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探险:陨落的生命之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11:14 《法律与生活》杂志 | |||||||||
本刊记者/李云虹 五一黄金周期间,休闲与郊游成为那一时段人们生活的主旋律。然而北京女孩宁倩,年仅27岁的生命却止步于徒步 穿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的途中,送她远行的母亲没能品味到她胜利归来的喜悦,却换来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凄。
2006年5月10日,阴雨绵绵,在一片阴郁的空气中,宁倩的父母以及亲朋来到了位于昌平区十三陵附近的景仰 园公墓,在这里为消逝的生命——宁倩举行了小型的纪念仪式,以此告慰她离去不久的在天之灵。 父母的恸哭以及亲朋的啜泣之声,一时间,在景仰园公墓的上空弥漫开来。 库布齐沙漠这几个字也将永远铭刻于宁静父母的脑海之中,因为在那里,他们失去了最爱的女儿。 背起行囊去探险 “库布齐”实际上是蒙古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弓上的弦。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六大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仅流动沙丘就占80%。多样的地质环境和特殊的气候 ,造就了这里绚美而绮丽的自然风光。近年来,它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探险旅游爱好者前来探险旅游,渐渐成了探险者超越自我 的神往之地。 2006年4月4日,在水木清华山野穿越论坛上,网名为单飞的网友发出一个“徒步穿越库布齐沙漠”的帖子,号 召自愿参加从七星湖至夜鸣沙,直线距离达三十八公里的徒步探险的网友同往,预计探险的时间为三天,费用采用AA制的方 式。 帖子一经发出,立即产生回音。宁倩是第一位回帖报名的人。随即,linger、小龙、小刚、灵芝、野骆驼等人 也尾随其后,表示愿意同往。但因经验较少,加之体能状况不清楚,宁倩被列为替补。 在前去库布齐沙漠之前,宁倩作为替补队员出现在名单中。2006年4月23日,在穿越库布齐的准备活动——云 蒙山拉练当中,一天轻装穿越20多公里,宁倩表现出了较好的体能状况和很好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被转为正式 队员。 经过云蒙山的实战拉练,自发组成的沙漠探险队——“单飞队”队员名单最终确定下来了,在这份名单中,赫然出现 了宁倩的名字。 2006年4月30日晚上,一行12人的“单飞队”带着执着的梦想由北京南站出发了。5月1日下午14时左右 ,“单飞队”来到了内蒙的乌拉特前旗。 5月2日上午6时“单飞队”准时拔营,8时在附近牧民处雇到一头驮水的骆驼。骆驼驮了所有人的水,约120升 。14时左右,“单飞队”全体队员已徒步约13公里。此时,牵骆驼的牧民想要返回了,于是队员们赶忙卸下水,并将水分 在各自的背包里,牧民及那头骆驼随即返回。21时,宁倩与大家一起吃晚饭,睡觉前还与同帐的女孩聊天、唱歌。5月2日 全队徒步共行进15公里,顺利完成了原定计划,而且当时全队队员的精神状态都非常好。 5月3日,由于天气转阴,天亮得较晚。全队队员于7∶30出发,由小刚在前面带路,继续按照原定计划和路线前 进。当天天气较为凉爽,经过一日两夜的消耗,大家的背包有所减轻,因此行进速度较快。 由于男队员们背负了较多的公共物资,单飞、野骆驼、小树、小龙等人落在队伍偏后的位置,小刚、linger、 小妖、小雪走在队伍前列。宁倩、灵芝、深蓝、小廖走在队伍中间。所有队员都在视线范围之内,相隔不远。 上午的天气时阴时晴,全队队员基本每行进1~1.5公里就休息20分钟左右,中午12点以后,气温逐渐升高, 大家渐渐显露出疲态,下午13点左右进行休息调整,简单补充水和食物(GPS显示,此时距离夜鸣沙15.8公里),全 队计划再走1.3公里后午休,直至气温降低。 下午14时左右,灵芝,宁倩、深蓝正在接近休息点,灵芝距离休息点约30米,宁倩紧随其后,linger在休 息点处发现宁倩步伐混乱,立刻喊灵芝帮助宁倩卸包,同时linger下坡接包。宁倩说了一句:“我的包不重”。灵芝还 是卸下了宁倩的包递给linger,在卸包后,宁倩快步跑向休息点,到休息点坐下后向左侧歪倒。 消亡的生命之花 宁倩的博客,粉色的背景下,清晰可见这样的一段话:“徒步长线,就是这样,无论你准备多么充分,总会有意想不 到的事情发生,这也像人生么?好像也总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 就在第一天顺利地按照预期计划进行的过程中,一场灭顶之灾正一步步朝他们逼近。 当灵芝快步跟上宁倩,并与小刚一起,将她扶起,宁倩嘴里还含糊不清地说了几句话。将宁倩扶起后,她双眼半睁, 嘴里发出“哼哼”的声音,身体发烫,脉搏急促。当时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中暑,我们迅速搭起凉棚,防止她直接暴露在阳光中 ,一边给她扇风,掐人中虎口,按摩太阳穴,一边用湿纸巾、湿毛巾和花露水擦拭其身体、面部、颈部、手心、脚心,为她降 温。我们试图用少量淡盐水喂宁倩,宁倩无法下咽,我们被迫停止喂水。此时打电话向110、112以及别的队伍求助。 14∶30左右,宁倩突然停止呻吟,主动呼吸随之停止,嘴唇变白,脉搏微弱,且时有时无。掐人中与眼眶均无反 应,替她取出隐型眼镜,滴眼药水,眼睛无反应,瞳孔开始扩张,小便失禁。我们一部分人电话询问了几位医生之后,开始用 人工呼吸和胸部按压对宁倩进行抢救,另外一部分人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渠道报警及求救,并告诉了警方和其他队伍我们 的GPS方位。 16∶00左右,宁倩瞳孔放大,脉搏十分微弱。单飞接到当地政府、公安、卫生部门的电话,得知他们正在组织救 援队伍。有的队员开始低声哭泣,但大家很快稳定了下来,都坚信宁倩还有希望,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一直继续。16∶40 左右,小刚联系了宁倩的家人。 5月4日凌晨4∶30左右,单飞在做人工呼吸时,发现人工呼吸难以继续,宁倩的额头已变冷。10分钟之后,无 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进行人工呼吸,中医告诉我们,宁倩的脉搏已经摸不到了。4∶45,我们停止了人工呼吸和胸部按压,有 些队员开始哭泣。 从5月3日14∶30至5月4日凌晨4∶45左右,人工呼吸和胸部按压从未间断,共持续14个多小时。 4∶55,天色渐亮,一支救援驼队到了,救援队的医生给宁倩打了强心针。医生随后确认宁倩已死亡。队员们抱头 痛哭。医生告诉我们,他们驼队营救途中有警员受伤骨折,耽误了一些时间。单飞将宁倩死亡消息通知了宁倩的父母。 5∶30,大家开始整理宁倩的遗体,擦净她的面部,整理衣着。为了防止宁倩的遗体在运送过程中受到损伤,我们 用两条睡袋将其包裹,然后放入我们制作的简易担架,将担架固定在骆驼的一侧,另外一侧利用若干个背包平衡宁倩遗体的重 量。然后整理了营地,很多东西我们没有心情和能力带走,就地掩埋。 这份事后“单飞队”队员们的记录,再现了当时营救宁倩的种种场景,长达14个多小时的人工呼吸和胸部按压是当 时队员们惟一能做的事情,但这并未能挽留住宁倩渐渐削弱的呼吸。2006年5月4日,宁倩离开了这个令她牵挂的尘世。 缅怀宁倩的声音 2006年5月4日清晨,曾经在IBM工作多年的汪洋(化名)的手机多次响起,“公司内一位名叫宁倩的年轻员 工在参加沙漠探险自助旅游时不幸遇难……”,汪洋以前IBM的同事给他发来了这样的信息。尽管汪洋已经离开IBM多年 ,但听到这个消息仍然抑止不住“心痛”。 汪洋告诉本刊记者,他的同事告诉他,宁倩年轻、有活力、喜爱大自然、积极向上、勇于挑战自我,身为知识产权法 律部的一名行政人员,在朋友和同事口中亲切地称作“小倩”的女孩离开了他们。 在宁倩的博客中,她这样写道: “我身边的人都知道我要去穿越沙漠了,除了领队,没有一个人认为我应该去,有的压根儿觉得这种自虐行为不可取 ,有的,特别是和我一起爬过黄草梁的人觉得我没有这个实力穿越。搞得我越来越郁闷。我说“放心吧,我肯定能活着回来” 。 但她终究没有能踏上回家的路途,一颗年轻的生命长眠于一望无际的沙漠之中,与沙丘和绿洲为伴。 IBM公司的工作人员还专门为宁倩制作了一个网页,悼念他们的“小倩”: 一个快乐,刚强,有着阳光般笑容的女孩子,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小倩,我们都记得,在办公室里,你为大家默默奉 献的辛勤;小倩,我们都记得,在NewYearParty上,你作为05Club的成员,为大家带来快乐的纯真笑容; 小倩,我们都记得,生活简单而又快乐的你,总是那么关心朋友,你总是说“好东西要大家分享”。 你的父母再也见不到他们的乖女儿花样的面容,我们再也听不到我们的亲人银铃般的笑声, 我们相信,小倩,你一定是微笑着步入天堂,所以,请一定要走好,一定要放心,安心的去那里找到自己的幸福,也 请你放心,大家会代你照顾好你的父母。希望你在天堂,也能有我们一样得相亲相爱。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6年6月上半月刊) 相关专题:法律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