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 > 正文

国民经济分配性结构的根本变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08:30 潇湘晨报

  

国民经济分配性结构的根本变动

  ——本报记者专访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丁力

  ★丁力(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两会期间,有关新农村建设的话题热得发烫,长期研究农村发展问题的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

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丁力忙得不可开交。3月3日,刚刚参加完一个研讨会后,利用晚饭前的间隙,丁力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们现在提的建设新农村,从农村建设的历史考察,它新在哪里?

  丁力(以下简称丁):与历史上的农村建设相比,新农村建设的“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新”是国民经济分配结构要有根本性的变动,就是要把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向农业农民农村集中。这么多年来,实际上国家把大部分财力物力都集中于城市。现在讲建设新农村,意味着这种格局将有根本性变化。第二个“新”就是通过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从微观上讲就是要发展农村产业。我们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发展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产业,使农民增收,从而带动整个农村面貌的变化。新农村建设的“新”就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新农村建设重视企业参与

  记:现在到处都在提建设新农村,您觉得建设新农村的主导力量是什么?

  丁:建设新农村是以产业为主,中央的20字方针里,第一句话就是生产发展。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企业的力量。企业包括四支力量:第一支力量是原来在农村的乡镇企业,现在大都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第二支力量就是城市工商业进入农村,比如超市;第三支力量是在农村的国有农场;第四支力量是农村招商引资过程中形成的外资企业。这四支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与广大农民结合,将产生非常大的变化。

  如何向城市转移劳动力

  记:农村发展了,它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剩余劳动力问题。如何实现顺利合理的转移,是个大问题。有人提出通过城市化来解决这一问题,前景如何?

  丁: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个大问题。原来我们的观点是,只要建立城市群,然后农村劳动力就可以转移到城市,现在看来,似乎有点事与愿违。

  从中长期的趋势来看,由于中国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且受到资源等各方面的限制,城市化的规模和进展,不可能也不应该急剧扩张,而应该适合国民经济的平稳过渡。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农村的劳动力是要有很大一部分转移到城市,也还要有相当一部分留在农村。

  关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要分两方面来看。一个是有条件的地方,还是要继续转移,政府也要为转移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在家务农的农民,他们今后的出路问题。如果说要做培训的话,也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民的素质,使他能够转入城市就业,另外应该提高他的科学文化水平,使他们变成懂技术、会经营、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生产的本领。

  新农村建设以产业为主

  记:如何启动农村市场拉动消费也是个老话题了,今后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丁:新农村建设以产业为主,能使这种需求来得更加合理,我们最怕的是脱离产业的投资,比如建楼堂馆所,不能产生效益,属完全消耗,而产业投资可以带来收益,带来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一、二、三产业的平衡,第三产业的发展、流通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也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城里的超市延伸到农村去了,农民的消费自然就方便了,更容易上档次;农资的连锁超市进了农村,那么农资的价格问题、质量问题就能得到保证。只有通过产业的发展,才能把城市和农村的市场真正打通。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陈 立 文/图

  相关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