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开发南岭的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11:16 《市民》杂志

  新天地要学会尊重旧世界

  ——陈旭军的南岭开发观

  本刊特约记者刘清发自广州

  “什么是我理想中的居住状态?我希望是小镇式的,对面马路边杂货铺老板娘与远方一抹山峦,视线刚好所及,空气 清新,鸡犬相闻,人们大都面熟,又保持着必要的亲疏度,不会热情到剥夺你的私隐,在寻常日子的守望中,保有一份割不断 的默契……

  “我希望这里山花错落,涧水长流,存在着生物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37岁的旅游地产发展商陈旭军一口气说道。广州的午后,我们在“华洋杂处”的热闹商圈觅到一个僻静角落,如约 神聊。

  陈旭军领导的团队目前开发管理广东最北面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临近的部分村落,面积约280平方公里,差不多 “一个新加坡那么大”,有广东最高的山峰和最美最丰沛的瀑布群,堪称“岭南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之地”。这个地方隶属韶关 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南岭。

  为什么介入南岭?

  “我为什么到南岭来?你想一想童年,那山那水,带着草木芬芳的空气。我们在河里游泳,摸虾、摸螺蛳。水稻田里 多的是泥鳅。映山红每年映得满山红,栀子花扑鼻香。这一切,固然还有,但越来越隐秘,人们以旅游的名义去寻找,以开发 的名义在践踏。人和大自然能不能和谐相处?我们能不能交给子孙后代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大自然?”

  陈说,之所以想方设法介入南岭项目,正是要以自己的生态旅游实践或者说“社会学实践”,求出肯定的答案。

  南岭所在的乳源县,是粤北贫困县。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前身是国有大林场。随着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和时代大环境 变迁,当地人从1958年的轰轰烈烈大干快上,到后来的封山育林,再到现在的以小水电为生,几代人在这里披荆斩棘,筚 路蓝缕。林业工人及其家属听凭国家调控的大手拨来拨去,社区从鼎盛时期的近3万人,萎缩到现在2千人,社区似乎很“平 静”,却仿佛停滞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气氛中,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南岭人有发展的权利,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尊重社区的人文历史和文化,而不是以粗暴的、自以为是的态度侵 入。因而我们成立了社区发展部,支持本地人创业,与他们一起策划做家庭旅馆、家庭餐馆、手工作坊。我的公司优先雇佣本 地人,90%的员工是当地人。我们把近乎废弃的旧林业招待所改建成精品度假酒店,酒店员工还是本地的田夫野老、村妇村 姑,让他们接受中国大酒店高级培训师的职业启蒙,我鼓励他们保持原来待人处世之道。所以毫不奇怪,服务员会以大妈大婶 的家常式口吻,提醒你这几天山雨多,记得带伞,小心路滑。”

  珍惜社区的文化根系

  开发山村,一定要珍惜和尊重本土文化和社区文化。绝对不可以用居高临下的“资本傲慢”、“文化傲慢”对待大地 和生灵。陈旭军对此显然有很多想法。

  陈对笔者报出西班牙、俄罗斯、法国、印尼、所罗门、东帝汶等国名字,说:“你想想看,这些地方发生排华骚乱, 除了当地不法分子借机滋事外,华人自己要不要反思?赚钱没错,可有没有贡献社区?有没有试图融入社区?有没有努力建设 和谐社区?”

  陈语气激昂地说:“有一年旅游,我从泰国经老挝回中国,一路北上,一路感叹,因为我看到那些国家当地百姓本来 民风淳朴,日子不富有却乐天安份,而我们某些同胞却在当地开毫不协调的夜总会、色情发廊,把坏东西弄过来!文化应相互 包容,但不要用不良的东西侵害原住民文化。”

  陈在读杭州大学时所修专业是财政金融管理,课余时间,他梳头、拉网般地通读了从1949年到1989年的主要 党报党刊。"我一直保留着对历史的兴趣、对探求真相的执着。这样的兴趣,让我在做南岭项目的时候,想到帮社区建立博物 馆,把林场近50年的历史,通过

老照片、文字、实物、口述历史(我们专门派出访谈员去约谈村民)、影像资料、图画等展 现出来,让社区的人,能正视、珍视他们的历史;让小镇后来的人不致于失去文化的根;让过客置身于历史氛围中,了解社区 。通过采集工作,开发者也加深了对社区的了解和对本地的感情。”

  让新与旧有机融合

  “我追求一种可从地面上自然生长出来的生态旅游和建筑形态开发。”陈旭军说,“在国内外行走的时候,我总是痛 感我们的旅游开发有时是一种恐怖主义。那种对资源涸泽而渔式的毁灭性利用,居然成了公理。我们不辨美丑,大量地毁坏文 物,建造假古董。我们铲除原有的乡土植被,种上洋树洋花。我们把大量游客拉到自然保护区,赶走飞鸟走兽。我们陶醉在豪 华、奢侈的想象中过着富人生活,却掩盖不了内心的贫穷。我们所谓开发,基本上在化神奇为腐朽!”

  “如果你认为建筑是有生命的,你就必须持一种尊重。”陈给我看他亲手拍摄的图片。他说,乳阳林业局这个社区形 成是有历史的,从1958年到现在,建筑形式上基本上属于没有设计师的乡土建筑,夯土墙,砖瓦房,也有砖混的;小院, 排屋,也有棚棚户户的杂房,也有改革开放后全中国城乡大量涌现的贴

瓷砖、马赛克的“小方块”。

  “看上去美吗?谈不上。很有特点吗?单就建筑形式说,比比皆是。到南岭后,我们陆续了解了林场建立到现在的故 事,对那些响应党的号召,拖家带口,钻进深山老林,吃苦受累无怨无悔的林场职工,怀着深深敬意,从他们身上,可以找到 父母辈的影子。这部艰苦奋斗的历史,是属于这个社区的,它融合在山山水水,在建筑里,在书上,在老照片里,在人们口头 ,在我们心里。这段历史是值得尊重的。因而,我们也尊重作为历史承载物的建筑,要研究探讨如何科学保留。前几天法国一 批人类学家、艺术工作者、记者来南岭,看到这片老房子,都表现出浓厚兴趣。在这里,他们触摸到了历史的气息。”

  “旧招待所的改造是我们一个尝试。改造工程预计花300万左右,完全可以起一个更好的宾馆。但我们从尊重历史 ,尊重建筑生命出发,重新设计,在保留结构的基础上,让它焕发第二次生命,成为让人眼前一亮的橙屋酒店。这样,将来这 片社区,也就是新南岭度假区,不是一个在摧毁旧世界基础上产生的新天地,而是旧中有新,新中有旧,新旧有机融合,有人 文历史、有故事的社区。 ”

  社区要主宰自己的命运

  2005年3月17日,法国文化年南岭系列项目“愚公不移山”开幕。第一个作品是法国艺术家马修的“孩子们的 永恒乐园”(Children'sEternalGarden)。由当地孩子们亲自轮流掌管外国艺术家为他 们设计的森林乐园。那天从广州等地一下子涌来很多文化人,和社区居民一起,共睹盛况。孩子们很高兴,感到山窝窝里的家 乡南岭是值得自豪的地方。法国驻广州总领事丹尼尔感慨说:“这是中法文化年最感动人的项目!”

  “有人问我,你们为什么要花钱搞这些事情?真正的生态旅游,要在自然保护、社区发展、效益三方面达致一种平衡 。其中社区发展这一条,往往为发展商所漠视。社区利益受到侵害的事例,比比皆是。我听说某省水电站库区移民,失去了世 代耕作的良田,生活水平比过去反而大幅下降,部分甚至沦落到以拣水电站的垃圾为生。如果说一个项目,只富了发展商,不 能造福社区,让社区居民有所得益,那么这肯定不是成功的项目。”

  “关注社区发展,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如我们坚持的优先雇用本地职工,增加就业;优先采购本地原材料,扶植当 地经济;社区参与规划、发展一些项目的经营、管理……更重要的是,树立社区主宰自己命运的自信。”

  “我期待持续不断的文化艺术交流,能激活社区,让南岭与外面的世界建立某种互补的联系。”

  他在各种场合,执拗地列出一连串问题,拷问他的“南岭同胞们”:

  第一峰新开公路毁坏了大片珍贵的高山矮林,你怎么看?

  附近山上还有人偷猎野物,供某些人满足口腹之欲,你怎么看?

  你希望南岭成为一个人头济济、车水马龙的“旅游区”吗?

  你希望南岭的青山绿水间,竖起一幢幢和城市面目雷同的高楼大厦吗?

  你希望南岭成为一个每晚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娱乐场吗?

  南岭作为华南虎的保护区,却几十年没有见到野外活体了,为什么?

  南岭作为广东植被最好的原始森林区,河床却常是石底朝天,你怎么看?

  你知道为什么城里人喜欢到南岭来?南岭美在什么地方?

  最后他一言以蔽之——“南岭是南岭人的南岭”,“你们不应该是旁观者,你们是主人。”

  “知行合一”才能安身立命

  陈旭军的公司会定期开办沙龙讲座,请学者给员工、社区居民、孩子们讲课;一个小型图书室,定时向社区开放,有 些书他打算挑出来与孩子们一起读,再由他们赠送给更遥远的山里孩子;正在建立一个社区艺术团和博物馆,将展示从195 8年到现在的小镇历史轨迹;女艺术家沈远与当地妇女合作,准备出一本《女人的南岭史》。

  陈旭军正在看描写圣雄甘地的一本书,他特别喜欢里边一句话:“甘地在塞瓦格兰姆静修院提倡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 不仅要容忍彼此的差异,还要由衷地重视、欣赏这些差异。”

  前不久他请来国内著名古建筑保护专家、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考察南岭,陈教授背后善意地称他为“理想主义者”。 陈得知后把这个头衔修正为“实用理想主义者”——他说知行合一才是科学的发展观,才能安身立命。他曾担任过某国有银行 地方分行的“第二把手”,清楚地知道“做事,更要成事”。他追求的是自然、社区和商业愿景均衡并肩的等边三角形。

  “我最崇拜的人之一就是杰斐逊!”陈旭军说。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杰斐逊是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音乐家、 收藏家、科学家、外交家、发明家、园艺家,而“实用理想主义者”一词本是杰斐逊提出的理念。“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 ,没有理想,何以带领心气迷茫的国民高歌猛进?没有科学态度,何以实实在在地强国富民?”

  陈在南岭的办公室后面有片树林,那是他的“有交叉小径的秘密花园”,是他的“维也纳森林”和“瓦尔登湖”。每 每漫步其间,他总有久别重逢的美妙感觉。难怪他写的博客(包括他拍的瓢虫、鸢尾花和紫背天葵)都有种山河大地的不尽禅 意,有着对自然和社区的深深热爱与谦卑——

  “请允许我短暂地梦想一下:青山绿水之间,人们从容地生活,他们经过的时候,动物不像现在这样惊惶失措。人们 从城市来到这里,徜徉于大自然之中,焦躁的心灵获得平静。他们可以练

瑜珈、冥想,可以登上广东第一峰看日出,可以骑着 自行车,在两边开满野花的山路上兜风。社区的老百姓脸上总是挂着纯朴的笑容,当你走过他们家门口的时候,会热情地递给 你一根刚煮熟的玉米。夕阳西下的时候,远处好像传来钟声,一行人字形的白鹭在酒店对面的山林中飞过。河里又有了鱼、虾 和螺蛳,有孩子们在水里嬉戏,欢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