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浙江省打击毒品犯罪纪实:斩向毒品犯罪的利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17:26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傅宏波 吴高峻(特约)

  利剑出鞘 宛若狂飙

  1985年,浙江省首次查获贩卖海洛因案件。

  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期,云南边境贸易中陆续发现浙江商人(以苍南籍为主)中有大宗贩毒行为,并与境外贩毒组织订立长期“购销合同”。与此同时,苍南及其他温州籍人员回家夹带、贩卖毒品现象也开始出现。

  这一现象引起了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于1995年3月在苍南召开了全省首次禁毒会议。同年,苍南县公安局成立了缉毒大队,这是浙江省第一支专业禁毒队伍。随后,浙江省公安厅成立缉毒科,全省各地也相继组建禁毒部门。

  “毒品犯罪属于隐性犯罪,不像其他刑事案件有现场、有报案、有受害人。禁毒工作如果我们不去查,自然就少,查禁力度越大,发现的毒品和案例也就越多。”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前,毒贩从云南购入毒品后一般直接销往广东、福建等地。随着当地加强禁毒斗争后,毒贩们纷纷把毒品迂回到浙江再转运到广东、福建。而贩毒活动也逐渐呈现团伙化、集团化的趋势,谋划、集资、走私、伪装、运输、贩卖、分赃等均有专人负责,分工明确。毒品在中转、贩运过程中,就逐渐在浙江各地扩散开来。

  1997年,浙江省第一次开展大规模的“禁毒”专项斗争。然而近几年,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增长迅猛的同时,冰毒、摇头丸、K粉、麻古等新型毒品也相继登场。

  2005年5月31日,一诸暨小青年在杭州某歌舞厅吃了摇头丸后死亡。

  2006年,杭州某歌厅女青年出台到某宾馆,吃麻古后猝死。

  慈溪2006年“2.17”案件中,查获案犯6人,缴获麻古5公斤。

  ……

  另外,从浙江警方历年来打击查处的毒贩来看,有70%以上来自外省,主要集中在贵州、四川、重庆、湖南和云南等地,外来人员涉毒犯罪已经成为左右浙江省毒情的一个重要因素。毒品也开始从杭、甬、温、台等城市向城郊接合部及中小城市蔓延和发展,禁毒形势相当严峻。

  浙江省委省政府、省禁毒委等部门审时度势,通过系统分析、科学把握毒品问题的发展规律,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2001年6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浙江省禁毒条例》,这是浙江首个禁毒地方性法规。

  从2005年开始,浙江在全省范围开展了一场为期三年的禁毒人民战争:以“堵”促禁,遏制毒品来源;以“打” 促禁,保持对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以“疏”促禁,树立全民禁毒意识。

  接着,2006年初,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禁毒委关于《全省逐步实现“实有吸毒人员零增长”工作规划》和《全省各级禁毒委成员单位领导责任制》,提出了禁毒工作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工作措施,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禁毒职能、责任倒查和追究办法。

  从这几年检察系统移诉的涉毒犯罪案件和人数居全国第三、四位来看,浙江在区域性毒品犯罪打击力度上和成效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把斩向毒品犯罪的利剑已经出鞘!

  重拳出击 各有高招

  浙江警方在打击毒品犯罪过程中,各地市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与毒品犯罪分子作斗争过程中,屡次上演斗智斗勇的好戏。

  余姚“2.18”案,当地百姓功不可没

  2006年1月初,余姚市三七市派出所民警接到群众举报:有一伙贵州纳雍籍人员在余姚凤山街道永丰村长期从事毒品交易且数量较大。

  警方仔细研究了该线索的可靠性,并布置了当地一村民参与行动,以便获取深层次的线索。

  经过近一个多月的主动进攻,该村村民在2月初获取一条重要线索:2月5日左右,该团伙成员吴勇,在贵州老家将 3包重约300余克的海洛因装入两块腊肉内,叫团伙另一成员吴永带到余姚,吴勇隔几日再回余姚取“货”。

  2月14日晚,三七市派出所、禁毒大队民警以检查暂住证为由,对永丰村出租房进行检查。

  次日,从当地村民反馈过来的信息,称当日晚上民警走后,他看到吴永将3大包约300余克毒品海洛因转移到另外一个出租房内,同时还报告了一条重要线索,在贵州的货主吴勇近日回余姚取“货”。

  2月17日上午,当地村民打来电话说,吴勇已登上贵州至余姚的长途汽车,要求吴永拿毒品到永丰村双河桥吴勇出租房内交货。

  下午2时,抓捕小组按原定计划,在吴永和吴勇的出租房周围布置警力。

  2月18日晚6时许,自以为做的天衣无缝的吴永拿着两块腊肉来到吴勇的出租房。晚上8时左右,吴勇打的赶到。抓捕民警从天而降,迅速将两人抓获,当场缴获海洛因330余克,以及用于运输毒品的腊肉,用于制造毒品的白色粉末、搅拌机、电子秤、手机等作案工具。

  对外警务合作

    撕碎岛城“毒网”

  浙江舟山,地处东海前沿,对外交往频繁。毒品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两头在外”,即吸毒、贩毒极大多数是外来人员。特别是跨省、跨地区性涉毒违法犯罪尤为突出,自2003年以来,舟山市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39起,大部分是外省籍人员,其中广东籍人占绝大多数。对此,要解决当地毒品问题,对外开展禁毒协作工作、涉毒人员信息交流、缉毒情报互通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2005年3月16日,上午。

  舟山定海鸭蛋山轮渡码头,车流滚滚,人流熙攘。

  定海警方在例行检查的时候,发现有两名男子神色慌张,经检查两人为广东省阳江县人。

  细心的警察给他们做了尿检,结果发现两人是“瘾君子”。

  在接下来的盘查中,警方获悉他们在普陀有落脚点。于是禁毒支队会同普陀警方依法对他们的租房进行仔细搜查,终于在门外的邮箱里找到了一包重约30克的海洛因。

  在事实面前,两人只得交待。这样,一个深藏不露的广东阳江籍贩毒团伙渐渐冒出来。

  舟山市警方迅速组成“3.17专案组”,启动对外警务合作机制。

  很快,从广东警方反馈的信息:该贩毒团伙主要成员为梁氏兄弟,手下10余名“马仔”都是广东阳江县人。

  时间转眼到了8月19日,专案组得到线索,“梁老板”忽然带着数名“马仔”前往广西南宁拿“货”。专案组分析后决定让毒贩们先携“货”而归,再在本地实施缉捕。

  随后,舟山警方得到广东方面的情报,“梁老板”购买了27日返回舟山的机票,抵达时间约为上午9时左右。

  很快另一条线索传来,“马仔”林某准备于26日上午离开舟山赶往宁波。

  据广东警方的情报,团伙成员“国海”已经先期到达阳江老家,毒品可能在他身上。8月26日上午有一班从广东湛江到浙江宁波的长途客车,大约在27日凌晨到达目的地。

  鉴于这个团伙曾利用邮件藏毒的经历,专案组分析他们极有可能将毒品伪装成邮件,通过客车运毒到宁波。

  8月26日上午,林某到达宁波。27日凌晨,客车到达宁波,林某前往车站快运点,果然在邮件中提走了一个小纸箱,然后坐上早上7时的班车赶回舟山。

  当客车在普陀平阳浦附近停车下客时,林某刚从从客车上下,这时,缉捕队员大喊一声林某的名字,林某愣了一下,撒腿便跑。缉捕队员奋勇直追,很快制服了林某。经检查,纸箱里有两包白色粉末为海洛因,计250克,毒品配料400克。

  自峙高明的“梁老板”下飞机后,在沈家门一咖啡厅等好消息,结果被专案组民警一举抓获。

  9月14日,随着最后一名毒贩在广东台山落网,一度曾控制舟山本岛绝大部分毒品海洛因地下交易市场的广东阳江籍重大贩毒团伙被警方“全歼”,并捣毁一处专设的地下毒品“加工点”。

  此外浙江还有多警种合作,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共同打击毒贩的经典之作:

  永康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在金华市禁毒支队和永康市刑侦大队的大力支持下,在永康市某宾馆302房间当场抓获前来毒品交易的云南籍贩毒犯罪嫌疑四人,当场缴获毒品海洛因363.9克;

  2006年5月8日上午,瑞安市公安局组织禁毒大队和特巡警大队警力,在温州市区汽车新南站内一举抓获了贩毒犯罪嫌疑人赵某等三人,现场缴获毒品“K”粉1700余克、摇头丸1000余粒、气压钢珠手枪2支、砍刀1把。

  秘密武器 锋芒毕露

  在当今这个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缉毒警察依仗的已绝不仅仅是雪亮的眼睛,长时间的现场搜寻,以及安插暗线等套路了。如今,科技含量极高的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已然成了反毒机构的缉毒利器。

  2003年,绍兴县公安局安装使用了网上查辑系统。禁毒大队利用该系统及时掌握贩毒嫌疑对象的动向,获取涉毒线索,无形中让缉毒破案如虎添翼般,实现科技强警。

  2004年8月25日下午4时,禁毒大队在网上查辑系统报警终端获取四川筠连县吸毒人员邓某的行踪,由于此前警方已经掌握邓某有贩毒的证据,因此对其实施监控。随着警方进一步侦查,获悉绍兴县隐藏着一个贩毒团伙的重要线索。9 月29日,禁毒大队在柯岩、柯桥街道的出租房里抓获陈某等5名外省籍贩毒嫌疑人,缴获海洛因1000克及毒资3.6万元,打掉一个从云南进货、屯结武汉、销往绍兴的特大贩毒团伙。

  截止到2006年三月份,禁毒大队通过该系统直接或间接抓获贩毒犯罪嫌疑人28名,破获贩毒案件49起,缴获海洛因1245克,新型毒品86克。网上查辑系统为经营涉毒大要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犬中之杰,警犬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灵敏超凡的嗅觉和听觉以及夜间敏锐的视觉功能。它对气味的分辨能力比人高出百万倍,能嗅出200种不同的气味。利用警犬的特长,浙江省公安厅、绍兴县和温州市建立了警犬训练基地,其中就有缉毒犬的身影。

  “迪哩”,在温州市警犬基地有着“缉毒战神”的美誉。今年11岁的“迪哩”威名显赫,为温州市的缉毒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1997年,由于缉毒形势严峻,温州市公安局希望能训练一只缉毒犬参与破案。

  经过两年的训练,1999年6月,4岁的“迪哩”正式投入缉毒工作。当时,市公安局缉毒支队与苍南县公安局缉毒大队在龙港一旅馆抓获一毒贩,缴获部分毒品。警方怀疑毒贩家中仍藏有海洛因,但缉毒警察搜遍了房间的角角落落,还是没有找到毒品。这时候“迪哩”出马了,仅用了3分钟就在毒贩家二楼发现了毒品。

  多年来,“迪哩”先后100多次深入一线缉毒,出色地完成任务,战果累累,最能显示其天才嗅觉的是一次羊圈找毒。那次警方得到线索,一伙外地人以面店为幌子从事毒品交易。警方包围后实施查毒,一无所获后将目光集中在面店后面的羊圈里。但是羊圈又脏又臭,满地都是羊的排泄物以及一些屠宰后的残骸,人根本没法进入找寻。这时“迪哩”出马了,只见它东嗅嗅西闻闻,不一会便对着羊圈中一块大石头狂吠。警察翻开石头,下面是块羊皮,再掀开羊皮,一包海洛因出现在眼前。原来毒贩为了掩人耳目,将毒品藏在脏乱的羊圈之中,但是仍旧无法逃脱“迪哩”神奇的鼻子。

  2001年,公安部在南京举行了一次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全国性警犬专业大赛,全国共有34个代表队、456条警犬参加。“迪哩”脱颖而出,一举夺冠,获得“功勋犬”荣誉称号。

  专项整治 扭转局面

  2006年4月27日晚上10点。

  绍兴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接到110指挥中心的报警电话:柯桥某大酒店318房间有人吸毒。

  禁毒大队何副大队长立即带领两名民警赶赴现场,在318房抓获一名吸毒青年男子。

  经审讯警方得知,绍兴市内隐藏着一个特大贩毒团伙,主要成员绰号叫“李三”。绍兴县警方迅速成立了专案组。通过多种侦察手段,查明“李三”真名叫李子冬,四川筠连县人,居住在辕门桥不远的一个出租房里,他于5月19日晚曾去过杭州汽车北站接过“货”,并于5月21日开始出“货”,手头上有大量海洛因。狡猾的“李三”每天只批发50克毒品给市区及柯桥的三、四个零包毒贩,下线毒贩绰号叫“老三”、“陈娟”和“韩四”等,分别居住在市区安康医院附近、城南和柯桥等地,交易地点一般在市区北海街道的旧货市场,他们均为四川筠连人。

  警方决定收网。

  2006年5月28日凌晨1时,开始行动。

  抓捕小组分三路行动:第一路民警首先在市区辕门桥一出租房内抓获李子冬;第二路民警在市区北海街道一出租房抓获李良言(绰号老三);第三路民警在市区安康医院附近租房内抓获陈其琼(别名陈娟),缴获海洛因280克、毒资近30 万元。

  在接下来的突击审讯中,这些贩毒嫌疑人交待的贩毒数量与警方实际掌握的数字不符,于是,绍兴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利用1条名叫“浩男”的缉毒犬,对李良言居住的北海街道租房进行嗅查,又缴获海洛因95克。至此,5名四川筠连籍贩毒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抓获,一条从云南到绍兴的地下贩毒网络终于被切断。

  值得指出的是,绍兴县禁毒大队从1999年成立至今的短短7年时间里,共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532名,破获贩毒案件918起,摧毁贩毒团伙63个,缴获各种毒品10.5公斤,并切断云南、四川、贵州等地通往绍兴县的地下贩毒通道49条,战果累累。

  但有谁知道几年前浙江一些像绍兴县毒品犯罪较严重的地方还被扣过“帽子”?

  由于毒品犯罪情况较为严重,从1999年开始,绍兴县柯桥地区和温州苍南县被国家禁毒委和省禁毒委相继确定了国家级重点整治地区,以及温州鹿城区等10个省级重点整治地区。

  为了摘掉这顶耻辱的“帽子”,整治地区的党委政府痛定思痛,狠下决心,全面加强各项禁毒工作的力度,扎扎实实开展对毒品问题的集中治理。

  绍兴县委、县政府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吸毒无来源,贩毒无市场,涉毒无条件,社区无毒害” 的总体工作目标,建立全县各级禁毒领导机构,成立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在禁毒斗争中,禁毒大队首当其冲,积极发挥缉毒破案的打击职能,取得了明显成效。2000年“7.22”贵州籍特大贩毒案件,缴获海洛因4100克;2001年“5. 15”四川籍特大家族型贩毒团伙,缴获海洛因2450克等……

  而温州市委、市政府也以此为契机,全社会发动,全民众参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禁毒专项斗争。市委、市政府颁布出台了《温州市禁毒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温州市禁毒工作若干规定》等长效性规范性文件,为深入开展禁毒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和组织保障。在市禁毒委的组织协调下,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超常规、满负荷地开展工作,组织开展了多次全市规模的专项斗争和扫毒行动,禁毒工作的力度逐渐达到甚至超过了毒情发展蔓延的速度。

  2001年7月,国家禁毒办在绍兴县召开现场会,宣布绍兴柯桥和温州苍南县两个重点整治地区予以摘帽,转入正常禁毒工作。2001年底省禁毒委也对10个省级重点整治地区进行了考核验收,全部达到整治工作的预期目标,予以摘帽。

  2003年6月,浙江省禁毒委召开全体委员会议,讨论并决定对全省登记在册吸毒人员1000人以上的县(市、区)进行重点整治。当年10月,省政府召开“千人县”毒品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对杭州上城区等11个毒品问题“千人县”整治工作。会后印发了《全省“千人县”毒品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三年规划》。

  到2005年,温州市已建立12支禁毒专业队伍,强制戒毒所5家,劳教戒毒所1家,形成了从市、县、乡镇直至村居的禁毒机构网络,并拉起了一支缉毒协管员队伍。各级政府也不断加大对禁毒工作的财政经费投入,据不完全统计,20 01-2003年全市共投入禁毒经费7000多万元,2005年,市、县两级就已投入经费1800余万元,有效保证了禁毒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市分级对禁毒工作开展督导活动,对执行禁毒工作决定不力,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的,严格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至今全市已有5个禁毒工作不到位的乡镇(街道)被“一票否决”,20余名党政干部因禁毒受到责任追究,个别党政干部受到撤销职务处分。

  通过近几年来的专项整治,浙江省禁毒斗争的被动局面得到彻底扭转。

  多管齐下 成效显著

  2006年4月29日,浙江省公安厅负责人在全省禁毒禁赌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对下一阶段的禁毒工作要求继续开展区域性专项整治活动,各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加强配合协作。

  针对外省籍人员在浙江省跨区域涉毒犯罪活动日益突出的问题,浙江省公安厅多次部署开展了打击外来人员跨区域涉毒犯罪专项行动。

  据统计,2005年全省共抓获外省籍涉毒犯罪嫌疑人员2730名,占抓获总数的73.05%,比上年同期高出 7个百分点。浙江省还与华东各省市及云、贵、川、渝、湘等重点省份的禁毒协作交流进一步加强,工作机制不断健全,有效提高了双向查缉、堵截工作的效率。

  近年来,贩吸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来势迅猛,于是浙江省各级工商、文化、公安等部门联手,把打处贩吸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整顿涉毒娱乐场所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涉毒场所的查处工作。目前,共查处涉毒歌舞娱乐场所近百家次,其中吊销营业执照1家,移交工商部门处理3家,停业整顿1个月以上的22家,警告罚款26家,起到了有效的威慑和警示作用。

  同时进行严密管控,在源头上打掉毒品,禁种禁制取得积极进展。根据毒品原植物生长的季节性特点和地域分布,浙江省各级林业、农业、公安等职能部门在广大山区、林区干部群众的支持配合下,经常性组织开展禁种宣传和踏勘铲毒,及时发现并铲除了一批非法种植的毒品原植物。2005年,浙江省共铲除罂粟等毒品原植物49827株,比2004年下降5 0%,依法处理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违法犯罪人员191名。

  各级公安、工商、药监、经贸等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对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企业进行排查摸底。目前,浙江省已实现所有的易制毒化学品涉及企业统一纳入计算机管理,省禁毒办还在上虞、椒江等地开展易制毒化学品管控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新模式。

  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当前禁毒斗争形势,浙江省各级禁毒委积极协调财政,建立健全各种保障机制,把禁毒专项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同时,还加强了公安禁毒专业队伍的建设,提高禁毒工作专业化水平。近几年,杭州市共累计下拨禁毒专项经费1000余万元,目前拥有8支区(县、市)级公安禁毒队伍。

  专业队伍的建设,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加上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公安部门对区域性毒品犯罪活动的严厉打击之下,在浙江,毒品犯罪活动毫无立锥之地。

  在2006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即将来临之际,浙江又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生命只有一次

  《禁毒法》呼之欲出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