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泽郎王清和他的玛吉阿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10:34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胡凌竹

  在八角街,无数过客南来北往,“玛吉阿米”是他们的必到之处

  那东方高高的山尖,每当升起那 明月皎颜;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会冉冉浮现在我心田”,这首在西藏人人都能 吟诵的诗句,是西藏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为纪念一位偶遇
的月亮姑娘所创作,据说,这位姑娘是一位女神的化身。当年他们 相遇的那座藏式酒馆,如今仍然坐落在拉萨八角街的东南角上,借女神之名“玛吉阿米”作为店名,并改作了餐吧。在八角街 ,无数过客南来北往,“玛吉阿米”是他们的必到之处,而玛吉阿米的老板泽郎王清则是这些游客们“共同的朋友”。

  藏族文化的启蒙之路

  在开办“玛吉阿米”之前,泽郎王清在成都干过十几年的四川广播电台藏语播音员工作,还做过生意。但最影响他人 生的,却是做播音员期间去一个叫“西尔桑”的地方学习藏语的经历。那时的泽郎王清刚刚20岁出:“我们小时候学的全是 汉语课本,和我差不多年纪的人都是只会说藏语,不会写藏文。工作时间一久,我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感觉,就是我要学习藏文 ,身为一个藏族人,怎么能不会写呢?我觉得对不起自己,决定申请出去学习。”

  泽郎王清不顾台领导的反对,在叔叔的推荐下来到一个叫做“西尔桑”的地方跟随一位得道高僧多尔罗学习藏语。西 尔桑位于海拔4800多米的雪山脚下,为泽郎王清上课的喇嘛常年在这里修行。

  传统藏文的传授方法是从藏族的历史、文化、文学还有佛经方面入手,然后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藏语水平,和汉 族人对古文的掌握一样。那段日子,白天泽郎王清跟老师学知识,晚上,听老师讲故事。“我在桑尔切一共学习了15个月。 当地的藏族人知道我一个人来学习,总是把砍好的柴放在我门口,把奶茶和肉送到我住的小木屋里。那一年多时间,是我一生 中收获最大的阶段。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写藏文,而且真正了解和理解了藏族,为藏族的文化和历史感到自豪。”

  学习了一年零三个月之后,泽郎王清回到了电台,那时的他所掌握的藏语知识,足以让所有台里的老师刮目相看了。 不过在泽郎王清的眼中,更多的收获来自于心灵的感悟:“想想看,当你站在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山上,或者纯净的湖水边,就 会觉得每一根神经都平静下来,每一个毛孔、每一个细胞都和周围融合起来,在阳光的照耀下,和空气、树木、湖水、岩石一 起颤动——你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没有年老,也没有年轻;没有疾病,也没有健康,有的,只是不朽。如果你也有过这种感受 ,你应该可以理解藏族人对纯净的湖水、对雪山、对天空、对雄鹰和所有自然事物的感情,为什么会选择天葬,为什么喜爱歌 唱雪山,为什么能在那样极端的环境下生存下来,没有灭亡而且内心依然强大。藏文化的精髓就是追求平衡,顺应自然,这一 点影响着我一生的选择。”

  从餐饮开始,传播藏文化

  其实玛吉阿米的开张纯粹是误打误撞,1997年泽郎王清去拉萨玩,在古老的八角街东南角,他看见一座与众不同 的黄色房子。在西藏,只有寺庙之类的地方才能被刷成黄色,可泽郎王清却发现这是一个餐馆,并且还被三个外国女孩经营着 。后来泽郎王清跟这三个外国女孩成为了好朋友,也顺理成章地从她们手上接下了这家餐馆,并根据黄房子的传说,命名为“ 玛吉阿米”。

  “我想通过玛吉阿米来传播藏族的文化,把藏族的艺术、歌舞、建筑介绍给大家,让大家真正了解藏族和藏族人。” 泽郎王清心目中的藏族人是随意而自然、真诚而热情的,“这是一种浸透在灵魂里的东西,他会让每一个人都感觉舒适。”

  “这个世界需要交流、理解,人与人,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都是共通的,世界上的矛盾都是因为缺乏了解。” 泽郎王清微笑着的脸上划过一丝严肃的神色,“有些人对藏族人有误解,认为他们野蛮或是素质低下,其实每个民族都有不同 的人,只是大家了解太少,所以把个体当成了整体来看。”

  玛吉阿米,饮食之外的传奇

  正如泽郎王清所设想的那样,“玛吉阿米”不仅仅是一个吃饭的餐馆,还成为了许多传奇故事的发生地。

  1998年,两个彼此陌生的重庆女子来到拉萨旅游,并不约而同来到“玛吉阿米”,并坐在了同一张桌子上。半个 小时后之后,她们居然抱头痛哭起来。原来,这是失散了近40年的亲姐妹。

  2002年,一位德国女孩只身来西藏旅游,同样来到“玛吉阿米”,和同桌的陌生男子一见如故,闲聊中发现,居 然对方也是德国人,于是,两人结伴在西藏旅游观光。过了一年之后,两人又一起来到拉萨玛吉阿米来看望泽郎王清,但是这 次却多了一个小宝宝。

  在许多来“玛吉阿米”的游客眼中,这里更像一个家。Mike,一位颇具

幽默感的美国科罗拉多退休工程师,在拉 萨一住就是7个月。日出时到拉萨大昭寺门前观瞻那些善男信女烧香敬神仪式;到孤儿院探望他认养的尼玛泽仁;到“玛吉阿 米”用餐后写他自己的回忆录,是Mike在拉萨每天例行的程序。“Hi!Everybody!扎西德勒!”他一跨进“ 玛吉阿米”门槛就大声地向每个人打招呼。Mike把“玛吉阿米”当成自己在拉萨的家,想喝酒了,就到吧台酒柜中取下“ 威士忌”自斟自饮,饿了,就卷起袖子亲自下厨烹一顿藏洋结合的大餐。

  有一天,王清踏进店门的时候,发现这个60多岁的老头儿正嘴里咬着钉子脚踩梯子在墙上敲敲打打。“你这里的照 明线路不合理,太危险!”他对愣住的王清说,“我得帮你改改!”工具、材料,都是Mike自己掏钱买来的。经过一整天 ,“玛吉阿米”的照明线路改造已经全部完工,Mike得意地巡视了一圈后,自己翘起大拇指说:“It’sverygo od!”

  2001年底,泽郎王清来到北京,在秀水南街开了全国的第一家分店,还爱上了一个北京女孩。“玛吉阿米”在成 就别人故事的同时,也让泽郎王清的人生展开了另一个新起点。

  结束采访时,泽郎王清热情地邀请记者去玛吉阿米坐坐:“那就是我们藏人的会

客厅,会让你感到温暖。”他这样说 道。也许,这就是“玛吉阿米”存在和受欢迎的真正原因。

  玛吉阿米

  拉萨“玛吉阿米”位于八角街东南角,于1997年创立,成为中外游客到拉萨旅游的必到之处。在其他地区有3家 分店,北京老店位于北京建国门外秀水南街甲11号,友谊商店北侧2层;新店位于团结湖

北京青年报大楼隔壁2层;昆明玛 吉阿米位于云南昆明市西山区近华浦路迪庆州驻昆明办事处2楼。

  “玛吉阿米”的故事要追溯到300年前,那时的拉萨的玛吉阿米只是个不起眼儿的小酒馆儿。故事的主人公是西藏 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六世活佛仓央嘉措。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宗教精神领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诗人。仓央嘉 措常常走出寺庙深宫,亲自体验普通百姓的生活,感受俗家凡民的情感。

  故事说,仓央嘉措奉命寻找度母女神——集所有女性美于一身的神灵——在民间的化身。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仓 央嘉措走进一家小酒馆儿时,与一位有月亮般姣美容颜的少女擦身而过。这就是度母女神!仓央嘉措愣住片刻,转身追去,然 而,少女的身影早已消失在苍凉的月色中。

  “玛吉阿米”作为圣洁的母亲、纯洁的少女、未嫁的姑娘的代名词由此产生,进而引申为美丽的尚未实现的梦幻。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