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决策》杂志专题 > 正文

巨资轻轨背后的政府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16:49 《决策》杂志

  -刘青芳

  案例]

  “开往春天的轻轨”遭遇寒流

  2004年7月28日,投资21.99亿元建设的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轻轨)开通。1号线一期工程西 起宗关,东至黄浦路,全长10多公里,沿线共设10个车站,轻轨试行时,数十万市民争先试乘,场面火爆。媒体称其为“ 开往春天的轻轨……能够缓解地面交通紧张……标志着武汉的交通进入轨道交通时代……”。然而,正式运营后却大闹客荒, 至今累计乘客600余万人次,运营商入不敷出,并且“武汉交通拥堵路段的压力还未得到真正缓解”。现在,轻轨二期试验 段开工,从宗关向汉口西部的吴家山挺进。

  与公共汽车等常规

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相比,轻轨运量大、速度快,是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动脉;它污染小、能耗 低、乘坐舒适安全,被称为“绿色交通”,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武汉市轻轨运行一年来,经营情况却不 甚理想。众多市民担心:轻轨,会不会成为江城一个沉重的包袱?先后投资几十亿建轻轨,到底值不值?

  [解读]

  掣肘因素与解决方案

  对有8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武汉来说,城市客运交通再不妥善解决,势必制约经济的发展。鉴于地铁的造价过于昂 贵,非目前武汉经济能力所能承受,轻轨交通成为优先选择。武汉轻轨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客流严重不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一是线路短,没有形成网络。按国际通行理论,线路长度是乘行距离的3-4倍,才能充分发挥道路应有的交通作用 。据调查,武汉居民平均乘行距离为7.76公里,而轻轨一期长度才10公里,明显达不到这个比例标准,因此其对客流的 辐射作用有限。同时,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两江穿城而过,形成了两江隔三镇的交通格局,跨江交通在武汉城市交 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武汉轻轨1号线一期全部处于汉口,不具备跨江功能,与公交线路相比,轻轨运量大、速度快的 优势难以体现。

  二是轻轨线路与公交线路重叠,并且换乘不便。武汉轻轨1号线一期工程从宗关至黄浦路,在该方向上,沿中山大道 、京汉大道、解放大道运营的公交线路多达几十条,有许多与其重叠。而且公交线路与轻轨相比,线路更长,覆盖面更广,更 加便利。同时武汉公交线路换乘系数低,还不到1.1,大部分情况下,市民出行选择公交无须换乘即可到达目的地,而如果 选择轻轨,则很有可能需要换乘,据调查,轻轨与公交站点一般相距近300米,最远的达到800米,乘客一般不愿再走上 一大段路去换乘轻轨。

  三是客流培育时间短。对轨道交通而言,一般需要经过近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培育才会形成稳定的客流。武汉轻轨 1号线一期工程于2005年9月正式运营,在未形成轨道交通网络的情况下,客流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酝酿培育。

  对于目前轻轨二期刚开工,就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10公里未形成轨道交通网络而言,收回成本不太可能,但当地政 府可以通过对各种交通资源的整合和规划来改善武汉轻轨运营状况。当前武汉轻轨线路短与公交路线重叠的问题,可以考虑调 整和减少京汉大道沿线的公交线路,降低公交线路对轻轨造成的压力。同时,应该注重公交线路与轻轨的衔接,为乘客的换乘 提供方便,从而使部分客流选择轻轨,提高客流量。而对客流的培育,除了形成网络、方便转乘还要票价科学,如该市调低票 价就是一种尝试。

  专家还建议,建设轨道交通的同时,要注意结合公交导向型开发模式进行城市开发,对沿轨道线等交通轴线进行土地 开发布局。武汉轻轨主要沿京汉大道修建,而京汉大道是在原京汉铁路的基础上修建的,沿线多是老城区,娱乐服务和商业设 施相对较少,对客流的吸引相对较弱。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大轻轨沿线的开发力度,促进沿线特别是站点周围400-450 m范围内的商业、服务业和

房地产业的发展,增强轻轨对客流的吸引能力。

  [启示]

  近年来,由于

机动车数量大幅度增长,而机动车制造水平又低,道路路况条件很差,机动车废气污染严重,加上我国 城市现有道路几乎都没有防治噪声措施,而城市快速道路、高架桥和立交桥的大量兴建,使得城市交通噪声明显提高。未来, 城市机动车化程度还将有更大的发展,交通环境对城市居住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危害居民健康和生存的矛盾将更为突出。同时 ,城市资源有限,不可能靠大量修路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轨道交通大运量,可减少家庭小车消费,缓解城市道路拥挤,减轻 城市污染。要改善大城市的交通困扰问题,发展大、中客运量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是大趋势。因此,从战略角度来考量,还不 能因武汉轻轨运营初期出现困境,过早地给这项决策下是非成败的结论。

  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

  轨道交通项目属于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归根到底它是公共性与私人性并存的公共产品,其效益具有外溢性和间 接性,不仅体现在微观经济效益本身,而且体现在巨大的外部宏观社会经济效益,对整个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 作用。

  政府提供的服务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这就决定了提供公共服务物品的供应商不可能仅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政府投资建 广场、整绿地、维护公共设施,哪项工程不是纯粹“花钱”?问题的关键是这些钱“花”的是否“值”,是否换来相应的社会 效益。因此,政府在轻轨投资中讲社会经济效益,就是强调投入资金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在这一价值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即便 轻轨交通出现合理亏损,投资依然具有效益,属有效投资,它极大地促进了所在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众所周知,城市快速 轨道交通的修建,不仅需要庞大的资金与长期的时间准备,而且还伴随着需求的不确定性和需求的长期性,对其合理性的评价 指标只能是其社会效益。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轨道交通运营看,随着线路延伸、路网形成,客流明显上升,且上升比例 大大超过了线路增加的比例。对于武汉轻轨,乘客普遍认为:武汉这个大城市确实需要轨道交通,如果覆盖站点更多、票价与 公交车相差不远,大家会选择轻轨。而且,随着线路建设增加、网络的形成,乘坐的人会越来越多,效益会越来越好。

  轨道交通公司作为公共企业,既是“公共的”,又是“企业的”。政府提供的服务虽然不能像企业一样追求利润最大 化,但是他要像企业对待顾客一样追求最高的效益,这就是西方所谓的建设服务型政府。因此,武汉轻轨投资虽具有合理性, 但在实施过程中仍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效益考核。这种考核与对企业的经营考核性质内容完全一样,只是将最大化盈利变成最小 化亏损而已。

  政府的公共管理不仅体现于以内部取向关注当前和短期的公共事务,还要求管理者考虑外部环境、长远目标以及如何 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去实现目标。作为服务型政府,管理者在作决策时不仅要体现公众不同的利益诉求,而且要以一种战略性 视野处理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战略管理途径力图着眼于处于与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组织,系统考虑组织的未来远景、 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用纳特和巴可夫的话说,“战略管理处理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即为面临着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未来的组 织定位”。无疑,战略管理在公共部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就此案例而言,政府的管理者体现了战略管理思想,即考虑到轻轨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前景,又同时兼顾改善当 前的轻轨营运效益,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三者和谐统一的政策目的,而不是短视的关注于现在1号线 路一期工程的财务报表。

  总之,对城市轨道交通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虽然它在减轻地面交通压力、疏散城市中心区人口、改善城市环境等 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同时它也存在初始投资规模大、经营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等弊端,其本身微观的投资盈利是一个世界性 的难题。轨道交通项目具有非排它性和公共性,其效益具有外溢性和间接性,轨道的经济效益依存于轨道的社会效益,同时, 轨道的社会效益也依存于轨道的经济效益。对于特大城市武汉,随着轻轨二号线、三号线线路增加,进而形成轨道交通网络, 必定会实现城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关专题:《决策》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