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京报-核心报道专题 > 正文

川剧绝活变脸面临传承与保密两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03:00 新京报
川剧绝活变脸面临传承与保密两难

  2003年8月18日晚,杭州市一火锅店请来一名川剧演员表演变脸助兴。曾被誉为“国宝”的变脸如今已四处泛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名词解释

  变脸

  变脸是四川地方剧种川剧的表演绝活,产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最早用于传统折子戏《归正楼》,戏中一名叫贝容的侠客为了救人方便,变脸数张,从此这种新奇的表演方式就
延续下来。川剧的“变脸”被称为“国宝、绝活、奇观”.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变脸大师彭登怀以25秒变14张脸谱,变回本脸后还原回4张的成绩,打破了1998年以25秒变12张还原3张的纪录,并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本报记者 钱昊平 北京报道

  收徒仪式上的一番话把68岁的王道正推入了一个舆论旋涡。

  王道正,一名四川省川剧院退休演员,在川剧界有“变脸王”之称。6月1日,他在收徒仪式上和几位记者聊天时提及,变脸在国内外泛滥让他痛心。“我当时纯粹是出于对变脸的爱护说了这番话。”

  6月4日,一则“国家二级机密变脸艺术流传海外,变脸王呼吁查处泄密者”的消息,让变脸的神秘性再次为人们所关注。

  “那不是我原来的意思。”王道正说,当时他谈到变脸曾作为国家机密,只是希望这门艺术能够得到尊重。而事实上,他本人并不赞成将“变脸”机密化。

  在他看来,高度的神秘感反而让这门艺术形成一个猎奇的市场,人们会把它当作杂耍,而不是艺术。“这对变脸的发展非常不利。”

  无据可查的国家机密

  “我们也只是听说它是国家机密。”王道正承认,对变脸是否为国家机密,自己并不确定。

  他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是在1987年,他去日本访问演出前,在四川省文化厅为他们饯行的宴席上,“当时,席上有一副厅长、一文化科长以及国家安全局一科长,就有人说到变脸是国家机密。”

  在文化部档案处,工作人员没有找到这份文件。文化部要求四川文化厅帮助查找。但是四川省文化厅文化艺术处处长林戈尔表示,他们也不知道曾经有过这样的文件。

  但在川剧里,变脸一直有着较强的神秘性。“一个剧团里,一般只有一个人表演变脸”,王道正说这是行规,也是机密,但当时保护得并不严格。在他学习变脸之前,就经常看见他的师兄当着众人面换服装、道具。

  很早就有人提出过要对变脸进行保密。王道正听到的说法是,1959年陈毅在北京看了川剧《白蛇传》,对演员们说,川剧变脸的秘密还得保住,不要装大方教给别人。

  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看完川剧后也曾叮嘱,变脸是国家机密,不能随便泄露。

  1984年,四川职业艺术学校内部整理了一些川剧绝活名录,包括变脸、藏刀、吐火等,后来写成了报告把这些定为行业机密上报四川省文化厅备案。著名川剧艺术家彭登怀说,“但只是备案而已,文化厅连个批复都没有。”

  尽管如此,王道正还是感受到变脸的保密气氛变得严厉起来。

  1985年夏天,王道正代表中国到西德等欧洲四国表演,当时的省委宣传部长李致陪同前往,“化妆时给我准备了一个单独化妆间,不让其他人进入。”

  当时王道正还被李致叮嘱,“结束后,要以累了的名义婉拒记者采访。”“即使有交流,也必须谨慎,不要随便泄露机密。”

  但变脸是否能作为国家机密,至今并未看到相关文件。而且,即使真的有这份文件,现在也失去了法律效力。

  “国家二级机密”这一概念是由1951年颁布的《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关于“国家机密”和密级的定义而生。但是,该法规早在1988年就被废止。

  媒体报道称,据现行《保密法》,变脸既不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更无确定的保密人员和保密期限,不符合《保密法》对国家秘密的定义。所以,即使变脸在1987年根据《暂行条例》确定为二级机密,如今也已自动解密。

  泛滥的“变脸”

  让王道正痛心的是,一方面,作为“机密”的变脸技术不传外人,另一面却诞生了庞大的市场需求。于是,变脸以一种粗劣的表演方式流向了市场。

  曾因向香港演员刘德华传授变脸而被指为“泄密”的彭登怀说,现在很多跟川剧并无多少联系的人员也在各地进行变脸表演。

  有媒体报道,现在广州的剧院、公园、企业、夜总会、步行街,甚至开业剪彩、商场促销,都有变脸表演。表演者良莠不齐。

  而让王道正更难受的是,粗劣的变脸已流传到国外。他去韩国、德国、新加坡访问演出,发现当地外国艺人在娱乐场所的舞台上表演川剧变脸,服装、演出都很粗糙,“简直不能看,什么都暴露出来了。”

  其实在王道正最初学习变脸时,这门技艺并不热门。“院长找到我时,我推了三次都没有推掉。”1981年,王道正正式学习变脸。之前,剧院只有一个人表演变脸,后来由于身体原因不再表演。

  王道正说,以前变脸不被演员重视,一般的演员都不愿意学,因为你演好了没有人说你好,稍微出点差错就会挨批。而外人更没有人愿意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

  1989年,川剧院第一次代表中国到香港表演《白蛇传》,王道正饰演法海,他幻化的变脸引起轰动。90年代初期,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与地方合作展示地方绝艺,点名要单独展示变脸,这也为变脸单独开辟了一个市场。

  真正将变脸推向市场的是四川职业艺术学院教师彭登怀。

  199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四川一家夜总会的经理看到彭登怀的变脸表演后,提出希望彭能够提炼一下进行专门的变脸表演。

  当时彭登怀每月的工资不到60元。但去夜总会一场演出的收入就是50元,一晚上赶五六个场,收入就是两三百。“这是很诱人的。”

  彭登怀没有想到的是,走出剧院的变脸受到了各种娱乐场所的欢迎。夜总会、歌舞厅由此消费者数量猛增。

  1994年左右,其他的川剧变脸表演者也开始跑场。

  彭登怀介绍,如今,北京、上海、成都不少的夜总会、饭馆以及一些地方的晚会上都有变脸表演,一次表演的收入从七八十元到两三万元不等。夜总会一般是1000元一次,“像上海世博会低于3000元一般是不会去的。”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新京报-核心报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