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周末专题 > 正文

“奶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10:12 南方新闻网

  本报记者王轶庶/图朱淑萍/文m

  阿兰,湖南人,高高的个子,话语像一颗颗脆豆子从嘴里蹦出来。她是来深圳应征做“奶妈”的,也是“奶妈”中给 自己孩子喂奶时间最长的。儿子半岁,长得肥嘟嘟的。阿兰一有机会,就从随身的包里拿出儿子的相册看,也给她周围的人看 ,情不自禁地说:“多可爱!”相册后面写着一行字:“细心呵护,别当玩具!”这话是公公写的,阿兰撇撇
嘴说,“我公公 婆婆以为我把儿子当玩具来着。”

  呆在家里和公公婆婆“过不去”,阿兰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应征做“奶妈”。她是看了有关“奶妈”阿霞的报道后知 道这回事的。阿兰说这样“既能

为人民服务,又能赚钱”。但她拒绝直接面对镜头。“我老公同意我做(奶妈),但是他担心 会被认识我们的人指指点点。”阿兰现在举家居住在深圳,丈夫是位老板的私人司机,工资不高,但是有“地位”。

  和阿兰不同,另一位叫阿玲的却急于上镜。严格来说,阿玲并不是“奶妈”,而是记者采访当天撞到的应征者,挺着 大肚子来的,怀有8个月的身孕。推出这项服务的深圳某家政公司的董事长朱凤莲说,这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你们能不能帮我呼吁一下。”阿玲摸着肚子,表情呆滞地说。她看上去很年轻,但她说,自己已经有了个3岁的孩 子。两年前,她离了婚,撇下家中的孩子来深圳,结识了一个男子。可这个男子在她怀孕后又抛弃了她。没有人愿意雇大肚婆 工作,回家又会被人“戳背脊”,现在只有当“奶妈”,才能养活自己,阿玲这样表示。

  记者看到,阿玲的手腕上被人刺了一个名字,膝盖还有一块很大的伤疤。她的故事令人伤心,遭遇让人同情,但谁敢 请这样一位“奶妈”?

  对应征做“奶妈”的女人们来说,较高的收入是最实际的理由。

  阿梅是带着两个月大的儿子来应征的,陪她一起来的还有老公。两口子来深圳10年了,阿梅做过服务员和小电子厂 的工人,每月收入都在几百元上下打转。面对记者的提问,阿梅和老公不太说话,只是表示说,既然一次可以赚到几年都赚不 到的钱,他们愿意试试。他们的儿子一直安静地睡着,醒了也不闹,只是乐呵呵地笑。在场的妈妈们毕竟都有爱子的天性,轮 流要抱这娃。第二天,阿梅要去医院体检,一家三口出动。阿梅说,孩子带在身边放心些。

  由于孩子才两个月大,阿梅的奶水质量好,特别受雇主认可,才来第二天,就有人跟她说好了8000元的月薪。可 就在当天下午,老家传来消息,说阿梅的爸爸因意外过世了。阿梅哭得很伤心,带孩子走了。

  “奶妈”中的明星,是牵动这个故事的阿霞,24岁,年轻漂亮,很活泼,走在大街上像个学生妹。

  可能是见媒体多了,阿霞回答问题很流利,而且已经不太谈收入问题了。其实,到目前为止,找到雇主的“奶妈”只 有她一人。阿霞选择的雇主,家里条件并不太好,每月只能给她2000元,而且只能雇佣两个月。朱凤莲强调,他们是本着 做好事的意思,只收取了雇主1000元,另外补贴给阿霞1000元。

  记者问阿霞,现在的收入会不会跟她预计的有出入,这样安排好不好?阿霞欢快地表示,这是我自己的决定,主要还 是为了孩子好,“一见到那个孩子,我就决定这么做了。”

  记者采访的几天,阿霞一直待在公司里。她说她已经在雇主家和孩子待过了,“但他们家很小,我得睡在走廊里。” 而且这两天雇主的孩子生病住院了,现在她暂时待在公司,每天等雇主取奶。

  谈到未来,阿霞是这样规划的,做完“奶妈”后,留在深圳,做看护、月嫂什么的。

  面对记者的采访,奶妈们都很大方,相比之下,雇主就低调多了,多数人拒绝面对镜头,接受采访也很勉强。等着他 们挑选的阿兰则跟记者商讨“奶妈”就业的前景,像是半问半答地说:“好多白领只想给小孩喂上三四个月的奶,既要保持身 材,又要上班,你说,那些隆过胸的女人是不是就不会有奶水了?”

  阿霞她们现在最介意的是“奶妈”这个称呼。她们表示,旧社会才这么叫,我们也得改一个称呼。“你们帮忙想想。 ”说起这事,阿兰热心地凑上来说,“像我们阿霞这么漂亮的,叫奶妈?多难听!”

  20岁的阿燕是听了婆婆的建议后来应征当“奶妈”的,自己的孩子才两个月大。一进公司,她一直在哭,阿霞很有 经验地开导她:“既然来了,就好好做……”

  24岁的湖北女子阿霞是“奶妈”中的明星,自言在深圳打工近6年,做过文员,高中毕业,还参加了大专自学考试 ,选择这份职业,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阿霞每天把奶水存放在

冰箱里,等雇主来取。由于雇主的孩子生病住院,她现在暂时呆在公司里

  每个“奶妈”都要经过体检才能录用

  梅的丈夫抱着自己的孩子陪妻子参加“奶妈”的训练

  习给婴儿按摩是“奶妈”的一项基本训

  起自己的孩子,前来应征“奶妈”的湖南女子阿兰充满了幸福感 来源:

南方周末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