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一只馒头引发的网络狂欢及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15:55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王巧玲

  如果你以为《鸟笼山剿匪记》是著名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的续集,那就大错特错了。而且你会十有八九会被“诊 断”为不是中国1亿多网民中的一分子。

  《鸟笼山剿匪记》是恶搞高手胡戈的最新作品,它又一次把网民的热情撩拨了起来。
众网友争相传看,迅速加入无厘 头分子的大Party之中,展开新的网络大串联。当一个作品被无数次复制后,就会像《骇客帝国》中的史密斯一样声势浩 大。

  一次毫无征兆的大串联

  当《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被普通网民胡戈造出来后,被放到了作者自己的博客上。最初他的几个朋友和与之博客链 接的网友,通过博客观看了这部搞笑短片。但是这些网友们显然没有满足于自己“独乐”,而是发扬了网络“与民同乐”的“ 博爱”精神,很快在博客、BBS中散播开来。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多,无数的网民在不知不觉中都自发地参与了这个搞 笑短片的传播工作。很快,《馒头》成为网络搜索的大热门,并被放到了著名的门户网站。在门户网站广泛而有效地推动下, 《馒头》进入1亿网民的视线。

  此时,即使胡戈在博客上关闭了《馒头》,也已是覆水难收。“3天后,在朋友的告知下,我才发现自己的作品开始 全国皆知了。”胡戈自己也完全没有想到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会发展到如此的局面。一切都在意料 之外。

  随后,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开始参与进来,纷纷报道。此时,一个自娱自乐的事情就变成老少皆知的社会 现象。在大串联中,千千万万的网民都是参与者,人人都在享受恶搞的狂欢。人人都是接受者,人人也几乎是传播者。

  第一代网民老榕说:“现在的网络是‘群众运动’了,已经和最初的时候大不一样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 的“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6月30日,中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为1.03 亿人,半年增加了900万人,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4%。休闲娱乐是人们上网的第二大目的,排在“获取信息”之后 ,而且它的比例仍处于上升趋势。

  网络无厘头搞大了

  网民“臭虫”在网站上下载了《鸟笼山剿匪记》,兴致勃勃地欣赏了一遍。“不错,挺搞笑的,涮了美国总统、安理 会、张艺谋和陈凯歌,还讽刺了名人博客,哈哈。胡戈的新作一定要捧场啊。”自己欣赏之后,“臭虫”在MSN上把下载地 址群发了一遍,还在常去的几个BBS上也“散播”了一下。“这叫与民同乐,有好玩的东东,当然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了。” “臭虫”说。

  “要让观众开怀大笑,或者使观众产生共鸣,同时不会使观众产生不适感,这就是好的恶搞作品。恶搞的底线就是不 会使多数观众产生不适感,不会让多数观众产生恶心、反感、难受等等的感觉。中国的恶搞作品比起国外的,无论是数量还是 质量都差很远。我们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胡戈对《新世纪》周刊说。

  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春运帝国》到新作《鸟笼山剿匪记》,胡戈显然要把恶搞进行到底,而本次恶搞行动 已经明显升级。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只是对已有的电影、电视画面剪辑和拼接,没有演员参与,剪辑、音乐、配音、字幕等都是 由胡戈一人完成。从编故事到完成制作,也仅仅用了9天时间。但《鸟笼山剿匪记》则大不一样,在这部长达48分钟的短片 里,全部采用外景拍摄,演员有将近100人,有些主演是专业演员,需要付给报酬,其他的工作人员也有十几个人。胡戈花 了两个月时间编写剧本、8天拍摄、1个月后期制作。为了拍摄这部短片,胡戈拿出了所有的积蓄,还向朋友借了几万元,后 来又不得不变卖了自己的一些DV设备。为了这部短片,胡戈可谓不惜血本。

  短片完成后,胡戈把首发权卖给了一家网站,并从网站中拿到了据说6位数的赞助费。据胡戈说,此前有多家知名网 站都愿意出高价获得《鸟笼山剿匪记》的首播权,经过多方考虑,他最终选择了一家专业视频网站作为自己短片的首发和下载 网站。从整个过程来看,《鸟笼山剿匪记》已完成了投入、产出、收益的商业操作。胡戈也说:“有人投资和赞助就继续拍摄 。”显然,胡戈有把恶搞做大、做成产业的迹象。

  胡戈并不是网络恶搞中的唯一获利者,“后舍男孩”在蹿红后也开始走向商品化。“后舍男孩”以假唱和各种粗俗恶 搞的表演,在网络中成名。最近,他们已签约百事,成为旗下首位“网络大使”,为百事拍起了恶搞型的广告片。他们仍以宿 舍为创作基地,沿袭了往日的恶搞风格,并首次在其作品中“献声”。“后舍男孩”已经在恶搞中玩出了金钱,玩出了名声, 玩出了利润。

  在胡戈和“后舍男孩”的事迹中,网络无厘头的产业化初露端倪。

  网民需要无厘头

  在陈凯歌和胡戈为《馒头》PK时,众多网民纷纷声援胡戈,局面出现了明显的一边倒。甚至有网友振臂高呼,建议 全中国的千万网友来个网络大签名,支持《馒头》。最后代表着权威和精英的陈凯歌狼狈不堪,落荒而逃。而小小平民胡戈则 一夜成名,被捧为网络英雄。由此可见,网民多么需要无厘头。

  很多网友支持胡戈的理由是:他娱乐了大众。“《馒头》带给大众的快乐比《无极》要多得多”,“《无极》3.5 亿元投资带给中国人的是迷茫、无聊的情节。《馒头》给我们的是全新的创意”,“打赢这场官司,不光是为了胡戈,也是为 了广大网民和影迷。因为胡戈在这个冬天带给了我们真正的快乐和新的梦想”。这些都是网民在《馒头》中,获得巨大娱乐和 满足后,发自内心的表白。网民不是为了胡戈在摇旗呐喊,而是出于捍卫自身娱乐权利的需要。

  恶搞的胡戈在网民中备受宠爱,在这场PK中,以绝对的优势胜出。其实胜利的不只是胡戈,还有站在他背后的无数 网民,是他们把这次无厘头运动推向了高潮。

  美国学者尼尔·波滋曼说,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娱乐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语言和思维方式。而无厘头绝 对是娱乐的,绝对是为广大网民所喜爱的。无厘头分子们充分地利用了每一种载体,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把无厘头运动进行到底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Flash等都成为恶搞的方式。

  下一个引发大爆炸的网络无厘头事件会是什么?我们无法预测,但是我们相信肯定会有,也许它已在酝酿之中。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