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平地经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17:22 《决策》杂志 | |||||||||
-温宪元 [案例] 一个党建和民主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村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的落后贫困村———广东省阳东县平地村,自2003年3月以来,以省委书记张德江挂点联系为契机,在经民主选举产
平地村的新农村建设经验被外界概括为:破“五难”立“五好”,即以“一公两强”为标准,建设群众信任的好班子;以“一对一”群众制度为保障,建设“三有一好”党员队伍;以“民主议事”为抓手,建设“核心+民心”的好机制;以“集中创业”为途径,探索“三化并举”的好路子;以建设文明生态村为载体,塑和谐文明好民风。这“五好”有效地破解了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干部难当、党员难管、村“两委”难协调、产业化之路难走、民风难驯等“五大难”问题,极具推广价值。 [做法] “固本强基” 2003年,广东省委开始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平地人抓住这一契机,全面加强村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 一是建设群众信任好班子。平地村制定出“一公两强”,即有公心、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村干部考核新标准,并把这一标准贯穿于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班子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始终。采取竞聘村务工作人员方式选拔人才,促进班子结构的年轻化、知识化、活力化。结合阳江市委实施的“十百千”优秀后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发挥驻村干部帮扶指导作用,有效增强了村党支部班子的战斗力。 二是着力加强领导发展的能力。以市、县、镇党校为主阵地,运用上党课、典型示范、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适时对村干部进行培训。健全完善班子学习制度,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联营创办农业示范基地、组织干部义务劳动等形式,加强理论指导和实践锻炼,强化干部自身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三是探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创新发展党员渠道,注重在致富能手、青年骨干和种养专业户中发展党员。创新党员学习培训方式,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引导和学习培训工作。创新党员发挥作用途径,开展党员联系村户活动,“爱民五助”行动,设立村民热线救助电话,接受村民的求助、咨询,开展特困扶助、就业援助、学生资助、社会互助等系列活动。创新党员考评激励模式,实行村民评议党员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 “三化并举” 平地村凭借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土地资源丰富,省级民营科技园万象工业城座落其中等优势,确立了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三化并举”的战略举措。 一是以万象工业城为发展工业的先锋,盘活土地资源,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通过“土地出租、厂房出租、场地出租”等方式,吸引各地客商前来投资。目前,工业园开发土地138万平方米,吸引了18家企业落户。同时,出租村集体用地,组织本村富余劳动力进厂务工。随着工业项目的增加,流动人口的积聚,村经济得到兴旺。 二是通过引进外地客商开发、引进龙头企业和异地党员联营合作等多种渠道,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村民发展效益农业。2004年通过引进外地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村民种植经济作物146亩,产值达250万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规划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立农业技术培训室,与高校合作建立农业教学实验基地,建设平地春雷网,通过信息化促进农业的市场化。积极寻求农业发展新元素,与企业联营创办示范养猪场,计划开发农业旅游观光景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层次和速度。 三是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村,一方面,搞好各个村民小组的硬底化、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另一方面,规划建设了一个10万平方米,集办公楼、农贸市场、小学、幼儿园、文化广场、社区卫生服务站、星光老人之家、绿化带、路灯、住宅、商铺等配套功能设施于一体的平地新村,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 “核心+民主”机制 针对村民对村务工作不关心、不支持、不参与,思想难统一、工作难展开、活动难组织的实际情况,平地村把民主作为建立新管理机制的灵魂,按照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探索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核心+民主”的民主机制。 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管理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村班子拟定方案———村民酝酿———征求意见———村民代表大会表决”的村民自治机制。创造了“板凳会议”的民主形式,定期举行平地论坛,让村民坐在小板凳上自由发表意见和建议,确保“两委”决策合乎民心。同时建立“两委班子议事会”。由村党支书定期主持召开两委班子碰头会和联席会议,确保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和村民自治的协调与统一。另外,还建立和完善了村务情况通报、村务工作征求意见、民主决策、进村入户、民情日记等制度;成立村务监督小组;规范村务公开;建立健全罢免卸任机制,由群众对村干部进行业绩考核和评议,实行罢免。通过生动深入的民主政治建设,村民对村务工作热心了,积极了,主动了,有效地凝聚了民心,调动了民智。 新“平地精神” 平地村以构筑和谐新农村为目标,在破解经济难发展的难题的同时,不断促进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是培育新村民,树立新风尚。打造以“求变、求富、求强”为内涵的新“平地精神”,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宣传教育活动、“争当文明平地人”主题活动,宣扬文明人、文明事,引导规范村民的言行,提高村民素质。活跃文化生活,定期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增强文明意识和集体意识;开展卫生建设村组竞赛和卫生公约大家谈活动,增强生态意识;组织捐款活动,增强公益意识。 二是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投入200万元兴建平地新小学,建起藏书量1000多册的青年书屋,设立雏鹰助学奖学金,开办成人夜校。发展卫生事业,组织义诊活动,建设社区卫生站,开展农村合作医疗,目前参保率已达到52%。加强社会关爱,开展助困和慰问活动,建设星光老人之家。如今的平地村村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友好,文明礼貌蔚然成风。 [启示] 回顾平地村近年来建设新农村的生动实践,笔者认为,如下四方面的典型经验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观念先导。“三农”的难点是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建设,而破解之道关键是转变干部观念,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平地村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努力做到既要保持发展的热情,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更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既要依靠上级的支持,更要发挥本村的积极性;既要有长远规划,更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筹划新农村建设。 二、规划先行。平地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总体要求,围绕农村产业园区化、居民社区化、生产规模化、组织合作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的基本思路,制定了《阳东县北惯镇平地村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三年工作方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使平地村成为广东省固本强基示范点、农业示范村、园林生态示范村和著名的民营工业村,成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依托县域经济。“兴农之路不在农”,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纽带。平地村实施“三化并举”,正是把握了广东省和阳江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有利形势,推动发展。平地村在发展中,把筹集的资金主要用来加强公共产品建设。在工农统筹方面,一方面,发展园区工业,安置本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另一方面,注重以壮大集体经济为支撑。平地村打破一般农村土地资源分散、经营模式分散的状况,采取“集中创业”方式,整合土地、资金、人力等资源,达到扩大规模和集约经营的目的,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较快增长,从而基本解决了没钱办事的问题。 四、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需要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平地村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固本强基中的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制度,党委、政府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村民积极参与,成为建设的主体;社会各界给予资金、技术和知识等帮助,成为新农村建设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地村这种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方式,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模式。■ 相关专题:《决策》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