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六条调控房地产业专题 > 正文

半透明假透明信息造成房地产市场沉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07:21 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6月4日电(记者 黄玫 徐寿松 何丰伦) “国六条”发布后,开发商有些着急,有的楼盘一批房子“买了又撤”,这是为何?在以城市为单位“权威发布”楼市信息的平台上,人们能够了解到的只是“选择性公布”的那部分。市场热切盼望的土地出让计划到五、六月份才姗姗来迟,有关部门还振振有词“作为”了。在市场观望的关键时刻,房地产市场的各个主体有些沉默,而面对半透明和假透明的信息,最焦急的仍然是普通百姓的心。

  信息封锁 房价选择性公布?

  “国六条”及细则带来了新气象,其中包括“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房地产专家韩世同仍然有些无奈,在房价涨得较快的期间,有些部门采取了“选择性公布”房价的方式,人为地制造信息封锁和资讯混乱。

  5月21日,韩世同就楼市信息公开问题向某市信访办速递了投诉信,呼吁有关部门及时全面公开房地产市场的统计数据。信中写道:某市多年来一直定期通过网站发布楼市成交数据和信息,去年还建立了专门网站即时登记和公布楼市部分成交情况。然而,这一情况从今年3月以后就有所改变,先是停止了正常的楼市成交数据月报的发布,到目前为止2、3、4月的月报都没有发布,仅仅是公布1至4月楼市成交数据的综合汇总表。

  为什么民众不能享有及时了解和掌握房地产成交信息的知情权?即使停止信息发布至少也要对民众有所交代。韩世同认为,房管部门可以在5月1日就公布2006年1至4月住宅成交的统计信息,那就说明该部门已经具有即时统计的能力。

  韩世同的抗议打破了有关部门的沉默。5月24日,一家媒体公布了该市房管部门官方网站最新公布的今年2至4月各月的房产价格信息。

  买卖信息虚假,房子可以买了又撤?

  一边让员工买自己的房,一边撤销合同。业内人士透露,不少新开盘开发商有操纵信息的嫌疑:这样销售数据能保持高位,达到“热销”的假象。

  眼看新一轮调控马上就下来了,现在又不能降价,最后决定还是“以观望对抗观望”。广西南宁一位熟悉内情的房地产人士梁利旺说:“观望对抗观望的关键在于怎样继续营造楼市火热的气氛,广告效应和楼盘热销‘表象’是最关键的环节。”

  实际上,在不少中西部省区的省会城市,楼盘开盘时,开发商要求每个员工找几个人到楼盘“友情客串”。随后,第一批员工合同撤销,第二批员工陆续“入市”,这样人来人往,价格“稳涨”。

  知情人士透露,一些楼盘根本没有卖那么多房子,都是造出来的信息,实际上很难监管,这是有关部门一度取消实时信息发布的重要原因。也有专家认为,有信息总比没有信息好,取消实时信息的发布给开发商留下了更大的“阐释空间”。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专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对症下药,在公开销控数据的同时,也应公开“合同撤销率”数据。如果某楼盘一直保持较高的合同撤销率,消费者就可能对其产生不良印象,抵制消费,从而达到监督效果。

  供地信息,水分太大难解近渴?

  入市的土地是否能够满足需求?去年以来,关于“地荒”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有关部门多次出面“澄清”,土地供应充足。但也有专家质疑,近期推出的土地出让计划时间太晚,水分太大,难解“近渴”。

  在房价高涨时期,这样的博弈不时在各地上演。先是开发商频频放出风声,“土地紧张,房价肯定要猛涨”。然后是房管部门出手回击,通过媒体公布土地出让情况,认为“土地供应完全充足”。

  然而,为什么房价没有下降?开发商固然有“囤积居奇”的冲动,地方政府是否也有“托市”的嫌疑呢?针对不久前出台的2006年某市经营性用地公开出让计划,有专家提出意见,规划公布得太晚了,5、6月份,开发商基本已经做好自己的开发计划了。

  韩世同等专家认为,从数字看,土地供量有所增加,有助于缓解市场对土地供应的需求。但细致分析却发现并非如此。目前有些城市的土地供应计划水分很大,供地结构也并不合理,适应市场需要的地块并不多。商业用地比例过大,住宅用地太少;远郊用地比例过大,城区和近郊用地太少,尤其是中心城区住宅用地太少。这样的用地计划执行和实施,对缓解目前市区住宅供应不足是起不到明显作用的。

  土地供应计划依据是什么,原则是什么?土地供应计划能否完成,完不成又会有什么举措?更全面、更丰富的信息需要进一步明示。(完)

  相关专题:国六条调控房地产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