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藏铁路通车专题 > 正文

青藏铁路设计师谈工程两次下马原因(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14:41 新浪嘉宾访谈
青藏铁路设计师谈工程两次下马原因(实录)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副董事长丁原臣(中)、总经理助理林兰生(右)和青藏铁路卫生保障部部长朱桐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聊天视频

青藏铁路设计师谈工程两次下马原因(实录) 丁原臣谈铁路建设者的喜悦与辛酸 青藏铁路设计师谈工程两次下马原因(实录) 丁原臣:毛主席曾为青藏铁路睡不着觉
青藏铁路设计师谈工程两次下马原因(实录) 林兰生谈青藏铁路工程两次下马原因 青藏铁路设计师谈工程两次下马原因(实录) 冻土防护考虑到50年后气温升高一度
青藏铁路设计师谈工程两次下马原因(实录) 朱桐春介绍青藏铁路医疗保障四大难题 青藏铁路设计师谈工程两次下马原因(实录) 缺氧使一些青藏铁路建设者心脏移位
青藏铁路设计师谈工程两次下马原因(实录) 野生动物通道安装视频监控网络

  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
藏铁路即将开通。6月29日上午,新浪主持人马骧特邀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副董事长丁原臣、总经理助理林兰生和青藏铁路卫生保障部部长朱桐春做客嘉宾聊天室,与网友分享建设青藏铁路的亲身经历。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马骧: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您光临新浪宽频直播间,主持人马骧向你们问好。除了通过电脑互动之外,还可以通过手机登录3g.sina.com.cn,在移动中我们共同参与和嘉宾的沟通。

  今天我们青藏铁路的系列访谈进入到了第五期。我们今天请到的嘉宾可谓非常专业,他们分别从青藏铁路的总体设计及一期、二期的建设,以及青藏铁路建设中的卫生保障,这三个方面给我们解读网友心中的疑惑。

  接下来非常高兴为大家介绍今天到场的嘉宾: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副董事长丁原臣,欢迎您。坐在丁老师左手边的是原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院长,现在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总经理助理林兰生。坐在左手边是青藏铁路卫生保障部的部长朱桐春先生,您好朱老师。

  今天我上来就介绍了,三位有各自不同的领域,都是专家,在网友这方面对于青藏铁路最早的设想及建设中的一系列的情况、取得的成绩及遇到的困难,以及在建设中卫生保障的情况都有浓厚的兴趣。先看一下网友在留言板上的留言。

  网友:今年五一期间我去了新疆,铁路沿线风光非常美,我非常希望能够到青藏线上走一走。

  主持人马骧:感觉从宣传和报道来看,青藏铁路的建设非常不容易,因为在那个地方建设这么大工程肯定有很多付出。我们知道丁原臣副董事长作为青藏铁路工程一期和二期建设者,很早接触了青藏铁路线,现在7月1日马上就要开通了,您此刻的心情如何?

  丁原臣:我是一名铁道兵的老战士,1975年我和铁道兵七师的数万名战友来到青藏高原,参加青藏铁路的一期建设。2001年我又和中国铁建数万名员工再次来到昆仑山脚下,参加青藏铁路的二期建设。主持人问到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怎么样。说实在话,青藏铁路“七一”就要全线通车了,我作为一个建设者,胜利的喜悦和心酸的回忆交织在一起。此时此何,难以用我的语言来表达我激动的心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使我想起与我一起参加一期建设时候的战友,他们还有的长眠于昆仑山脚下。我想对他们说“铁路修到拉萨了,我们的愿望实现了”,几代人半个世纪的青藏梦终于圆了。

  青藏铁路的勘察设计施工经历了半个多时即,其中“三上两下”,历经了磨难,从计划经济的传统管理方式和施工方法,到现在科学技术为先导的整个建设过程,表现了中国铁路建设者的发展史,这一页必将载入史册。

  谈到这个问题,就我在一期和二期的建设过程当中的工作生活一些情况,再感受一下。在一期建设的时期,青藏铁路的外部环境大体上是和二期有共性的。高寒,年平均0度以下,半年的冻土期,风沙大,有统计平均每年80天以上八级以上的大风,可以说几乎天天下午要起风。缺氧,一期建设虽然海拔比较低,3000米左右,但是同样缺25%到30%的氧气,做饭要用高压锅,动力开不动,供氧不多。那时解放牌能拉4吨东西,能拉3吨就不错了,屁股冒黑烟,就是因为氧气不够,燃烧不够。再就是缺菜,没吃的,吃压缩菠菜、压缩芹菜,吃一两顿甜滋滋的,感觉到很新鲜,时间长了大家确实是不是个滋味。

  主持人马骧:您说的是哪一年?

  丁原臣:70年代。

  主持人马骧:那时在铁道兵第七师。

  丁原臣:33团。缺维生素,通讯那时军队与外界隔绝,方圆200公里左右,柴达木盆地都是盐水,没淡水,所谓有点淡水也就是下雨以后临时积存那么一点水。缺水。

  主持人马骧:那时您多大?

  丁原臣:那时我30岁左右。

  主持人马骧:身体怎么样?

  丁原臣:那时身体还能抗凿。

  主持人马骧:那时您和您战友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高原反应大不大?

  丁原臣:反应很大。举几个例子,当时我们战士们有一个顺口溜,“白天兵看兵”,因为没有人,都是铁道兵,清一色穿军装,看不到其他人。“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高原天空很高,天空很灿烂,不像北京污染很严重。

  主持人马骧:您说第二点我很有感触,2005年我走过青藏线,没有走到拉萨,但是也走了大部分全程,晚上看星星我印象很深刻,晚上头疼睡不着觉的时候出来看星星,很有意思。

  丁原臣:确实天空很高,很亮、很明,给人的感觉海阔天空。“风刮石头滚”,刮大风的时候,石头都在地上滚,在工地施工沙子刮在脸上很难受,特大风都要戴着风竞。“昼夜似冬夏”,早晨晚上温差太大,甚至相差30、40度左右。这是顺口溜表示当时外部的环境。

  缺水这个问题我举个例子,像33团,全团的官兵施工用水和工程用水就在泉吉这个地方弄泉水,非常珍贵,开始派兵站岗,不得别人侵犯,就靠这股泉水。正是由于了这股泉水,铁道兵七师33团的团部就设在这里,因水而设,靠这股泉水。这股泉水供全团的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后勤专门组织了水龙车队,往工地上送水。送水也是有限的,当时33团担负着127公里的线路,铁路线是这么长,走汽车就得走200公里,便道拉水的距离。供应连队的生活用水,当时我们的战士、干部在基层,送去的水倒在脸盆里,洗完的水依然在那儿,中午回来再次洗脸,晚上洗脸,或者再洗一次脸,再洗脚,或者再洗衣服,最后也不能倒掉。最后怎么办呢?等到水车再来,有水了,才能把脸盆里的水倒到院子里集体的一个铁皮箱里、蓄水池。干什么?储存在那里,打煤饼。

  主持人马骧:我明白了。

  丁原臣:知道打煤饼,就是冬天要烤火,打煤饼要用这个水。我们今天讲循环经济,保持生态平衡,讲究厉行节约,青藏线水的问题就是一个生活循环的圈子。

  主持人马骧:我看到有网友听到丁原臣副董事长介绍他们当时70年代中期在刚上青藏线的时候的经历,好像听起来很遥远,其实现在想想也就是昨天的事。

  丁原臣:对,很近的。

  网友:您在所在的铁道兵那时去进行的建设,建设内容是什么?为现在的青藏铁通车做了哪些工作?

  丁原臣:那时我们执行的任务是,1973年的时候,毛主席他老人家接见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要求青藏铁路往上修,进拉萨到准噶尔,他老人家就坚决地说青藏铁路要再次建设。而且在部队动员的上面,上级是这么说的“毛主席说了,建青藏铁路没有钱拿我的稿费,为青藏铁路他老人家睡不着觉。”你想一想他老人家那时候在全国人民心目当中的伟大形象,他老人家的一声号令,我们这些当兵的能说什么?那是坚决执行、坚决照办,让他老人家睡得觉,我们的身躯献身也要把青藏铁路建设好。何况那是一个燃烧激情的岁月,提倡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讲二话。所以,我们在青藏铁路建设当中铁道兵一期的精神是什么?我们当时总结的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还有一个“特别能忍耐”,高原风沙大、艰苦、缺氧,特别能忍耐。四个“特别”。所以,去年神舟上天,我听到他们有这几句话,我说他们这几句话是我们当年修青藏铁路时候就有,神六用上了。

  主持人马骧:不同行业有同样的精神。

  丁原臣:现在进入二期,青藏精神总结的,铁道部把它归纳了一下,叫“挑战极限,勇创一流”,这个也很扣主题,这是二期的精神。在当时燃烧激情的岁月,提倡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应该说四个“特别”还是很准确的。

  网友:我对当初的建设情况也是很感兴趣。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青藏铁路通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