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耶鲁之行解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12:18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左志坚 上海报道 胡锦涛主席访美的最后一站,设在耶鲁。 耶鲁大学校长Richard Levin的心中,期待了9年的梦想终于成真。
1997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曾在哈佛发表演讲——这是中国国家主席在美国高校的首次演讲,当时Levin就想,“如果中国的主席再访问美国的时候,能选择在耶鲁演讲,该有多棒”。 5年后,一位中国的耶鲁校友看到了机会。随即,Levin收到了一封建议书,开启了历时四年的曲折运作。 “我们只不过更早把桨放到了水里。”Levin说,他们多年的外交努力现在得到了回报——就在胡主席在耶鲁演讲的三天前,拥有152亿美金捐款的耶鲁成为首家获批QFII资格的大学,耶鲁和中国的联系,通过蓬勃的中国市场,变得更为紧密。 缘起 2002年2月22日,全球瞩目首次“胡布会”。 这一天,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在清华大学欢迎布什来访。耶鲁博士高志凯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实况转播。 高看电视时注意到一个细节,“这是美国总统首次来到清华演讲,而胡锦涛则是以‘清华大学校友’的身份欢迎布什”。 “胡主席当时即将担任我国第四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布什选择清华意味深长,而胡主席用清华校友身份欢迎布什也是含义深刻。” 高的敏感来自他早年的工作经验。 高志凯自称“草根人士”,但显然不是普通观众。在1985年23岁时,高就开始担任邓小平的翻译,曾陪同邓公会见尼克松、基辛格、老布什等一大批美国政界闻人。 对外事活动十分熟悉的高志凯判断,“美国方面会物色适当的大学,对胡主席这一颇具深意的安排予以回报。” 耶鲁便是高心目中那所“适当的大学”。1989年,高志凯曾携基辛格等人的推荐信求学耶鲁,1993年获法学博士,他对耶鲁自然相当熟悉。 就像清华为中国培养了许多领导人物一样,耶鲁也为美国培养了许多领导人。近三位美国总统,老布什、克林顿、布什全部出身耶鲁。 就在第一次胡布会时,布什总统一位女儿正就读于耶鲁,布什家族至少连续三代都是耶鲁校友。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耶鲁校友在推动中美交流方面居功甚伟。中国最早的“海归”容闳出身耶鲁,并在学成归国后推行“留美幼童”计划,幼童詹天佑等人进入耶鲁深造。 从历史深处往回走,中美建交后11位美国驻华大使中,有6位耶鲁毕业生。其中就包括了小布什在耶鲁读本科时的室友,现任美驻华大使Sandy Randt。 另外,美国民主党呼声颇高的总统候选人——克林顿之妻希拉里——也是出身耶鲁。 当这些“利好”因素在高志凯脑海中一闪而过之后,高志凯觉得,邀请胡主席去耶鲁“有谱”了。 但是了解外交规则的高志凯深知,如此重要的访问,“必须由大学方面主动提出正式邀请,中美双方政府部门才可能予以考虑和安排”。 2002年2月22日,当布什还在清华大学演讲的时候,高志凯便给耶鲁大学校长Richard Levin发去email,“建议耶鲁大学正式邀请胡锦涛来访”。 第二天,Levin回信,“十分愿意正式邀请胡锦涛先生访问耶鲁”。 但Levin又指出,“耶鲁过去同胡主席没有直接联系,不知道什么是提出邀请的最佳渠道”。 运作 此时,耶鲁学生注重“公共服务”的精神开始发挥作用。法学博士高志凯当仁不让,成为沟通“祖国”与“母校”的桥梁。 兹事体大,自非一人之功,高很自然地想到他任副会长的北京耶鲁校友会。 耶鲁大学对校友会管理甚为严格,成立校友会都需得到校方认可。北京耶鲁校友会则混合了国内和国际校友,现任美国驻华大使雷德(Sandy Randt)担任名誉主席。 高志凯与Sandy Randt经常保持联系,在邀请胡主席访问耶鲁母校这件事情上,大使“愿意促成”。 经过仔细研究和安排,耶鲁大学的正式邀请信“通过美国国务院转到美驻华大使馆,再由Randt直接交给中国外交部”。 耶鲁大学向中方正式提出申请,表示了盛情邀请胡主席访问的“真切愿望”。 随后,中美双方把耶鲁大学列入胡主席访美期间备选的一站。 此后,高志凯利用各种渠道和关系向中国宣传和介绍耶鲁。北京校友会还邀请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周文重参加活动。 耶鲁大学则不断加强和中国的学术交流。在2001年以前,耶鲁校长Levin从未来过中国,但现在Levin已经来过6次。 如今耶鲁已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建立联合实验室。在耶鲁大学,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有600多位,在国际学生中排名第一。 经济学博士Levin对中国的崛起也充满善意,“从本质上说,中国也想融入国际社会大家庭。中国已经开放贸易和投资,这是一个积极的标志。”他补充说:“中国并不想与美国发生冲突。” 很快到了2005年,中美双方开始为胡锦涛9月访美做准备。 2005年7月,高志凯前往华盛顿和纽约,向已担任驻美大使的周文重当面汇报耶鲁的情况。同时,高继续与他的大使校友Sandy Randt保持联系。 8月11日,高以“耶鲁大学在中国校友代表”的名义上书胡锦涛主席,就如何改进中美关系呈上数条建议。外交部领导随后找到高志凯,进一步了解情况。 2005年8月30日,外交部美大司司长何亚非等外交官,应邀为中外记者和驻华使馆新闻官举行吹风会,透露胡主席将访问西雅图、华盛顿以及耶鲁大学。 消息传到耶鲁,校长Levin宣布9月8日胡主席到访当天破例放假,确保胡主席访问万无一失。 Levin校长多年的夙愿即将实现。但卡特里娜飓风不期而至,打乱了整个计划。 波折 2005年8月末的那场自然灾害令胡锦涛的访美计划被迫推迟。高志凯3年运作,功败垂成。 但是以高志凯的经验,“我国领导人十分重视承诺,一旦承诺的事情都会办理”。因此,高在惋惜之余,重新开始期待。 令耶鲁方面乐观的是,中国官员在向耶鲁表达时,措辞是“推迟”而非“取消”访问。 2005年9月,Levin校长访华。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做了一期Levin的节目,提到:“胡锦涛主席前往耶鲁大学演讲的计划刚刚取消,Levin博士虽心怀遗憾,还是如期而来,为耶鲁大学在中国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继续奔忙。” Levin在北京时,又与高志凯碰面,商讨胡锦涛访问耶鲁的计划。 孰料2005年10月,风波再起。耶鲁大学研究生院的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学习和奖学金方面的一些遭遇,引发了媒体关注。高志凯担心一些媒体的情绪化报道影响访问耶鲁的安排,他迅速进行调查,并撰写大量评论发表在中国媒体,维护耶鲁的形象。 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插曲,源自耶鲁大学所处的地理位置。 原来,耶鲁所在的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只有小型机场,不便停靠大型飞机,因此飞行安排的具体问题有待解决。另外,纽黑文市人口只有11万,大部分在耶鲁大学,造访耶鲁就成了一次专门访问。 因此访问耶鲁与去哈佛、清华这样的名校不同的是,后者身处大城市,交通方便,可以顺带完成其他访问项目。去耶鲁,可谓专项访问。 高志凯当然知道,“对正式国事访问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十万分珍贵”。好在这些问题最终得到妥善解决——胡主席的专机降落在康涅狄格州首府哈德福特机场,这里距离耶鲁仅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终于,2006年4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宣布,“应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布什的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18日至21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将访问西雅图、华盛顿等城市,还将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 此消息发布后,高继续与耶鲁密切联系,协助校方欢迎胡主席的一些具体工作。 Levin则在胡锦涛来访前夕表示,“中国国家元首在美国短短几天的访问中,专门抽出一天时间来耶鲁,是非常罕见的,是耶鲁的荣耀”。 2006年4月21日,当地时间10时许,在Levin陪同下,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登上耶鲁的讲坛。之前,Levin出席了20日白宫的欢迎仪式和布什总统的欢迎午宴。 “1701年成立的耶鲁大学至今已有305年的历史,从容闳就读耶鲁算起,耶鲁至今一半的历史,都保持了与中国的紧密合作。”高志凯说,胡主席访问耶鲁,将成为这段绵长历史中最值得铭记的时刻。 高志凯也出现在耶鲁的Sprague大礼堂中。他在前一天出席白宫的欢迎仪式时,身份是中海油高级副总裁、总法律顾问。但在耶鲁,他的身份是耶鲁中国校友代表。 此文在第一次发布时消息来源将《21世纪经济报道》误为《财经》杂志”,特此更正。请其他转载此文网站也及时更正。 相关专题:胡锦涛访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