对改革方向与路径的全面反思,是为第三次。

  第三次争论的背景是:一方面经济领域的改革日益深入和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具雏形;另一方面是行政体制相对滞后,某些拥有行政配置资源的权力机构或个人,假“改革”之名,大肆吞噬社会财富,不仅使广大人民群众没能充分分享改革成果,甚至基本利益受到侵害。

  中国基尼系数警灯频闪,收入分配两极分化,为社会安定埋下了重大隐患。因此,这场有关改革的大争论大体形成了三个焦点:其一,如何评价改革的方向和得失成败?其二,造成目前诸多社会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其三,改革下一步如何走?各方人士围绕着这三个焦点问题,展开激烈争论,甚至提出了一些针锋相对的意见。

  我认为,我们需要一种对改革不断地进行理性、建设性、负责任的反思。当然,这种反思需要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改革的成就不容抹杀,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不容否认,在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确实产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尽管中国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框架,但目前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政府已经掌握了社会剩余产品总价值的87.5%,留给社会的只有12.5%。这意味着,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搞了多年,但政府仍然主导着资源配置。目前,市场能够发挥较大作用的仅仅是工业消费品和服务市场,而土地、劳动力、资本三大要素市场的配置仍然由政府主导。

  吴敬琏先生前不久在反思改革时指出,目前改革至少在四方面存在缺陷:在市场领域里,一些关键改革如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垄断行业的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基本经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等,由于障碍重重而进展缓慢;在法治建设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所必须的法治环境未能有效建立;在公共服务上,政府必须提供的基本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不但没有加强相反有削弱的趋势;在增长方式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粗放式增长方式,难以有效转变。总之,是政府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应当说,体制环境会影响到个人争取利益的方式。政府中的个别人掌握着资源配置的大权,这些人就很容易利用权力寻租,形成腐败温床。这种现实问题的存在,也使得部分商人们不是想怎样通过个人奋斗致富,而是千方百计通过行贿走捷径。这不但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而且妨碍了政府的公平、公正角色的扮演,加剧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现实生活中消极现象的不满。

  显然,社会矛盾的加剧与此相关,而这恰恰是改革不彻底、不到位造成的,而不是改革方向的错误所致。因此,要解决目前的矛盾,不是否定既定的改革方向,而是应该继续推进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转变政府职能。

  强化公共服务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公平市场环境的创造者、人民权利的维护者。总之,政府职能的本质是服务。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这就需要政府一方面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到发展社会事业和扩大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来,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另一方面要弱化政府配置资源的功能,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经济结构才会更加优化,实现经济学所谓“帕雷托改进”。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详细审阅了2005年第七期《中国改革》杂志上刊登的文章——《乡镇政府的应酬政治》,并且做出了重要批示。该文主要反映了目前基层政府组织对自身职能定位的混乱,它之所以引起总理的关注,说明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政府机构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经过25年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政府职能转变互相促进。就目前而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还不够彻底,经济运行中政府主导的特征依然突出,这是发生诸多问题的根源之一。因此,未来的改革应当把政府职能转变提到很突出的位置,这是深化改革的关键,也是我们反思改革所应该达成的共识。

  总之,反思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改革。对当前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总结,使中国未来的改革更加系统、更加张驰有度,为尽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提供有益的理性环境。

  (作者为《中国改革》杂志主编,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高尚全:坚定不移加快改革

  王一江:改革开放扭转了中国命运

  张勤德:人民利益是检验改革最高标准

  孙大午:从先富走向共富

  谢国忠:中国要变革发展模式

  降低施政成本 建立双廉政府

  均衡政府功能,建立效能政府

  刘辉:和谐社会的政府定位

  强化监督机制 建立法治政府

  提升施政能力 建立责任政府

  再造施政角色 建立有限政府

  毛寿龙:政府职能转变的过于与未来

  蔡继明:征地制度改革应确立公平核心

  二律背反与未来出路

  贺雪峰:让农民分享现代化的好处

  周业安:培育新一代农村劳动力资源

  汤敏:金融改革方向无误

  张华宇:在激烈竞争中求索

  阎冰竹:走特色发展之路

  左小蕾:强化新股发行预期

  教育资源需雪中送炭

  扩招增加整体公平性

  汤敏:教育公平从何处着手

  体制改革更须深入

  顾昕:矫正医疗市场双失灵

  医疗领域应强化政府干预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