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议”背后的光荣与财政窟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03:37 中国青年报 | |||||||||
周恒祥 现在,如果你随便到互联网上去看一看、搜一搜,就知道,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花”落中国,以国际打头的峰会、国际论坛、国际研讨会层出不穷。 国际会议之“花”在中国开得多了,说明我们的综合国力在逐步增强,越来越被世
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一个地方能召开国际会议,当然是很光荣的事情,也是要付出很多努力和代价的。在各地热衷于利用国际会议提升知名度的背后,出现的问题也有目共睹:一是某些会议没什么实际内容,只是一种花架子,结果是将城市外表涂抹一遍,别的什么也没留下。二是过分追求规模和规格,有些规模过大,为追求规格,竞相邀请各级领导和外国政要出席。三是内容重复,一些部门和地区短期内就同一主题重复举办国际会议。四是相当一部分国际会议经费需拨款,既牵扯了领导人精力,又增加了地方财政的负担。所以,一些国际会议开过后,是让人心疼的财政“窟窿”。这“窟窿”谁去填补?当然不是领导干部,而是那个地方的纳税人。 为什么要举办那么多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国际会议呢?说白了,反映的是一些领导心态的浮躁和虚荣,把举办国际会议当作一种“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图的是可以写进总结,写进汇报。 举办国际会议,别让一方百姓心疼。应该实事求是,杜绝私心杂念,不追求高标准,高规格,在实效上下功夫。否则,徒有热闹外表的形式,做的是无用功,被人家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那就不美了。因此,有关部门应该把好关,严格审批程序,不要让那些华而不实的国际会议“花”落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