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鸣涛委员:出台鼓励性政策减少能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04:54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 武卫强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指出:未来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对于这个规划,我举双手赞成,但是否能够落实,我很是担忧。”全国政协委员边鸣涛对本报记者这样说,“在现有条件下,企业降低能耗必须改善技术和设备,这个资金投入谁来买单?”
边鸣涛委员指出,利益面前,很难保证企业是真心实意落实,还是依靠公关手段实现达标。他呼吁,国家要出台减少能源消耗的鼓励性政策,将政府意愿变成企业的自觉行为。 边鸣涛委员来自山西。他告诉记者,山西是煤炭大省,围绕煤炭生产的相关企业很多,这个经济指标显得分量很重。“以火力发电厂为例,为节约用水,要求冷却蒸气不能用水,改为空气冷却,效率下降不说,还要增加很多设备。此外,煤炭消耗也要降低,相应的技术设备必须更新。与廉价的水费、煤钱相比,企业的生产成本加大了。国家能不能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将降低能耗的损失补偿给企业?” 边鸣涛委员说,山西省每年开采煤炭5亿吨,依据“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能节约1亿吨,每吨按300元计算是300亿元。这个钱如果用来补贴企业的技术更新,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国内能源性企业的技术水准,并能直接拉动它们降低能耗的积极性,也是落实国家经济指标的一个有力保证。 边鸣涛认为,从以往的经验看,国家的很多政策未能得到贯彻落实,关键是没有利益驱动。市场经济环境下,单凭行政手段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有关资源利用的经济指标值得肯定,但如果在落实政策上缺位,将很难取得预期效果。本报北京3月6日电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报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