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京报-核心报道专题 > 正文

上海国际社区限制家政女工乘班车被指阶层歧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02:08 新京报
上海国际社区限制家政女工乘班车被指阶层歧视

西庭俱乐部的班车数量很少,很多上海阿姨就乘坐这样的班车外出。本报记者闾宏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上海国际社区限制家政女工乘班车被指阶层歧视

Jeremy的英文博客最先关注此事,他质疑道,“Now in Shanghai?”


  -核心提示

  “罗莎巴士”代表的种族歧视,在中国的这个高档社区里,有没有以一种阶层歧视的面貌出现?这是此次西庭俱乐部巴士事件的争论焦点。随着国际社区在中国逐渐增多,国际化带来的文化层面的冲突,必将不断涌现出来。西庭俱乐部的阿姨们,现在并不觉得这些冲突有多么重要。网络上甚嚣尘上的批驳言论,却发人深思。

  □本报记者闾宏上海报道

  5月15日,上海西庭网球俱乐部和公寓(以下简称西庭俱乐部)的“班车规则”迅速在网上流传。人们发现它和美国著名的种族歧视巴士———“罗莎巴士”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社区内的阿姨(即家政服务女工)坐车必须坐后排,阿姨必须听从司机安排。以往约束美国黑人的乘车制度,这次用在了中国阿姨身上。

  网络上的批驳之声在一天之内从外文博客蔓延到了中文博客,并迅速进入西庭俱乐部高层管理者的邮箱。这个由外国人投资、外国人管理的社区,立刻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制定这些条款的西庭俱乐部首席运营官Russell,坚决否认自己有歧视行为,声称自己遵循的是简单的商业法则———住户是上帝。在商业的世界里,除了住户,其他都是服务者,所以为两者提供的服务是有差别的。

  尽管如此,Russell还是很快将这些引起争议的条款删去了。“现在在车上,阿姨可以随便坐。”

  乡镇阿姨进入国际社区

  西庭俱乐部坐落于上海闵行区诸翟镇。这个社区的住户90%是皮肤白皙的欧美人。徐阿姨在一户法国人家里做钟点工,时间从上午9点到晚上6点。住户们入乡随俗,管这些钟点工叫“阿姨”。

  这个离上海市中心有20多公里的偏远小镇,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际化”。最早出现的是上海美国学校,随后一个在纽约华尔街从事金融活动的美国人,游说了荷兰ING集团国际房地产公司,于1999年在这里建造了西庭俱乐部。

  这个占地462亩的国际性社区正在改变徐阿姨们的生活。镇上大量的阿姨开始为社区里的外籍住户服务。徐阿姨是1年前经朋友介绍才到这里工作,之前她在镇上的一个棉纺厂做事。

  初来这里时,徐阿姨很紧张。和其他阿姨一样,她也就初中毕业,不会英语,和老外交流更多的是通过肢体语言。

  “刚来时,还要被门口保安严格盘问。”而社区里的异国景象让徐阿姨手足无措。

  阿姨们常穿着粗布碎花的衣服,长发扎成马尾,脸色黝黑而粗糙。她们推着精致的婴儿车———里面是一个个金发碧眼的孩子,走在小桥泳池边。“一开始,推车的姿势也别扭,后来就好了。”

  时间久了,徐阿姨发现自己有些变化,和镇上的其他人有了距离。徐阿姨渐渐觉得自己不像镇里的人了。

  不过,5月10日社区颁布的新班车条款又让徐阿姨觉得糊涂。她更分不清楚,自己是离镇上生活近一些,还是离社区生活近一些。

  网络将歧视放大

  新出台的住户班车规定了3条内容:要求阿姨乘车时必须出示乘车证;在班车的最后几排入座;如果驾驶员要求留出位置满足会员,阿姨需听从驾驶员的安排。

  一位知情人说,最早提出异议的是这个社区的住户。西庭俱乐部有100户美国学校的外籍教职员工。“他们对种族歧视很敏感。”

  在美国蒙哥马利的公共汽车上,曾对黑人乘车做出一些苛刻的规定。1955年,黑人罗莎拒绝给一名白人让座,从而引发了一场种族争议。这辆车就被称为“罗莎巴士”。

  西庭俱乐部社区的巴士规定与上述故事庶几近之。之后几天,Russell的邮箱里不断收到住户会员的投诉。5月15日,歧视性条款被人公布于网络,事态进一步扩大。

  那天凌晨,在北京从事广告设计的Jeremy收到一封朋友的信,附件里是上海“西庭俱乐部”关于阿姨坐班车的制度。“看了以后觉得很恶心”。

  Jeremy出生在南非一个家境良好的黑人家庭,对于社会歧视,他有着敏感而强烈的反应。

  Jeremy在俱乐部网站的乘车规则上看到,乘车证的价格是3个月500元。“既然付了钱,阿姨理应和所有乘客享受同等待遇。”Jeremy说,这倒不是种族歧视,是对阿姨阶层的歧视。

  他当晚将这些歧视性条款写进了自己的英文博客,简单列出“罗莎巴士”的内容,形成对比,并贴上了一张曾经的“罗莎巴士”的图片,图片说明里含蓄地写道,“罗莎巴士现在开到了上海?”

  就在一天之内,“西庭俱乐部开出歧视阿姨的班车”从英文博客传到了中文博客上。

  15日晚上,网友董荣明通过朋友转发的链接,看到了Jeremy的英文博客,然后登录上海西庭俱乐部的网页,发现中英文网页上关于阿姨的乘车制度确如Jeremy所写那样。

  当晚,他就把这些写进了自己的博客中。16、17日两天,该篇博客在首页成为头条。一种反歧视的情绪在博客中迅速酝酿。这篇博客的点击数达到11660次,相关的评论有100多条。它在博客的排行榜中连续多日,跻身前10名。

  网友们普遍对西庭俱乐部的做法表示反感。Jeremy说,在他看到的评论中只有一个人认为这是市场行为,不接受条款的可以不在俱乐部里做阿姨。在各种压力下,Russell于5月16日删去了后两条带有“歧视性”的条款。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新京报-核心报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