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 > 正文

中国魅力:戴伯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2日15:40 CCTV《经济半小时》
中国魅力:戴伯松

中国魅力:戴伯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国魅力:戴伯松

中国魅力:戴伯松


  戴伯松:15次请调后终于来到中国

  一提到上海,现在我们管它叫国际化大都市,而二三十年代,它被称作十里洋场,国际冒险家的乐园。但不管是在那个年代,还是现在,在很多外国人眼里,上海都是一个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充满着魅力和活力的城市。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这个骑着自行车,优哉优哉的老外,他叫戴伯松,是世界五百强阿尔卡特通讯公司的中国区总裁。他说骑车逛上
海是为了接地气。他是一个迷恋上海的法国人,他把上海和巴黎相提并论。

  戴伯松:“没有一个市场能向中国这样,上海这个城市的活跃、动力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有野心、成为亚太地区发展最快的。”

  戴伯松对上海的前景如此看好,而当初他为了来上海可是费了一番周折。1993年戴伯松在巴黎的公司总部做高管,生活是舒舒服服,却向老板连续三年反复申请一定要去上海,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市场。

  戴伯松:“我预测它会像德国和美国一样地位的经济体,这就是为什么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要不断地提议。”

  记者:“多少次?”

  戴伯松:“十五次。”

  他十五次不断向老板阐明的观点就是中国会成为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的经济体,当时戴伯松任阿尔卡特全球战略顾问,一直就是对国际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进行研究和观察,他越来越意识到,自己事业的巅峰很可能出现在中国的上海,而直到1996年,老板才终于正式决定把戴伯松派往上海,等了三年的梦想终于实现,戴伯松非常兴奋,而他表达兴奋的方式是开始在上海的街头暴走。

  戴伯松:“第一年在上海,我花在街上走路的时间是一生中最多的,我每天在街上走15个小时包括周六周日,走到筋疲力尽。”

  那一年戴伯松55岁,每周七天每天都在上海街头走15个小时,从天亮走到天黑,这里的十里洋场,是昔日世界经济的重要地区,而在戴伯松的眼里,这一切不只是过去时,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机会。

  边走边在街上跟

上海人聊天,他不仅用这种方式熟悉着这个自己一心要来的城市,更重要的是他让自己零距离地了解到了这里的人。

  戴伯松:“你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潜力,你可以看到他们的眼睛里是充满活力的,他们渴望学习、渴望进步。”

  这种街头的暴走和聊天,给他最大的收获就是确认了自己的判断——上海是个充满活力和机会的地方,这里将是实现他人生价值的起点。

  戴伯松:“当你去一些国家,比如欧洲、或者美国,你会感觉所有事情都停滞不变了,你能预测到所有的事情,在这、你不可能。中国每天都在变化,我想成为它的一部分,我们都爱上海,我们都希望投入到这个城市里。”

  做为土生土长的巴黎人,戴伯松喜欢在心里将这个号称东方巴黎的城市上海和自己的家乡作出这样的比较。

  戴伯松:“巴黎像一个成熟的女人,一切尽在掌握,上海则像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每天都有新鲜的想法,如果她愿意,她会很温柔甜蜜,但是时而她会变得疯狂,但你仍然爱她,由于不同的理由,因为她充满变化,如此不同。”

  看来老戴对上海真是情有独钟,花了三年时间说服老板,总算如愿以偿到了上海,如今他已经在上海待了整整十年了,但是,老戴最初在上海的日子,却过得并不轻松。

  戴伯松:苦守两年等来第一笔业务

  老戴所在的阿尔卡特公司,是全球顶尖的通讯公司,中国 移动、联通、网 通都是它的客户,大家常用的宽带业务所用到的软件、硬件不少是这家公司提供的。戴伯松曾经是阿尔卡特的全球战略顾问,他选择上海,是因为他认为这个东方巴黎会成为他事业新的起点。

  1997年公司注册香港后,戴伯松和几个同伴来到浦东,那个时候的浦东连高楼都几乎见不到。当时爱立信、诺基亚都对中国这个迅速成长的都市发起了冲击,而阿尔卡特在中国通信行业还只是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人。

  戴伯松:“当时很难,因为别人不知道你的公司,客户也不知道你,你们公司,你的团队,你的业绩,你必须把一切都介绍。”

  戴伯松紧锣密鼓每周七天从早到晚和各级政府领导沟通接触,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戴伯松每天都累得筋疲力尽,与在法国朝九晚五截然不同,他没有一天能回家吃顿饭。

  戴伯松:“周日会见客户,到处寻求建议,应该怎么和客户交流,怎么定价,推荐什么产品,你不能停下来。”

  记者:“据说第一笔业务并不容易,你花了两年才得到?”

  戴伯松:“那么多人投入了那么多精力、那么多钱,最后只得到了一个小项目。”

  公司和产品不被人熟悉,家里夫人也不同意离开法国,因为他们的独生儿子正在上小学,夫人希望孩子能在本国完成基础教育,而全家搬进上海后,生活发生的变化给夫人带来了很多的不习惯。

  戴伯松:“没有黄油和橄榄油,必须从法国买。我老婆列个长长的单子,还有食品。”

  戴伯松的夫人:“我找不到该卖的东西。”

  事业发展缓慢,生活不习惯,而公司其他高管也一直在质疑公司在上海发展的风险性,首要的就是这里缺乏像巴黎、纽约那样高素质的人才。而对于一家高科技公司来说,这一点无疑是至关重要。

  戴伯松:“很多外国人对中国有诸多的怀疑,我们真的能信任中国吗?中国会和我们友好的合作吗?在中国是否有优秀的员工?我不断地告诉他们,如果你相信中国人,你会和他们建立一种非常稳固的关系。”

  戴伯松:中国有最好的员工和团队

  每一次公司面试的时候,他一定是一对一地和应聘的人交谈,学历、专业都不是他认为最重要的,他看中的是面试者的态度,而在交流过程中,戴伯松对这里的人有自己的判断。

  戴伯松:“我发现了最优秀的人,也许确实是有差距,人们远远没有被开发,他们没有经验,但是同样有潜力,所以一年比一年更为强烈,我必须在中国投资,因为潜力巨大,中国人不计时间地去工作,我上完班了,我回家了,我做完了工作,如果他们有一些工作没做完,他们会继续做,他们不希望老板认为他们不能做,在世界其他一些地方人们会说,我已经工作了这么久了,我已经做到最好了,在中国,没有什么人会说我已经做到最好了。”

  戴伯松认为这里有世界上最好的团队,最好的员工。一年半之后,公司的发展出现拐点,机会变得越来越多。

  戴伯松:“发展很快,销售额两年成倍增长。”

  公司突破瓶颈获得发展证明了戴伯松的判断,十年过去了,今天当初的很多员工都作了领导,即使走出公司,也是抢手的高端人才,说起这十年戴伯松在中国感受到的最大的变化,他没有说经济的发展,没有说城市的建筑,而是毫不犹豫地说到了这里的人。

  戴伯松:“变化最大的是人,他们变得自信,一开始他们觉得不安全,欧洲美国来了,他们觉得上帝来了,后来他们倾听,现在他们交流像同辈,互相学习,在我们公司,中国人变得成熟起来,他们知道他们是优秀的,和其他人一样优秀。”

  拿到第一份订单,戴伯松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这之后他终于开始顺风顺水,接下来半年,他在上海的销售额,就冲到了阿尔卡特亚太区的第一位,员工也增加了十倍。然而,这时候,阿尔卡特总部看他任期快满了,打算让老戴回国,可好不容易打开局面的老戴哪肯走啊,他也拿出了一个充分的理由。

  戴伯松:“我告诉他,是的,我们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需要继续做工作,包括人事。”

  老戴不仅留下了,拿着自己的业绩,他开始向老板建议将公司亚太区总部,连员工带研发中心全部从

澳大利亚悉尼迁到上海,这对于公司来讲可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但老戴认为一定要这样做。

  戴伯松:“我们根据地在上海,决策是非常明显的,必须是上海。”

  记者:“怎么说服老板的。”

  戴伯松:“每一次回去我都不断地向他讲,这里有最好的员工,占领中国市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中国生产产品。”

  在巴黎时,老戴任阿尔卡特的全球市场战略顾问期间,经常有机会和老板一对一的交流,这让他成为老板身边影响力很大的人物,这种关系给这次总部迁移事件创造了好基础。

  戴伯松:“我在巴黎的时候,我就建了一个很棒的团队,所以当我说这边有一个很棒的团队时,他相信。其他地区的负责人肯定有不同的意见,当然,每一个国家都会尽力让自己得到更多,充满竞争,日本,澳大利亚,台湾都是竞争者,但是他们的市场对我们的公司来说远比中国要少,中国准备好了。”

  经过了将近两年的讨论,2000年9月,公司在亚太地区长达十年的悉尼时代变为了以中国为龙头的上海时代。

  戴伯松:“中国赢得了这次竞争,因为中国优秀的人才和我们的业绩。”

  这次总部大迁移是阿尔卡特公司一次巨大的战略性调整,五百多名悉尼总部员工及实验室迁到上海浦东时代广场,与中国区进行合并,上海总部的这件圆桌会议室成为了整个亚太区阿尔卡特的决策发布中心。

  当年老戴领导的阿尔卡特中国区营业额再创新高,突破十个亿,开始与中国 网通、移动、电信全面合作,与诺基亚、爱立信三分天下,打了个平手。为了继续拓展中国地区内在庞大的电信市场,展开下一轮的竞争,戴伯松是一计完成,又生一计,他决定走一步中国通讯领域还没走过的路,让阿尔卡特娶个中国老婆。

  其实,戴伯松的这个娶亲计划,并非幻想,通过在上海这些年观察,他心目中已经有了一个理想的对象。但正当老戴盘算着怎么才能让公司把这个中国老婆娶到手时,他的老板却再次邀请他回国。

  戴伯松:阿尔卡特娶了“中国老婆”

  说起戴伯松在上海的创业史,他不仅把业务开到了上海,还把公司亚太总部从悉尼全军移到了上海。老戴改变了阿尔卡特在整个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但他的步伐并没有就此打住,老戴又开始谋划新的行动,这次他想要改变的是整个通讯市场的版图。

  正当老戴雄心勃勃开拓市场时,他的第二届任期又到了,总部邀请他回去。

  戴伯松:“我要留下以确保一切进展顺利。”

  老戴不仅留下来,还马不停蹄地给公司选择了一个中国老婆——上海贝尔,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通信研发公司,其实两家公司恋爱期也不短了,从1983年开始,阿尔卡特就成为了上海贝尔的外资方,面对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老戴决定要和上海贝尔进一步加深关系,搭伙过日子,整合有利资源,争取双赢,这种合作在我国通信行业开了先例。

  戴伯松:“上海贝尔,12家公司,一家一家沟通。”

  一方面,上海贝尔有渠道,和这里各方关系都很好;一方面,阿尔卡特有技术,有国际化的研发中心,这次联姻想要一方面激活上海贝尔,让它和阿尔卡特世界级的研发中心同步。另一方面拓宽外资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而在谈判中,关于技术、股份、人员的一系列问题又是一轮艰难的谈判。

  戴伯松:“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2002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以崭新的面貌落户浦东,正式挂牌成为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通信技术公司,合作后的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成了中国最大的科技研发中心,老戴则负责合资公司的所有市场运营环节。DSL业务总额占全国42.4% 的市场份额。这也是老戴在中国十年最骄傲的事情。

  戴伯松:“中国超过美国成为ADCL发展最快的国家,我们的公司为这做出了贡献,走向互联网。”

  这种资源整合成为我国通讯领域里程碑式的合作,老戴也就此获得了我国政府对外国人的最高奖项国家“友谊奖”,老戴认为这个可遇不可求的奖励在他看来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去年,老戴和经济学家蒙代尔等十位外国人,获得了第一批中国绿卡。也是因为公司的业务,老戴去过好多城市,结交政界、商界各路朋友。人脉越积越深。老戴九年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经验他的这种人脉让他在去年被推选为中国欧盟商会上海区会长,中法文化年特约赞助商,ta 成了中法之间的桥梁。老戴如鱼得水。上海怎么能不让法国人戴伯松兴奋不已呢?

  从揣着几十万美元登陆上海,到把公司亚太区总部移师上海,再到合资组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十年时间,戴伯松完成了他的三级跳。如今已经功成名就的老戴说,这辈子他最得意的是做出了两个选择,一个是选择了他的夫人,再一个就是选择了上海做为创业的根据地。老戴在上海的事业春风得意,那再来看看他那位买不到黄油的夫人这些年在上海的生活。

  戴伯松:骑着自行车欣赏东方巴黎

  戴伯松的夫人,中国朋友给她取名潘美丽,在上海的这些年,潘美丽最喜欢的就是逛街,就连她的中国朋友们都惊讶,她怎么总能找到哪些隐藏在街角弄堂里的小店。

  戴伯松的夫人:“你只要骑个自行车,花时间去寻找就能找到,这让我看到上海不同的侧面,你看到那么多的东西不断地变化,太让人惊讶了。”

  戴夫人逛街的兴致一直很高,但戴伯松认为最让她兴奋的是这里快速的变化。

  戴伯松:“每个月老婆都会告诉我,我找到这个了,我又找到那个了,总在变化。”

  儿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在上海的国际学校里读书,现在念高中二年级。戴伯松工作忙,家里的里里外外都是戴夫人负责,十年积累下来家里也有了巨大的收获。

  自认为缺乏语言天赋的戴伯松,十年来一直没能鼓起勇气学习中文,却是博览各种有关中国的书,书架上的书却九成都是有关中国,历史、地理、美术、音乐、雕刻、宗教,无所不包,而当提起中国人曾经犯过的错误时,我们感觉到了他的得意。

  从初到上海,几十个人,几十万美金的起步到今天戴伯松带领的上万人,业务遍布全国所有省份的中国团队,短短十年,公司在中国的神速发展在他自己眼里就是一个奇迹,他说自己彻底被这个城市征服了。

  戴伯松:“我喜欢拍街上的人、建筑;我也喜欢骑自行车,欣赏风景。”

  在上海街头,你会看到很多和戴伯松一样沉浸在这个城市之中的外国人,在这群形色匆匆投身上海的国际大军中,其实很多人的真正目的都简单而明了,那就是——来上海淘金。

  戴伯松:“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城市比上海的变化更快。”

  欧盟商会:“越待越有信心。”

  “市场大、重要、比印度大。”

  “上海实在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这就是我们把上海作为我们公司亚太总部的原因。”

  “非常快,在欧洲没有这样的发展,我们需要工作学习在这。”

  三个月前,总部再次邀请他回国,戴伯松又一次拒绝了,他说这是他最后一次拒绝了,因为他决定永远留在上海。

  戴伯松:“我爱上海,我要一直待在这里,即使有一天我退休了。”

  如今有千千万万像戴伯松这样的老外,到上海来寻找梦想,成就人生,上海为他们提供了商业机会,他们也为上海注入了活力。

  《中国魅力》让我们认识了七个在中国有着传奇故事的老外,他们正和我们一样,为

中国经济创造着活力,也分享着中国经济带来的利益,他们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被中国的魅力所吸引,而他们自己也在展现着中国的魅力。

  相关专题:央视《经济半小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