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不是腐败是失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16:31 新世纪周刊 | |||||||||
-特约记者/左林 王宁是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首届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长期关注学术规范工作,《学术规范导论》作者,参与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试行)》,参与学风委员会筹建工作并于该委员会中担任要职。
为执行规范而成立 新世纪:教育部此时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是不是出于对近两年学术腐败层出不穷的一种应对? 王宁:教育部对学风问题的重视其实早于社会公众对学术腐败问题的关注,2000年就曾开会讨论,当时教育部觉得成立官方机构来介入此事并不合适,一方面不可能将教育部变成仲裁机构,一方面由于经验的欠缺,时机也不成熟,但私底下我们一直在推动学术规范、学风建设工作。 到了2004年,教育部在杭州召开“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论坛”,此次会议规格很高。这时教育部觉得以部的名义来介入学术规范问题时机已经成熟。会后不久就发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试行)》,接下来教育部面临的问题就是“由谁来执行规范”,需要有专人来建立评审、监督制度,进行指导,而这些人又需要是学界比较有威望的学者,全是行政官员的话不好操作,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年1月中旬,教育部社科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决定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 学界不是“腐败”而是“失范” 新世纪:现在的学术腐败严重程度如何? 王宁:学界的腐败虽然比商界、司法界腐败情况要好,但大家都觉得这是不能出问题的一块,所以受的关注最大。但真正恶性的学术腐败不多,大部分都是由于教育不够出现的“学术失范”。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在三中全会以后才走上正轨,有很多学者对本该是常识的学术规范问题都并不了解。比如教材是否需要加注,引用该怎样引用,署名的先后顺序如何排列等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表现不同,但严重程度差不多。 新世纪:为什么学风建设委员会设在社科委下,自然科学领域情况怎样呢? 王宁:自然科学界的学术规范工作开始较早,也有很多相关政策,而且自然科学界有院士制度,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有关于学风建设方面的规定。学风建设委员会筹建中借鉴了很多自然科学界的做法,相信我们的工作对他们也会有所推动。 新世纪:学风建设委员会的委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出来的呢? 王宁:教育部从社会科学委员会99名成员中挑选了7位担任学风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在今年1月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以无差额的方式提名、投票,最后全部超过2/3选票当选。学风委的其他25位委员由7名主任委员提名,绝大部分都不是社科委成员,最后的名单是在考虑了专业、学校的均衡分布之后,由主任委员和教育部共同拟定。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