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国际先驱导报评论:当托尔斯泰遇见老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09:52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商汉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100年前,1906年的秋天,当时已经在俄罗斯文坛声名显赫的列夫·托尔斯泰写下了一篇名为《到底怎么办》的文章。在文章的前部分,托尔斯泰引用了比他早整整两千多年的另一位思想家的话:“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位思想家就是中国人熟悉的老子。

  中国文化与俄罗斯文化在那一刻的碰撞并非偶然,与他同样关注中国的还有为中国人所熟知的高尔基,他甚至在自己主编的杂志上,发表过对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意见,也曾给中国的革命作家们写过信。而很少有人的作品像他的那样,为20世纪初的中国人提供思想解放的文化原型。此外还有普希金、陀斯妥耶夫斯基……

  俄罗斯文化与中国发生联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中国人开始了解和认识世界的时代。两国边民的早期往来奠定了后来两国人民友善与亲和的基础。两国在交往的过程中因相识而相知,因为了解而尊重。

  如果说地缘是中俄关系的物理纽带,那么共同的现代化目标则是中俄关系的心理纽带。在中国学习成为现代国家的过程中,苏俄曾经作为思想的源头在中国现代史上不可动摇。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曾经从苏俄革命思想中汲取现代化观念和社会形态。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苏联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也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领导者和主力军。而在20世纪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中,中国和苏联在政治关系上的纷争其实并没有影响两国人民彼此寻找的热情。一旦纷争落幕,历史记忆便又浮现出来。

  中俄关系几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实际上是两个伟大民族的智慧碰撞。当“俄罗斯年”在中国举行,“中国年”也将在俄罗斯奏响的时候,我们试图寻找真正战略伙伴关系的文化来源,我们也试图寻找新时期国家关系中的文化因子。毕竟经过了多少年来的磨合、创新,再磨合、再创新,这两个民族已经对彼此间的关系充满了新的期待。这种期待,恐怕已经超越了现代化自身的单一利益诉求。

  托尔斯泰遇见老子,两个民族的文化就在这一刻开始了一种奇妙的旅行。刚强火热的北方民族性格与柔和友善的华夏民族个性中必然有一些属于全人类的共同内涵,伏尔加河的惊涛与黄河的湍流中也一定会有共同的节拍。中俄关系开创的崭新局面,在今天的全球格局中必然能寻找到自身的独特定位。相比起来,一年的时间可是远远不够的。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