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三一总裁掀博客公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15:40 新民周刊

  不管如何收场,被几篇博客文章打乱了既定进程的凯雷收购徐工事件,都将成为中国国企改革、公司并购乃至对外开 放的典型案例。当然,它也是博客发展的典型案例。——中国经济时报总编辑包月阳如此评价这起“博客公案”。

  撰稿/李泽旭(记者)

  2005年10月25日,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被美国凯雷投资集团以3.75 亿美元约合3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85%的股权。这是私人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EquityFund) 在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控股权收购(Buyout),也是迄今在中国实现的最大一宗私人股本交易。

  7个多月过去了,徐工并购事件还在等待商务部、国资委等部门的审批。然而,就在徐工痛苦的热盼中,进入2006 年的6月,一盆凉水兜头向徐工、凯雷浇了下来,这起收购事件因为几篇博客引发的口水大战而注定不会平静。

  迅速引爆的博客口水战

  挑起“事端”的是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

  2005年6月10日,中国

股权分置改革的第一家试点企业——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高票通过,困扰中国股 市十多年的股权分置问题自此改写。2006年6月19日上午9时54分,无锡亿利大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川大委托三一 重工,通过网络交易形式代为抛售了100股三一重工法人股,中国证券市场全流通大幕由此正式开启。

  作为三一重工的领军人物,向文波站在了股改的风口浪尖,扮演了“中国股改第一人”的角色。

  就在人们在全流通这个舞台上审视三一重工、审视向文波的时候,向文波再出惊人之举,把自己抛上了另外一个风口 浪尖。

  6月6日,向文波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出了一篇名为“战略产业发展的主导权是国家主权”的言论。

  向文波在文中对战略产业的管理现状表示担忧时,用不到两百字说,“对美元变态崇拜,引进外资在某些政府官员中 拥有‘神主’的地位,战略产业受到美元的侵害。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徐工集团的改制,在经营层的强力主导下 ,明确排斥‘内资’,被海外资本低成本收购,便是典型案例。美国工程机械企业大多承担大量军工产品的制造任务,中国人 想看都没有门;而我们却拱手相让,令行业寒心!徐工是共和国工程机械行业几十年的成就!”

  虽然向文波在文末口出重言,“我在这里提出‘战略产业发展的主导权是国家主权’的概念,目的是想唤起大家的产 业保护意识,因为:卖什么都可以,但‘卖国’不行!”但是,这段隐含在一千多字文章中指向明确的议论,依然被湮没于浩 如烟海的博客当中。

  对于这篇言论,许多人认为,这是向文波炮轰徐工并购案的伏笔或者说是序幕。真正的第一发“炮弹”是6月8日发 在向文波博客上的《三亿美元,三一能否收购徐工?》。

  这篇言论中,向文波认为“徐工被外资收购不是简单的产权交易问题,而是工程机械这一战略产业发展的主导权之争 !”

  徐工并购事件已经发生7个多月了,就等着商务部、国资委的审批即可瓜熟蒂落,向文波在此时提出质疑似乎有些没 头没脑。向文波将其解释为“无意之中看到一些报道,让我有话要说。”“××××报《谁享受国退洋进盛宴》一文,将三一 热切希望参与徐工改制的愿望描述成一个阴谋:‘三一重工准备借合作拖垮徐工,其动机就是让徐工晚改制三年,无奈之下, 徐工决定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国际投资者’。三一不但梦想未能成真,反而背上了‘将徐工逼走海外’的黑锅!”

  向文波将自己的博客行为解释为反戈一击,并抛出一个问题:全盘接受凯雷方案,并加价30%,三一能否收购徐工 ?

  之后,向文波连续在自己的博客发表了《徐工并购:一个美丽的谎言!》、《徐工不能被外资收购的四大理由》、《 对徐工拒绝三一收购理由的回复》、《徐工闯关推演》、《徐工为何要刻意粉饰并购方案》等一系列文章,猛烈炮轰徐工并购 事件。

  6月10日,向文波对徐工并购事件炮轰的博客被媒体发现并报道,经济界、博客群一片哗然。之后的两周时间内, 向文波在新浪的博客点击飙升到50万次以上,在搜狐的博客点击也升至17万次以上。

  与徐静蕾新浪博客在8个月时间创出4000万以上点击量相比,依靠秘书3月份在新浪、搜狐开博,依靠秘书输入 每一篇在纸上写好的博客,向文波的博客似乎并不足为人所道。但是,向文波在短短的半个月掀起的经济博客大浪却远远超过 了徐静蕾。

  “凯雷·三一·徐工三国演义”、“徐工收购战,三一、凯雷谁将获胜”、“上市公司总裁能不能写博客”、“博客 门引爆外资并购大讨论”……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开辟专题进行跟踪,各大名“博”也纷纷在自己的博客上进行评论。一个名为 响云霄的博客也于6月15日同时出现在新浪和搜狐的博客上,这个亮出徐工职工身份的博客以《傍徐工龙头“大牌”,施三 一小鬼伎俩》开篇,以平均一天两篇以上的速度对向文波的博客予以回击。

  加上各大财经媒体的跟踪报道,向文波掀起的博客公案轰动效应一时间被无限放大。

  并购VS国家安全

  就在舆论大噪,尚无人看出结果之时,身处漩涡之中的徐工集团突然发布消息,付健、黄健两位董事辞职,身为徐工 集团总经理的付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对徐工改制有不同的看法,他强调引资并不是徐工改制的唯一途径,还有其 他的选择。这一插曲令这段博客公案更显迷离。

  在一片热闹声中,向文波炮轰徐工收购事件透出的到底是什么,是大嘴炒作,还是言之有理?

  向文波认为,作为专门的制造业,它是国家的基础。另外它是我们国家军事根据地的基础,因为军事根据地有很多的 军事设备、军事技术与我们的机械制造技术是相通的,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包括徐工、三一,只要是国家需要,我们是可以为 国家生产军事装备的,我们是可以应用于军工事业的,它对于国家的竞争力、产业安全关联很高,我们国际上的同行企业都多 多少少承担了军事产品的制造。“徐工是国家战略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决不能被外资控股!这是我最核心 的观点。”向文波说。

  向文波解释说,为什么我现在来谈这个问题,实际上有几个大的背景:一是出于现在我们国家缺乏产品安全意识,因 为一系列的教训引起了我们政府和老百姓的关注,有关产业的安全问题。另外是发生了很多事情,我认为是作为我们中国人, 或者是一个企业界的负责人对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考,比如说我们的海尔在美国收购美国的家用电器公司,我们的中石油收购美 国的石油公司,美国国会否决了,说是影响了它的产业安全。美国政府有如此强的安全意识和产业意识,我们中国人,是不是 应该想一想这些事?第二,西方国家现在对中国技术封锁,武器禁运,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解决,我想中国要成为创新型的 国家,要完成产品制造的转变,我们要依靠谁?中国创新型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要靠我们自己,靠钱是买不回来的。第三, 我们要搞全球化,全球化讲的就是产业比较优势,一个国家有没有资格参与全球化,首先要考虑这个国家有无具备比较优势的 产业,否则必将成为全球化的牺牲品。徐工所处的这个行业我很清楚,这是有优势的产业。现在很多国外的产品进不到中国的 市场,我们这个产业是拥有足够竞争力,这是未来中国提升全球竞争力的本钱,从这个角度来讲,并购是正确的,我认为这种 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缺少的。另外一方面,

中国经济现在是高度依赖于对外出口,外贸程度已经达到很高,这里面为主体的优 势就是外资企业,最多占60%。绝大部分是由外资企业实现的,那就是某种意义上中国的企业并不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我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和安全角度来讲,这些都是必须引起注意的。

  向文波的担忧并非一己之见,外资并购我国装备制造骨干企业的动向已引起有关专家警觉。2005年12月,国家 发改委体改所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高梁发表论文指出:“近年来一些地方把吸引外资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国企 改制的主要途径。在地方政府鼓励下,跨国公司乘机加紧并购我国各地方的行业排头兵企业。他们廉价收购我国骨干企业的优 质资产、独有品牌、核心技术和制造能力,将其纳入合资企业,最后逐步迫使中方退出,最终达到消除潜在竞争对手的目的。 ”

  不过,针对徐工的具体情况,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权威人士在回复国家有关部委的咨询时说,“徐工机械公司目前主 要生产压路机等产品,属通用机械工业,而非‘重大装备制造业’,而后者才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真正要对外资并购有所限 制的行业。”

  徐工集团副总经理王岩松也公开表示,虽然外资并购徐工,与国家经济安全无涉,但作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 业,我们仍然对外资并购有可能引发的行业损害做了全面防范。事实上,与凯雷合作不但不会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造成行业损 害,相反,还将增强徐工的竞争力,更好地发挥起龙头企业与境外大型跨国公司抗衡的作用。

  徐工并购事件与国家安全是否相关,目前并无定论。不过,向文波的“搅局”似乎也并非添乱。一位经济界人士的看 法是,“向文波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引起了一片争论,也并非坏事,这个话题早一点说总比晚一点说要好。”

  股价VS信息披露

  6月10日起,向文波的博客公案引发震动之后,赞誉之声,反对之声,甚至谩骂之声不断,向文波因此一度关闭博 客上的跟贴。反对面在驳斥向文波观点的同时,提出了两大质疑:向文波此举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影响三一重工股价的炒作,作 为上市公司总裁这种言行属于违规。

  12日向文波在博客中继续撰文称三一集团愿再加价1亿美元,以4亿美元收购徐工。当日,三一重工股价大涨5.54 %。13日,G三一和徐工科技双双触及涨停:徐工科技收盘价5.64元,涨幅9.94%,换手率高达8.47%;G三 一最高涨幅10%,收盘涨幅为8.29%,收盘价为11.75元,换手率高达8.72%。。

  15日,出于三一重工的股价异动,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三一重工出具说明性公告。公司在公告中称向文波的观点 是一种博客行为,表达的是个人对徐工改制的看法,尚未上升到实质性推动阶段,且是三一集团对徐工集团的收购意向,而非 上市公司“G三一”。

  对于炒作

股票的质疑,向文波说,这种说法有一种是误解,还有就是有人刻意把矛盾的焦点转移,看过我博客的人都 很清楚,到现在为止,都不是交易问题,都是在讨论。从商业的股票炒作来讲,我说是没有价值的,在我提出这个问题之前, 我们集团已经在很多的场合正式地提出我们不会减持我们的法人股,并且我们只会象征性地减持100股,我这个炒作没有意 义。三一的股票在11元左右跳动,这个股价持续了很长时间了,我这个博客实际上也没有造成三一股价的大幅波动,徐工的 股票会涨,一种可能是通过这样的讨论,使整个投资者理解了行业的投资价值,原来这种价值是被低估的,通过讨论使它的价 格回归价值,但是说炒作是说不通的。

  博客——一个新兴的私人话语空间,一个可以向任何地方、任何人敞开心扉的个人世界,当它和一个上市公司的总裁 联系在一起,当它的内容关乎了两个上市公司前途甚至命运,博客似乎已不仅仅是一个说话的平台。向文波挑起的博客公案引 起的震动效应让人们触及到一个新的话题,一个原本属于私人的博客是否触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身为上市公司的执行总裁,在网上发表博客,在网下又约见记者,向文波代表的是个人还是公司,他是否过界了?

  向文波称,我觉得符不符合信息披露的规定,关键还是内容讲的是什么?(代表个人还是公司)这个是很难界定的, 不是说美国上市公司领导都不能开记者招待会,记者都不能写博客,关键是你写的东西,是不是违反了一些原则,是不是属于 应该披露的内容,这是关键。实际上我提出三一能否收购徐工是一种假设,是一种讨论问题的方式,如果谁把它理解为三一现 在已经出价了要去买徐工,或者履行了法律程序,双方已经在谈了,这是有偏差的。但是我作为一个总裁,我说话同样也是负 责任的,因为我不能乱讲,我所说的是有依据的。

  日前,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有关人士表示,这个问题当然属于信息披露范畴,博客绝对不是私人日记,也是媒 体形式的一种,上市公司总裁从某种程度上是公众人物,向文波的个人观点变成一个公众话题,事实上对股价造成了波动。关 于博客这种新的信息载体应该如何使用,上市公司高管如何在博客上自由发表观点的同时,又不违背信息披露准则,值得关注 。“至少,向文波博客风波,就是一个新的案例。”

  针对向文波博客现象,有一种观点认为:法规不完善、监管不严是产生信息披露不规范的首要原因,而目前网络技术 突破了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的瓶颈,而相关处罚力度的不足,公开谴责等处罚标准过低使违规信息披露的成本显得过于廉价。

  向文波掀起的博客公案还处于进行时,一切都未有定论。

  “不管如何收场,被几篇博客文章打乱了既定进程的凯雷收购徐工事件,都将成为中国国企改革、公司并购乃至对外 开放的典型案例。当然,它也是博客发展的典型案例。”中国经济时报总编辑包月阳对此这样评价。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