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人物周刊专题 > 正文

南粤找铀人献身核工业 患硒肺病陆续去世(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11:18 南方人物周刊
南粤找铀人献身核工业患硒肺病陆续去世(组图)

四名老地质工人,四名硒肺病人。左起为何孝卓、林丰爱、黄绍彬、陈卓。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南粤找铀人献身核工业患硒肺病陆续去世(组图)

背景是地质队当年的办公室


南粤找铀人献身核工业患硒肺病陆续去世(组图)

退休地质干部张汝华


南粤找铀人献身核工业患硒肺病陆续去世(组图)

邹成福


  广东是中国的铀资源大省,现已探明的铀矿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

  1955年初,为应对西方国家的核威胁,毛泽东做出了创建中国核工业、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策。铀矿地质工作是发展核工业的先行者,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的前身是核工业部中南209队,1955年成立。

  50年来,广东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大致经历以下阶段:1955年到1956年组建队伍,中苏合作,边学边干,掌握技术;1956年到1970年在云、贵、川、藏、豫、疆、粤开展普查揭露工作,其中以1964年粤北诸广会战为最;1970年12月,划归解放军序列,整编为基建工程兵第203师,全面开展铀矿地质勘查;1984年根据中央决定,所属队伍从解放军序列划出,改编为核工业华南地质勘探局,后为核工业华南地质局,辖10个地勘单位,展开“保军转民”二次创业;2000年2月至今,划归广东省政府管理,更名为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开展了更为艰难的新的创业”。

  -本刊记者 陈晓守 图/大食

  神秘调动

  一个电话,永远改变了沈政威的一生。

  50年光阴荏苒。尽管已是雪染双鬓、龙钟老态,但回忆起当年事,老人仍掩抑不住激动,过往细节如电影般,历历在目。

  1956年7月7日,沈政威24岁,就职于安徽省合肥市财政局,上午10时许,局长突然通知他:“刚接到上级电话,你的工作有变动,请马上去市委组织部报到。”

  “两个月前才调整工作,怎么又有变动?”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沈政威赶到市委组织部,“情况很急,几天前上级来人带着国务院调函,抽调你和市委邓秘书,具体干什么,保密。”

  下午,沈政威又奉令赶到了省委组织部,结果是“你们马上去新疆,乘明天上午的火车”。

  具体任务还是没有透露,上级一再叮嘱“守口如瓶”。

  翌日,没与任何人道别,沈政威等几十名抽调干部,就登车出发了。

  与沈政威的情况不同,江苏人张汝华,则是通过“招工”的方式,被送到同一个地方。

  张汝华当时还不满18岁,家境贫寒,初中毕业时考飞行员不中,待业在家。及至看到第二机械工业部招募人员,在市委组织部工作的二哥,就鼓动他报了名。

  以“招工”方式,从江苏、江西、山东等省前往新疆的,约有几千人。人手一个“旅行证”,对外宣称去旅游,却越走越荒凉。

  尽管各地的具体选拔方式不太一样,“但当时选人,都要经过严格的政审,” 沈政威回忆,“由国务院派工作组,省公安厅统一审查,要查祖宗三代啊。”

  从全国各地汇集新疆的,短短一年时间,有两三万人,没有人告诉他们要来干什么,将要呆多久。

  一直到多年之后,沈政威、张汝华们才知道,改变他们命运的,是1955年的一次会议。毛泽东于当年1月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地质部长李四光向与会者报告铀矿资源勘察与发展原子能事业,时任地质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刘杰当场展示了铀矿石标本,当听到用于测量放射性的盖革计数器发出“嘎嘎”的响声时,到会领导人都兴奋起来。

  中国的核工业建设和核武器研制由此起步,而当务之急就是找到铀矿,沈政威他们这些从全国各地征调的人员,正是要承担这一任务的“找矿员”。

  可“铀”是什么,当时几乎无人知晓。

  从此天涯孤旅

  这注定是一次人生苦旅。

  火车从合肥直抵酒泉,随即转乘敞篷大卡车,碎石路坑坑洼洼,一路颠簸得厉害。沈政威这一车一共10多人,多数人晕车,沿途呕吐不止。

  很快,汽车驶入茫茫戈壁,车尾卷起漫天黄尘,坐在车上的人,被尘土盖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只剩两只眼睛在灰霾里眨巴眨巴。

  过嘉峪关,沈政威看到行人留下的句子:“到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身后戈壁滩,身前鬼门关。”不由得第一次发出人生苍凉的感慨。

  一路风尘。第8天,一行人终于到达了新疆首府乌鲁木齐,519大队队长齐俊德和前苏联专家组组长波波夫前来迎接。

  一看名单,沈政威发现“自己是最小的干部,大部分是处级以上”。这时,沈政威也才第一次被告知,“你们是来搞铀矿、搞原子弹的,对外要严格保密,你们都经过三代审查,不容易,要珍惜。”

  知道自己的“任务”后,每个人都要填一份保密宣誓书,倘若泄露

国家机密,要受党纪国法惩办。沈政威回忆,“宣誓书统一印制,就是签个名,但仪式很庄重,像入党宣誓一样。当时感到很光荣,感觉我们做的工作是毛主席要求的。”

  在大礼堂,苏联专家开始给“找矿员”们上课,从水文到地质再到物探。在这里,沈政威学会了三种找矿的办法:1、植物找矿法,挖植物的根茎出来化验,看有无放射性物质;2、经迹找矿法,在山上隔几米埋一个杯子,里面放底片,几天后挖出观察有无放射性物质;3、普通物探找矿。

  1957年5月,经过训练的这一批学员,被分散到各个队开始工作。勘探队员们分散在南疆数万平方公里的天山脚下作业,或穿行于戈壁,或踯躅于沙漠,过着游牧式的生活,生活物资只能靠小毛驴运输补给,往往半年才能洗一次澡,所有人身上长期长虱子。

  艰苦还在其次。在沙漠中,如果迷路或者遇到饿狼,那就有生命危险了,沈政威所在的18分队,是个普查、探测小队,长年工作在人迹罕至的荒漠地带,时常遇到险情。1958年驻扎库车县,半夜山洪袭来,所幸沈政威所在地质队住得高,脱离险境,而整个库山县城毁于一旦,“想起来都后怕”。

  1960年,中苏交恶,苏联专家全部撤走,把资料也都带走了。沈政威回忆,“没有图纸就凭记忆画,没有设备就用土办法上。”而这一时期,用人尿提炼“重铀酸氨”是一个经典故事。

  在进行铀矿石样品分析时,需要用到氨水,而当时供应早已中断,化学分析组急得抓耳挠腮。一天,分析组一位女同志方便时,尿酸味扑鼻冲来,她茅塞顿开,发酵的人尿,岂不是很好的氨水吗?几天后,新的“提炼方法”试验成功。

  “火热的革命热情”,使这些队员在戈壁荒野里战天斗地,但对于他们要找的“铀”,他们也不甚了解。有一次,沈政威奉派去519大队仓库取三颗放射源(金属铀),原本要来接他的车因故拖延,沈政威害怕把“宝贝”弄丢,白天揣在口袋里,晚上压在枕头下,亲密相伴了3天。

  数天之后,沈政威就开始掉头发,他后来才知道这是“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辐射危害性极大。而在当时,出于保密考虑,这些知识都秘而不宣,各工序之间也是严格分离,互不知情。苏联专家修理找矿的RM仪时,层层保卫,就怕中国人偷看,这客观上刺激了张汝华等一批有志青年,不久,他们半考半被推荐去了长沙地质学校进修。

  而无法预知的是,从此常作外乡人。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南方人物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