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锚定中国外交思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30日15:13 中国新闻周刊 | |||||||||
胡锦涛的耶鲁演讲,被视为“回答了中国的性质、中国要走什么样的道路,以及中国在全球关系中的定位等问题。” ★ 本刊记者/杨中旭 “中美之间,各说各话”。4月20日,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结束了一
传统文明与普世价值 4月18日~21日,胡锦涛首次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对美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上次他出访美国是在200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去年于纽约出席联合国首脑会议,非国事访问)。 胡锦涛访美前后,美国的政界和主流媒体流露出对中国的“不信任”,美国内部从国会议员、政府阁僚,到商界领袖和普通企业主先后在汇率调整、知识产权保护,贸易逆差等问题上提出疑问,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主流媒体希望“胡布会”尽可能多地达成共识。但除了少数战略研究者外,更关注现实利益的西方媒体,并没有对胡锦涛的耶鲁演讲充分重视。然而在中国人民大学美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等学者看来,胡锦涛4月21日在耶鲁大学的演讲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里程碑”,“回答了中国的性质、中国要走什么样的道路,以及中国在全球关系中的定位等问题。”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张琏瑰也说,“两个大国可以合作,但首先还是要坚持住自己的原则”。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归于人’”,“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中国人早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我们将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依法保障人民享有自由、民主和人权,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使13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胡锦涛在耶鲁大学演讲时如是说。 这些表述,意在阐述中国与中国人的目标和追求,也表达了中国政府对外部世界的态度。 在尊重人类普世价值的基础上,胡锦涛也强调了“文明的多样性”,他说,“ 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但是,文明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冷战式的对立。胡锦涛在演讲中也提到,“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 在这些阐述的基础上,胡锦涛用一个中国哲学的古老术语提出了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建议:“和而不同”。 强调传统文明是中央共识 “胡锦涛此番在耶鲁的讲话,是最高领导人提出了关键概念”。中央“和平崛起”课题组一位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放在更广阔的背景看,近几年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平崛起等理论的提出,表现出中央在决策时思路越来越清晰”,时殷弘说,“如果没有这些理论,没有近一两年来国内国外的一些争论,也就没有今天这样的讲话”。 为应对“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 2003年12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美期间,于哈佛大学演讲时,首次公开提到了“和平崛起”。3个月内,胡锦涛和温家宝又在不同的场合先后3次重复这一理论。 “也就是说,‘和平崛起’已经成为基本国策”。“和平崛起”课题组成员、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宫力说。 2004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胡锦涛在演说中,用另一个提法“和平发展”阐述中国的道路。中央“和平崛起”课题组那位负责人对本刊说,当时有一些争论,历史上的强国崛起均经过了战争这一环节,中国能不能走出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央强调的“和平发展”的概念正是针对外部的这些疑虑。 在那前后,旨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科学发展观和期望实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两个理念提出,此后,2005年9月,胡锦涛在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演讲,首次提出了“和谐世界”这一理念。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对此前的研究做了系统的总结。 “在那之后,中央加强了对‘传统文明’的研究”。宫力说。2006年4月,中央“和平崛起”课题组总负责人、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发表演讲,称“中华文明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就是弘扬同时代精神和世界文明成果相结合的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主张和为贵、和而不同,讲信修睦、善待邻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这样,在胡主席出访之前,理论界对传统文明的研究搭出了雏形”。中国改革开放论坛一位负责人说。 郑必坚在他的演讲中这样说,“中国的发展模式不会给世界带来任何意义上的威胁。我们只输出电脑,不输出发展模式”。他的这些讲话,在4月16日于西雅图召开的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中美关系的未来研讨会被再度重申。随后抵达西雅图访问的胡锦涛也会见了出席这一研讨会的中美专家学者。 “胡主席在耶鲁演讲时,吸收了对‘传统文明’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最大的好处在于宣示了中国的软实力”。宫力说,“同样,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也提到了‘传统文明’。显示这已是中央的共识”。 不过,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的那位负责人指出,现在的研究虽“有突破,但仍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从和谐中国到和谐世界 4月23日,离开美国到访沙特阿拉伯的胡锦涛在“和谐世界”理念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和谐中东”的期许,他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协商会议发表了题为《促进中东和平建设和谐世界》的演说。稍后,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在日本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了建设“和谐亚洲”的建议。这似乎显示,中国政府在内政中推行“和谐社会”理念的同时,也在外交领域主张“和谐世界”理念。 “合作的终极目标是双赢”,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说,“吴仪副总理对美的贸易采购、胡锦涛主席对盖茨有关知识产权保护上的承诺,对双方都有好处”。张汉林表示,贸易顺逆差早已不是两国之间经济往来不平衡的主要指标,“美国在华投资那么多,足以抵消贸易上的不平衡。” 但张汉林也认为,中方大采购可以缓解美国一部分政客、生产商的压力。 显然,中方对一些国际问题的态度,在“和而不同”的大背景下有了新的认识,采取的手段也更多地选择“合作”而不是“指责”。中国开始用这些新的理念来处理具体国际事务,表明中国既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利益,但也愿意接受国际普遍的规则并尊重各方的利益,在“和而不同”的框架下形成互利共赢的格局。 ★ 相关专题:胡锦涛访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