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风窗专题 > 正文

东坡故里消灭疟疾背后:防治关键不在技术在经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15:48 南风窗

  □本刊记者 尹鸿伟

  发自四川眉山

  2005年底,经四川省、眉山市疟疾防治专家等组成评审组考核,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而1980年代,四川省曾因没有控制好疟疾的存在
和蔓延,被国家卫生部严厉批评。

  据《眉山县志》记载,民国时期,该地区疟疾流行,村村皆有,年年不绝,且重点人群是青壮农民,“上午打谷子,下午打摆子”,有些人家甚至稻子熟了却无人收割。1964年,“三苏故里”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的疟疾发病率达到488/万人,个别严重的地区甚至达到1000/万人。

  东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徐树安说:“解放后,东坡区曾有32年疟疾发病人数居各类传染病之首。经过50多年不懈防治,2005年我们只发现了两例疟疾病例,相比我们82万人口来说,实在是少了。”这个被当地人称为“打摆子”的“瘟神”,终于被降伏了。

  更多时候是一种穷病

  2006年春,记者来到东坡区水陆村,63岁的村民汪学清指着身边的年轻人说:“他们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打摆子是怎么回事了。”

  “我不敢说在东坡区已经见不到一名疟疾病人,但是这个数字的确已经到了万分之一以下,而且已经连续9年都这样了。”徐树安向记者介绍,“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里采取了各种防治对策,累计投入防治经费100多万元,让50多万人接受了防疟培训。”

  东坡区从以前单纯的灭蚊和治疗疟疾病人,到后来引导农民们减少冬水田的蓄水方法,大力修建农业水库、灌溉沟渠等,使蚊子的生存环境大大减少。同时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有了改变,以前水陆村的10余户人家共用村边的一口敞口水井,既不卫生,又成为蚊子滋生的好环境,许多人因此被蚊子叮咬而患病。到了1985年,村民们都在家附近另外挖了水井,采取遮盖和电动取水等方法,使接触蚊子的机会大大减少。

  徐树安说:“现在的治疗和预防水平都提高了,如果发现得早,疟疾一般一个星期左右,花几十元钱就能治好了,普通老百姓都承受得了。当然如果是恶性疟疾就难治了,但是只要早发现都有办法。”他表示,治疗疟疾费用的低廉,也是能够消灭这种疾病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疟疾主要集中在黄河以南,这些地方天气长热,水稻田分布广泛。“印度的情况与中国有所不同,它的蚊子主要是滋生在污水坑和污水沟里。” 四川省寄生虫病研究所陈怀录教授说,“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被严重污染的江河、湖泊和沟渠也越来越多了。”

  事实上,在20世纪80年代,因为没有控制好疟疾的存在和蔓延,四川省曾经被国家卫生部严厉批评过,省里下决心加强整治。眉山市东坡区的一名农民说:“在蚊帐上如何打驱蚊药,在家里点蚊香,这些都是政府的工作人员教的。”

  农耕技术的改变也起了关键作用,四川省许多地区现在种植水稻只是初期蓄水,到每年八九月高温期则把田里的水放干,使蚊子丧失繁殖环境而大大减少。四川省寄生虫病研究所经过调研后发现,改良后的水稻种植方法节省人力,粮食产量也不会减少。

  陈怀录说:“在四川的农村地区,电视机的出现和普及曾经在疟疾传播上‘功过参半’。刚有少部分电视机时,晚上大家都喜欢集中在有电视机的人家看电视,由于蚊子叮咬方便而造成了疟疾迅速传播;后来经济条件好了,几乎各家都有了电视机后,人们到晚上不但很少出门,也愿意点上蚊香看电视或者睡觉,所以蚊子生存和叮咬都很困难,也使疟疾的传播大大降低。”

  2005年,四川全省仅有280多人患上疟疾,而在20世纪80年代这个数字是10多万。陈怀录说:“以前我们去农村地区搞调查,在一笼蚊帐里面能够抓到198只蚊子,但是现在我们再去,找了200笼蚊帐只抓到了1只。”

  大量使用农药也是蚊子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现在农药的使用量是20世纪80年代的5倍以上。陈怀录认为:“农药既杀死了害虫,也杀了益虫。比如蚊子的幼虫减少了,必将影响到蜻蜓和一些鱼类的生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尽管四川省在消灭疟疾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有专家担心反复的可能。目前,四川省内的水稻田还没有全部改良耕种方法,包括眉山市在内的改良不到50%。陈怀录说:“各地方应该加快水稻田种植改良的推广速度。”

  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疟疾现在几乎已经在城市和城镇内绝迹,但仍然流行于许多农村地区,特别是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农村。“和很多寄生虫病的情况一样,疟疾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穷病,它几乎是贫困的标志。”陈怀录说。

  在中国的《全国疟疾监测方案》(试行)里开篇认为,疟疾与艾滋病、结核病被认为是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据中国2003年专项调查统计,全国疟疾的实际发病人数达74万, 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亿人口受疟疾威胁。

  现在,包括东坡区在内,在四川省有疟疾出现的156个县中,已经有104个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随后几年还将对其余的县进行考核评审。四川省寄生虫病研究所有关人士表示,目前仅筠连、峨边和马边等几个县不能马上进行考核,因为每一次考核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有些地方基本卫生组织还不健全,在一些工作准备方面还有困难。

  关键不在技术而在经费

  然而,2005年东坡区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有个别疟疾病人并不是在本地传染的,病人一直在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打工,回乡之前已经感觉身体不适。自2000年以来,东坡区共发现输入性疟疾17例,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没有发生第二代病人,没有发生恶性疟疾病人死亡。徐树安说:“这种从外面带回来的疾病让我们担心,因为我们很难掌握它的来源和人数,工作上比较被动。”

  而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的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现实将给这项工作带来压力。有关资料显示,至少有2亿中国人经常处于流动状态或长期在外面打工,而且当中许多人已经涉足境外。

  有关专家指出,尽管中国在控制疟疾流行、减少危害程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各类疟疾疫区的流行因素尚未根本改变,流动人口剧增导致传染源扩散与积累,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变化造成媒介按蚊密度增加,恶性疟原虫和媒介按蚊对防治药物抗性的产生和扩散,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疟疾防治工作的进程,近年来一些地区的疟疾发病数仍呈上升趋势。

  四川省寄生虫病研究所的张富南教授说:“在研究和消灭疑难寄生虫病方面,除了把提高群众认识作为基础工作外,充足的经费和有力的组织工作都同样重要。比如要消灭疟疾要防蚊灭蚊,由于政府工作得当,得到了群众的配合;而比如要消灭在新疆、甘肃和四川少部分地区的‘黑热病’就需要灭犬,然后禁养犬3~5年,这些问题在农村,特别是民族地区很难落实,所以政府的组织工作非常重要,仅靠我们医务工作者是不行的。”

  有专家指出,由于中国的绝大多数卫生官员和优秀医生都居住在城市,农村的疾病问题有可能被忽视。“我们搞医学研究的人都喜欢说‘财神跟着瘟神走’,意思是哪里有疾病,或哪种疾病严重了,就必须投入相应的经费。”张富南说,“结合我们多年的技术研究和工作经验来看,消灭寄生虫病对于我们而言,已经不存在技术问题,而关键是经费投入问题。”

  张富南表示,必须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开展群防群治、科学防治。他举例,现在在中国许多地方严重流行的血吸虫病,如果有经济能力都采用机械化农业,那么人就会很少接触到水和钉螺,染病的概率将大大降低,“其实任何一种寄生虫病都可以找到它的传染规律,找到应对的方法”。

  相关专题:南风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