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冷眼旁观“透明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15:40 新民周刊

  4个中年男子在全透明的环境下生活12天,这本身并不新鲜。但当这4个人是擅长搞怪的老外、一室一厅一厨一卫 的透明舱又如此华洋杂陈时,上海的市民一下子被这种表演所吸引。

  撰稿/金 姬(记者)

  澳大利亚UDC(UrbanDreamCapsule,“都市梦想舱”)组合在上海的“互动真人秀”,虽然是 艺术向商业的“妥协结果”,但至少给观众带来了欢乐,也让国人了解到“行为艺术”(PerformanceArt)原 来可以如此贴近大众。

  艺术探索VS商业运作

  UDC的表演源于10年前的墨尔本国际艺术节。当时,街头表演艺术家尼尔·托马斯(NeilThomas)应 邀在当地一家著名的百货公司内进行表演。他提出在玻璃舱内进行表演的创意,而后和相识十几年的安德鲁·莫里什(AndrewMorrish) 、尼古拉斯·帕帕斯(NicholasPapas)以及戴维·韦尔斯(DavidWells)组成UDC,在全透明环 境下完成16天“马拉松式”的表演。

  UDC创始人尼尔认为,他们的表演介于“表演艺术”和“

行为艺术”之间。前者的形式都一样:观众来到剧院、坐 下、帷幕拉开、演员表演、谢幕、观众离开;而后者和街头艺术则完全是敞开和互动的。“对于我这类表演,一方面通过即兴 表演和观众互动,一方面又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封闭空间,所以很难准确界定,我更倾向于称之为公众艺术项目(CommunityArtProject) 。”

  UDC的“处子秀”在1996年取得巨大成功,开创了澳大利亚历史上街头艺术表演团体被提名并获奖的先河。有 趣的是,除了墨尔本国际艺术节和澳大利亚戏剧界授予UDC荣誉之外,墨尔本市还给这个组合在营销领域的突出贡献颁奖。 因为UDC的演出虽然免费对公众开放,但他们在16天内吸引了25万观众,无疑为表演所在地Myer百货公司做了无形 广告且招徕不少生意。

  由此看来,以“艺术表演”为内容的UDC,自创立之初起就难逃商业运作的命运。从1998年到2002年,UDC 依次到比利时的根特(Gent)街道戏剧节、英国的伦敦国际戏剧节、加拿大蒙特利尔的美国戏剧节、澳大利亚的珀思(Perth) 国际艺术节、美国芝加哥的木偶节、爱尔兰的戈尔韦(Galway)艺术节、巴西圣保罗的英语文化艺术节进行表演,UDC 再也没有获得任何有意义的艺术奖项。

  谁在“大开眼界”?

  UDC这次在上海以“大开眼界四人组”的名义在新天地南里进行演出,处处透着商业味:6月20日至7月1日表 演期间的饮用水全是某品牌赞助;太极和有氧操是某个运动会馆鼎力支持;拉面和小笼包表演是某中国酒家的广告;6月23 日的法国色拉示范是某外国餐厅的主意……纵观UDC的所有活动,大多都带有新天地内各大商家的名号。甚至6月30日的 观看世界杯活动,与其说是UDC的表演高潮,不如说是玻璃舱对面大屏幕的吸引力。

  那么,除了商家的获利和UDC本身知名度的上升之外,“透明生活”的这种表演对于普通民众究竟有何意义?来自 香港的策划人张佩恩(CheungPuiYan)女士认为:“UDC表演的初衷就是让沟通无界限,不管语言、种族、地 域,大家都能从小小玻璃舱里找到快乐的源泉。”四人在玻璃舱中的一举一动几乎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来往公众的视野中,除了 安装磨砂玻璃门的

卫浴间。烹饪、洗澡等日常生活行为,经UDC四人一捣鼓,瞬时拥有了令人捧腹的喜剧效果。观众还可以 通过短信或email与表演者进行交流。

  UDC创始人兼创意总监尼尔曾学过哲学,也曾是一名专业演员。为打破传统交流方式的限制,尼尔创造了一种新的 “语言”。他说:“听说这个表演的人,以为它不过是让人窥探别人的居家生活,或者以为我们有裸露癖。他们抱着这样的想 法前来观看,最后却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表演,与我们互动。透过UDC实现这种对话和交流也是我们的初衷。”

  无论如何,这个夏天,UDC以夸张的哑剧表演方式给玻璃舱外的中国观众带来许多欢乐。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