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求是》-《小康》杂志专题 > 正文

唐朝老人为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14:42 《小康》杂志

  ★文/唐飞

  大唐朝廷规定,官员七十岁致仕,即退休,比起如今的六十岁,年限可谓很宽松。按孔子的说法,七十岁已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达此境界者不多,更何况古代天命无常,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如此规定,很人性化。

  但有些官员到年龄后仍不愿退休,和上级讲条件,或为公,想继续为国效忠,或为私,在考虑切身利益。到了点,该退不想退,多是官位令其留恋难舍。这种心情,古今一样。

  武则天时有位兵部侍郎叫侯知一,年龄到了,朝廷下发了关于他致仕的文件,上盖皇帝大印,意味着武则天已圈阅。但他不愿退,就给皇帝写奏章,表示自己欣逢盛世,身体健康,还能再干几年。为证明,他在百官上朝时当着圣上的面“踊跃驰走,以示轻便”。照当时朝堂空间推断,这番“踊跃驰走”应是直来直去,类似现今足球运动员体能测试时的折返跑。武则天见了高兴,就应允了。想想侯知一老人家,为保住饭碗真不容易。可见,就是到了点,该退也有能不退的,只要皇帝龙颜大悦。

  若没到七十岁,但身体不好不能胜任工作,也可以提前半退,保留散官或勋官级别。唐朝另一条规定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年龄虽不大但“形容衰老者”要提前退休,此乃形象工程——大唐官员不仅要充满朝气,还要耐看,须拿得出门。“面子”问题是如此重要,它可以提前结束一个官员的政治生命,所以官员们经常照镜子,很懂得保养。唐朝皇帝每年腊月初八前都要向官员们赠送面脂和口脂等

化妆品。看来,当时官员们重视养生不仅仅为了长寿。

  大凡官员们都怕到点,大限一到,人走茶凉。一怕实际到了点,二怕看上去到了点,影响了朝廷的观瞻。

  要想保住位置,保养固然不能忽视,心态更加重要。唐代史书曾说:“代宗时,有术士曰唐若山,气导引,寿不逾八十,郭尚父(子仪),立勋业,出入将相,穷奢极侈,寿临九十。”当官又能心宽体胖,延年益寿,才是真会当官。

  即便身体康健,但若老眼昏花,仕途也要受影响。武则天当政时,一天散朝后,宰相娄师德在洛阳城门坐等随从把马牵来。一位想进宫的县令走来挨着坐下,和他寒暄起来。县令的儿子走来,惊见父亲和宰相平起平坐,忙高声提醒。县令闻听很惶恐,起身便拜,连说死罪。娄师德为人宽厚,说:“人有不相识,法有何死罪。”那时没照片和电视,县令不认识宰相很正常。县令见宰相平易近人,便趁机诉苦——上级说他的眼看不清东西,让提前退休。县令解释说,自己看东西并不昏暗,晚上点着蜡烛还能给上级写报告。娄师德笑道,晚上还能看清字,为何大白天却分辨不出宰相?县令听了吓得磕头如捣蒜。

  七十岁退休并非绝对,也不应该绝对,有些朝代的国家重臣年过七十还继续留任,他们的经验智慧乃国家的财富。战国时代,赵国老将军廉颇,虽老矣尚能饭,冲锋陷阵,为国之栋梁。长平之战,若非赵王中了秦人反间计,四十万赵军未必就被坑杀,历史或能改写。

  唐朝时也涌现出狄人杰、郭子仪、裴度等社稷老臣。狄人杰就被武则天尊为“国老”,郭子仪、裴度也分别以身系国家安危二三十年。唐高宗时,在辽东征战了两年多的李终于攻克了高句丽的国都,此时他已年近八十。可见,退休年龄应因人而异,老当益壮者不乏其人。如才力正当年,一律令其退下,于个人休养或许是好事,于全局未必不是损失。倘若凡老皆退,三国时老将军黄忠恐怕就不会有威震定军山的机会,而宋朝时杨门女将里的穆桂英也就无缘挂帅了。

  大唐武则天长安四年十月,八十岁的张柬之被任命为宰相,这时武则天也已八十岁,这一君一臣成为武周朝告别演出的主角。让八十老翁当宰相,武则天用人真可谓不拘一格。两个月后,张柬之等人兵谏迎仙宫,武则天被迫退位。此前,为达此目的,多少人往灶里添柴禾,可锅中的水就是烧不开,而张柬之这把柴添进去后,水就沸腾了。李唐王朝由婆婆管家的历史至此宣告结束。可见,老有老的劲道,关键时刻能力挽狂澜。

  但老也有老的难处。唐中宗景龙三年十二月,已退休的唐休被重新任命为太子少师,此时他已年过八十。次年清明时节,唐中宗在梨园场举办拔河比赛,参加者有宰相和享受宰相待遇的官员十人,大将军三人,驸马两人,共十五人。唐休老迈年高,拔河时摔倒在地半天爬不起来,唐中宗和韦后笑得直不起腰,连皇帝身边的宫女也开怀大笑,令众大臣斯文扫地。人,有时不服老还真不行。

  唐朝在位官员年龄最大的可能要数唐玄宗时的太府卿杨崇礼了。他是隋炀帝的玄孙,在太府干了二十多年,年过九十才退休。太府管理着国库和市场贸易,杨崇礼每年能赚出数百万缗钱。此公不简单,年过九十还头脑清晰,否则朝廷怎会让个老糊涂管钱?

  但高龄官员也有犯错误的,或因气力不支,或因老朽糊涂而失去判断力。错误有轻有重,轻的经济上受些损失,重的就要掉脑袋了。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正月大朝会时,八十岁的太子少师柳公权因德高望重被推举为领头人,代表文武百官向圣上恭贺新年。朝会按惯例在大明宫含元殿举行,含元殿坐落在十五米高的土坡上,殿前是三道长长的龙尾道,从龙尾道的起点仰望,含元殿就像天上宫阙。柳公权从龙尾道的起点一步一步朝大殿走去,途中不能停,更不能倚着道旁的栏杆喘口气。毕竟八十岁了,到大殿前时他的体力已严重透支,接下来还要向皇帝叩拜,高声念祝贺词:“元天首祚,景福维新,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与天同休”。其中“圣敬文思和武光孝”是唐宣宗的尊号。体力不支的他念到尊号时误将“和武光孝”念成“光武和孝”,结果被罚去一季度俸禄。柳公权不缺钱,每年为人写墓碑的润笔费就高达百万钱。关键是名誉因此受损,一生被人称著于世,年过八十却犯下这等错误。当时的官员都为他惋惜,认为他早点退休就不会老来受辱了。

  和柳公权相比,另一位太子少师乔琳的错误就犯大了,上了贼船丢了性命。唐德宗建中四年,路经长安的泾州兵士谋反,德宗前往汉中避难。走到秦岭山口时,太子少师乔琳对德宗说,自己老了,请求前往仙游寺出家,替圣上祈福消灾。翻越秦岭,山高路险,七十多岁的乔琳的要求有情可原,皇帝于是应允。偏偏叛贼朱派人将他带回长安,拜为吏部尚书。等德宗杀回关中,乔琳被列为投敌官员,立即处死。

  可见,人老不讲筋骨为能,不能忽视现实。人一老,不仅活动不便,脑筋和判断力也容易出错,再委以重任,出问题的可能性就大,所以对官员实行退休制度从整体来看实在必要。该退不退,久之必受其累。可退休的恰当年龄不好掌控。该退的人中有的退了荒废了才能,真可惜。难就难在具体的判断上,谁该退谁不该退,何时退为好,尺度、分寸和时机都不易把握。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