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角隧道穿越“天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14:43 上海文广集团颠峰之旅 | |||||||||
记者 李舒云 新华社记者 坚赞 杨寿德 摄像 施军 肖飞 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关角乡的关角隧道,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虽然列车以百公里的时速穿越这条长4010米的隧道,仅仅只需2分半钟,但就是这2分半钟的穿越,却浸透了几代铁道官兵的汗水与鲜血。今天,我们的摄制组就要带您走进这座被誉为穿越“天梯”的隧道,走近那些无怨无悔守卫隧道的子弟兵。
离开鸟岛,颠峰之旅摄制组沿青藏线一路驶向天峻县,沿途海拔不断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虽然是6月天,但远山有积雪,阳光下依旧是白皑皑的一片。海拔 3800米的关角山,巍然、冷峻,像一个孤傲的守护神,横在天俊草原和柴达木盆地之间,修建青藏铁路,它是必须逾越的天堑。 “关角”,在藏语里意为“登天的梯”,由于地质情况复杂,关角隧道工程在1958年开工后,几经磨难。1974年 3月,铁道兵第十师集结两个营的兵力,在关角山展开会战。这里年平均气温只有0度,最低温度达零下37.5度,即使七八月施工还必须穿棉衣。再加上洞内严重缺氧,施工人员时常感到胸闷无力,甚至昏厥倒地。经过艰苦施工,关角隧道终于在1978年顺利通车。 (郭俊亨:那时候咱们部队,都是军事作风过硬,纪律严格嘛,那时候你想当逃兵是不可能嘛对不对 / 那时候生活大米饭有的,高压锅没有嘛,就那个锅还都蒸不熟米饭,半生的,米饭就是那样吃的。馍馍也是蒸不熟的嘛,对不对,有的稀饭啊,再有菜吃的是压缩菜和罐头。) 今年56岁的郭俊亨老人原籍山东,是青海海西州天峻县退休干部。20岁时参加青海铁路一期工程建设,是修建关角隧道的一员铁道兵。为了建隧道,老人说当年同一部队的50多位战友都牺牲了,其中30多人葬于天峻烈士陵园,每年清明,他都不忘来看看老战友们。 (郭俊亨:现在所以我每一个清明节,我一个都不拉掉,我给他们去扫墓,看望他们。就等于看看他们,回想回想过去。) 如今,关角隧道兵站对面的公路边,有一片残破不堪的土坯墙,山坡上还有一连串荒凉的土窑洞,老郭说,这里就是他们当年修隧道所住的地方。 (郭俊亨:这营房不是公路的西边嘛,公路西边你看那个土房子,那就是我们的住房。刚开始是帐房嘛,帐房大风吹的不在了,就吹走了,然后最后就用土搭的墙,垒的房子嘛。) 今天,守候着这条咽喉隧道的还是一群年轻的子弟兵,与郭俊亨老人相比,年轻一辈的守卫生涯显然少了几分穿通天堑的惊心动魄,但不可避免地依然品尝着生活的清苦和寂寞。单调的军旅生活中,体育锻炼成了官兵们最重要的休闲。摄制组为此与官兵们展开了一场球赛,群峰山峦间响起了难得的笑声。 由于常年与外界隔绝,找对象成了困扰驻守关角隧道的官兵们的最大难题。巧的是,这一天有人给副中队长介绍了一个对象,她的到来立即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夏磊:副队长今年多大了? 副中队长:今年,79年的,27。 夏磊:27岁了,也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时候了。那么在这关角隧道执行任务,接触女性的机会蛮少的哦。 副中队长:一般接触机会就是休假,一年休假两个月,接触一下。平常就是自己站在岗位上吧,很少有机会。所以这次正好是休假期间,我们领导出于对部属的关心,给我介绍了一个,今天刚见面,对。 夏磊:今天刚见面,看出来了,兰花还有点害羞,直接就面对我们的镜头,难为你了。但是呢,真的是我们希望,能够成就你们一段美好的姻缘。说说你对我们副队长的第一印象吧。 兰:挺有军人气质的,其他嘛再看看今后表现了。 临别前,小战士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电视镜头,向远在千山万水之外的父母报平安。在他们声声殷切问候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份深深的思念和依恋,而在守卫隧道的日子里,他们唯有将这份思念和依恋深深地埋在自己的心头。 (军1: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在这边也很想你们 军2:我会在这里好好干好自己本职工作。 军5:阿爸阿妈,我在这儿挺好的 军4:站岗值勤是保卫国家,风吹雨打都不怕。 军6:在这个大家庭,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亲如兄弟,感情非常好 军7: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在青海这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自己学的东西也不少 军3:在这个山上,我一点都不后悔来当兵,希望你们不要担心。) 播出时间:6月16日——6月30日 东方卫视每晚6点30分《东方新闻》 上视新闻综合频道每晚22点30分《新闻夜线》 敬请收看! 相关专题:上海文广集团巅峰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