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三峡大坝全面建成专题 > 正文

“水电湘军”为大坝添砂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1日09:42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水电湘军”为大坝添砂石

  水电建设工人兴奋地将同事抛向空中。小刘军 岳冠文 摄影报道

  

“水电湘军”为大坝添砂石

  三峡大坝最后一浇的历史性瞬间。

  

“水电湘军”为大坝添砂石

  本报记者专访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

  本报宜昌专电(特派记者 岳冠文 小刘军)三峡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完成浇筑了,水电八局砂石分局副局长熊万祥心中更有特别的情感:“三峡工程75%的砂石都是由我们生产的。如果将这些砂石砌成1米方的长堤,可以在长城上摆个来回。

  创人工砂石生产先河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我国建造水利水电工程所用的混凝土骨料采用的是天然砂石,即从江河的河床中采集河砂和鹅卵石,作为混凝土的骨料。然而,天然砂石中河砂的数量是有限的,鹅卵石的大小也不规则,不能按照人们的意愿组成不同比例(级配)的混凝土,限制了筑坝技术的发展。熊万祥介绍,我国的水利水电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西部,而西部河流的天然砂石料是极其有限,甚至有的河流就根本没有天然砂石料。

  在这种情况下,水电八局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勇敢地承担起这项攻关项目。经过科技人员的潜心研究和精心设计,上个世纪70年代初,水电八局在贵州乌江渡水电站工地建成了以石英岩为料源的我国第一座大型人工砂石骨料生产系统,首次运用槽式洗泥机解决了人工砂石的含泥问题,为乌江渡水电站建设提供了优质原料,满足了工程建设的需要,开创了国内采用人工砂石骨料拌制混凝土修建大型水电工程的先河。

  建“大坝绿色粮仓”

  乌江渡、漫湾、大朝山、二滩、五强溪……一路走来,水电八局人工砂石生产技术从成熟走向精巧和自动化。1994年,长江三峡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开始动工兴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水电八局以最优的技术方案、最合理的报价,获得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三峡下岸溪人工砂石料加工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任务。

  三峡下岸溪人工砂石开采加工系统位于三峡坝址左岸下游12公里,占地面积165万平方米,安装配制各类设备1140多台套,胶带机76条,总长8.5公里。系统设计处理能力每小时2400吨,砂石月生产最高强度可达45.2万立方米。“这是三峡工程所需砂石料的主要供应基地,被称之为‘三峡大坝绿色粮仓’。”熊万祥自豪地透露,三峡工地上75%的砂石全部由砂石分局提供的,而且砂石分局的水电砂石占到了全国80%的份额:“我们还三次创造和刷新砂石生产供应世界纪录,最高达到了日供应4.2万吨、月供应112万吨砂石料。”

  让大坝天衣无缝

  熊万祥介绍,天然砂石中含有泥沙,而且大小、绷涨系数都不一样,人工砂石则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熊万祥自豪地表示,三峡右岸大坝无裂缝的奇迹,少不了砂石分局的贡献:“我们的砂石具有较强的抗压强度,但其拉力小并易产生沁水,质量优于国标,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根据多次对下岸溪砂石料质量检查结果,将下岸溪的砂石料定为免检产品。”

  不但质量要比天然砂石好,而且能大大降低成本。“1969年在贵州修乌江渡水电站时,曾经不得不用火车将湖南的砂石运到千里之外的工地。”熊万祥介绍,现在用人工砂石,成本不到其1/10。

  裸露山岩披绿装

  刚进三峡,职工的生活是艰苦的:砂石料场下岸溪远离坝区,没有水喝、没有水用,吃水、用水都要到1000多米以外的长江河里去打,打上来要经过一天的沉淀后才能使用;洗澡更成问题,要下长江河里去洗,但洗完后全身粘满了泥浆。可就在这艰苦的环境中,砂石职工仅用440天就建成了年生产能力超500万立方米的三峡下岸溪自动化人工砂石加工系统,创造了水电行业同类系统建设和安装的新纪录。“日本专家说,我们至少要700多天。”砂厂分局下岸溪项目部党总支书记覃令凡说。

  沿着盘山公路到下岸溪的半山腰,一个梯状的巨坑呈现在眼前。砂石从山体上开采下来后,经过三道破碎程序,用皮带运输机送到对岸的料场。“把这座山从550米高程削到了288米。”顺着覃令凡的手望去,凌空飞架胶带机旁树木葱葱,给被挖掘的山体喷上了一层绿色的防护网。“砂石系统的布置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覃令凡介绍说,为了使青山还绿,三峡总公司还花巨资在山下试验山体植被还原,现在裸露的山岩到时将又是一片绿色。另外,为减少对长江的污染,砂石分局还增加建设了污水沉淀池和污水处理系统。

  随着三峡工程的接近尾声,昔日忙碌的下岸溪有些冷清。“这些设备又将转战金沙江的向家坝水电站了。”覃令凡话里流露的是不舍。

  相关专题:三峡大坝全面建成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