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15:12 上海文广集团颠峰之旅 | |||||||||
这应该是回忆青藏之行的最后一篇了。离开那里已整整一个星期。七天,正好让我正式回归到原来的生活,也真真符合了以前一个曾在藏北无人区呆过30天的朋友说过的话。 在那30天,他说,真的是仿佛参透了人生,觉得一生不过如此,有了天,地,白云,蓝天,够了。在那里,首先是身体感到不适——身体好象与心神与世界都分离,就让你什么欲望都没有了。欲望没有了还想干什么?呼吸新鲜空气,看着干净的一切,不用洗澡,也
可是,那个聊天的夜晚,他笑笑说,回到上海,一个星期,一个星期我就又回到了我,什么繁华都适应过来,奖金少一分心里也觉得不爽…… 其他人如何?又能如何? 心内许下的“种成一棵大树”,暂时完不成了;变成碎片的记忆,尽量用脉穿起,希望至少还是完整的一片叶。 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听起来,震撼仅次于沱沱河。它们海拔相差不多,都是4千6、7,也都是用来吓唬队中异动分子的名字,谁不听话,就有人吼一句:把她扔到可可西里、沱沱河! 白天进入可可西里时,一直顺着平坦笔直的大道,两旁是戈壁荒原。天,竟亮得十分惨白,要戴墨镜才能睁眼看四周。不远处,青藏铁路就与这公路平行,铁轨多高架,一个个桥墩,一个个桥洞立在它身下。后来,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那个不到20岁的藏族小男孩告诉我们:桥洞,是为了让藏羚羊迁徙时顺利通过而专门架设的。 在这中国最大的无人区,在“美丽的少女”怀抱里,那些可爱的小羚羊正带着惊恐生活着。无论是拿枪的偷猎者,还是开车的仅仅带着好奇只想探头看一眼的游人,都给它们带来变化,破坏了它们熟悉的宁静,令它们一时无法理解与适应。 车子越接近保护站,那些光秃秃竖在路边的保护牌就看得越清。周围确实什么陪衬或陪伴都没有,牌子们只是孤零零地站着,上写:动物是我们的朋友。 有些地方,你不亲身到达,永远也无法理解过客与乡人的巨大不同。不到可可西里,也永远不会理解人之间的道不同,途亦殊。 如今,来到建在公路旁边的索南达杰保护站,干净的一座白色小平房:一间休息室,一间展览室。门前一块平地,立着旗杆。旗座下放着一个“羊头”骨。我们顿时被它吸引,忙和白色有角的大“羊头”争着合影,心想这就是藏羚羊了。有人还把“羊头”抱起来体验,放下去时,它背朝公路,显然反了。 保护站的藏族小伙一直在一旁眯眼看着,最后,走过来说:“还是把牛头调过来放吧。” 牛头?! 他笑了笑。 小伙来自玉树,娃娃脸,黑,脖子上一道道纹,痕迹很深,更黑。问他为什么来这里。他疑惑地看我,眼神质疑着我的问题。 “喜欢藏羚羊吗?” “恩。喜欢!” “是志愿来的?” “恩。” “这里有羊吗?” “有。” “你们养的?还是救来的。” “救来的。” “吃什么?” “奶。” …… 他的简短答语让我不知如何问下去。小伙子来这已经6个月,按他的说法,他将在这里呆3年,连同其他两位工作人员。那两位中,一位是闻名于世的老站长才嘎。 “带我看看羊好吗?” 小伙子看看我,脸上有犹豫的表情,但还是点了头。我们绕到房子后,一片草地被围栏围住,他用手指过去,透过栅栏缝,见一只小羊背着我们卧在草丛中。 “啊……”我的惊喜声还没有啊出来,他狠狠拽了我下,瞪住张着嘴缩着脖的我,凶了下。他轻声警告:“小声点!” “小声点,别吓到它。”他又轻声说。 “噢。可以拍照吗?” “拍吧,小声点。” “噢。” 当晚,5位同仁留守,我们开往沱沱河。 一路翻看2005年三联出版的《亲历可可西里——10年志愿者讲述》一书,看到索南达杰与18名盗猎分子在冬季的殊死搏斗,最后中弹牺牲,眼泪就在墨镜里打转。这位藏族干部12次进入可可西里,本意原是为了考察草地资源,希望为所在的治多县早日致富寻求出路。不想在调查中,看到大量藏羚羊被捕杀,皮毛被剥掉,血肉裸露,于是索南达杰精力大转,成了动物的护佑神,直至被杀---离开人世时,他手中还扣着手枪的扳机。 有人说,在可可西里很多自发保护动物的人都是藏族,这或与他们信仰天地平衡,不杀生,追求万物和平共处的信念息息相关;也许还有他们自然而生的爱护之心,高原动物那原始的奔跑状,实在让人喜欢。 这时忽然想起藏族小伙,也想起他眼里的我们。 当我们步步逼近可可西里,新奇的看动物,拍羚羊,他怎么看呢?不解?平静?还是觉得我们跟当地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关系?以前没有,拍照的时候没有,以后也很可能不会有。那时,我深深感到我们的不同。他与动物、高原的情谊又岂是我们浮草的探望就能指手可及的?这时,说什么又有什么用?我在想,对高原,到底是我们在知识上无知?还是在信念上无信?两者差距如此大。 相关专题:上海文广集团巅峰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