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青春总有永不改变的东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15:42 中国青年杂志

  选题策划-《中国青年》第一编辑部

  统筹-本刊记者亓昕

  2006年4月24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将第十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授予了以下10位青年。

  他们是: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某部政治委员丁晓兵;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柳林镇马头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花二军、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徐涛;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齿轮压缩机公司齿轮加工组组长徐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

  卡森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张金;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舞蹈演员、艺术总监邰丽华;

  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庆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萨罕乡副乡长吾斯曼江·司马义;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某部连长高晓飞。

  “五四”的内涵是青春,而这是10个凝缩了青春里所有含义的名字——光荣与梦想、责任与奉献、奋斗与挑战……

  也许,在一个多元化时代,任何一种“青春方式”都应该得到尊重。然而,正如旗帜的意义在于飘扬过,青春的意义 又在于什么?今日之青春,还是《少年中国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里的青春吗?今日之青年,又该怎样度 过自己的青春?

  本期专题,我们在刘庆峰、陈化兰、徐涛、徐强、花二军等5位获奖者对自己青春的回忆中,试图在这样一个全新的 历史时代,重新去审视与定义青春的内涵,而我们在他们的陈述中发现:不管社会形态如何变迁,青春,依然按照其内在所固 有的精神逻辑与骨骼结构,强悍地自我生长;青春依然以其主流价值昂首于时代前沿;那些喷薄的激情,那些势不可当的创造 力,依然是青春本色!

  别让青春缺失责任

  采访-本刊记者李纯

  刘庆峰,1973年出生,中国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1999年起任科大讯飞公司总裁。

  刘庆峰和他的团队,在中文语音合成技术研究上做出了国际领先的成果,其InterPhonic中文语音合成系 统首次在合成语音自然度上超过了普通人发音水平,在2004年最新一轮国际评比中囊括所有指标第一名。科大讯飞在中文 语音产业化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1年,刘庆峰曾入选本刊“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位青年人物”。

  5月4日,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我起了个大早,有件重要的事等我去办。

  北京,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一眼瞅见那个清瘦秀丽的女孩,她的故事无数次在各大媒体上转载:2岁时,因高烧失去 听力,从此她的世界里再也没有了声音。顽强的女孩没有放弃,靠手语积极与人交流,又借曼妙的舞姿踩踏出最强烈的音符。

  对,你猜得没错,她是邰丽华,带领着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以美轮美奂的《千手观音》,感动中国!

  我们科大讯飞能做的,不仅仅是被感动。

  在主持人的提示下,我拿出一部手机递给她,里面嵌入了一份奇妙的“礼物”(讯飞研制的语音软件):“来,试试 看,希望语音科技能帮助你,它能帮你‘听话’,也能替你‘说话’。”邰丽华又惊又喜,飞快地键入一段文字,摁下播放键 。

  四周一片静默,在场的人都屏住呼吸,期待“奇迹”的出现。3、2、1,几秒钟后,手机真的代“千手观音”把她 想说却说不出的话,大声地“读”了出来:“没想到我们的梦想今天真的将要在这里实现……”那声音,宛如天籁。

  “焦点访谈”的摄像机忠实地记录下这一画面,我激动得心潮起伏,多年来,讯飞全体员工一直把“造福广大聋哑同 胞”视作最大的心愿之一。没想到在“五四”青年节这天,我能与邰丽华聚首,以这样一种方式在各自领域里发出时代的最强 音!

  “让中文语音技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做到国际领先,把中文语音产业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这一理想从科大讯飞 成立开始延续至今,历经考验,却从未磨蚀光辉。

  有人说我们是最幸运的一批大学生创业者。1999年11月11日,我和其他5位中国科技大学的同学凭借自己亲 手研制出的中国第一台“能听会说”的中文电脑软件,一举获得668.85万元的技术股权奖励,被大家认为是为有着“大 学生创业年”之称的1999年画下的完美落幕符。同时也为中国在国际人机对话技术领域赢得重要一席——只要会说中国话 ,就能非常方便地用语音控制电脑和畅游因特网。

  “少年得志”“知识精英”,是一时间社会给我们的定语。风光背后的挫折与迷茫,鲜有人知。

  面临的第一个艰难抉择,就是“专心做技术”和“自己开拓市场”之争。早在1997年,在恩师王仁华的带领下, 我们就成功研制出“人机对话”的电脑。外省一家公司看中了它的前景,买断了这一技术,按合作协议,他们控股并负责经营 ,我担任总工程师。

  短短一年后,我们发现“交出经营权”是个错误的决定。对于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如果企业最高管理者不懂技术 发展的规律,就会缺乏研发战略,市场开拓也会没有前瞻性和连续性,产业会逐渐失去主导方向。”

  我们果断作出决定,亲手经营。大家将已经出让的技术又买了回来,我个人借了10万元入股,并出任总经理,从此 就踏上了一条百倍劳心十倍劳力的道路。那一段日子,快乐饱满又“度日如年”,租借民房办公,过年前没钱发薪,我们宁愿 以自己的名义借钱也要给员工发工资,让他们过个团圆年。

  我们的执著赢来了社会各界的信任与支持。1999年6月,我们的注册资本金仅为300万元,4个月后,公司资 产升值为5000万元,正式改组为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公司后,一共融到了3000多万元资金。

  但是,融资之后,我们的销售收入并没有迅速跟上,股东当然希望能尽快收回投资、看到效益。有股东开始敦促我们 ,去做一些“系统集成”之类的活儿,那样来钱更快。我们咬牙顶住了压力,因为我们深知,根本的提升之道,在于核心技术 与核心产品的突破。

  有句话说得好,“聪明人是能将危机与挑战转化为机遇的人”。就在那段时间,我们提出了“语音平台战略”,让熟 悉行业应用的、有开发能力的厂商在他们的系统和产品里进行推广。2000年底我们就开始由“亏”向“盈”的方向转换, 到2001年6月,与我们一起合作的厂商达到100多个,联想、Intel、科技部火炬计划、上海复星都参与投资…… 2003年,科大讯飞终于实现了盈亏平衡!2004年与2005年的税后利润分别达到1000万与2000万元。

  不久前,我们提出了2006年的财年目标,计划“年销售额达到2亿以上,利税总额4000万元以上。”

  短短7年间,科大讯飞由几个学生创办的小公司实现了市场份额占80%。我们的梦想不止于此,我们期盼从“国内 第一”飞越到“全球第一”。竞争对手很强劲,IBM、微软、Scansoft,这类拥有雄厚的资金和一流研发队伍的大 公司,都对语音市场虎视眈眈。但有两点,讯飞比他们优胜:一、我们更专注、更心无旁骛;二、在中文语音市场方面,我们 更自信。举最近的一个例子,2005年,讯飞推出的口语评测系统使得计算机可以代替专家对考生普通话打分并加以反馈指 导,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和专家评分几乎一致的水平,该系统被教育部专家评价为“我国推广普通话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技术创新 ”“飞跃性的革命”……

  语音技术,听起来很神秘很遥远,其实它已经深深“嵌入”你周遭的一切:拿起电话,拨通银行、保险、电力、电信 公司,你收听到的语音报读正是我们技术的结晶。

  如果你好奇于“人机对话”将如何改变未来的生活,请让我勾勒如下画面:

  高速公路上,您驾驶着一辆小轿车,可以优哉游哉地点播自己想“听”的“书”,“车载数码听”将根据您的指令, 把事先存储在里面的文本文件转换成声音文件,进行朗读;回到家中,您对着声控电视喊一声,CCTV8,精彩的电视剧将 应“声”而来;您还可以抱着毛绒玩具与之对话,不论唐诗宋词,它都对答如流,因为它的“大脑中”已经植入了我们的语音 芯片……

  这不是神话,是经过奋斗后能够实现的美妙图景。

  成功无他,成功就是超级理想主义者与超级现实主义者的结合。

  记者:假如你的青春成长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中,你还会选择像现在这样度过吗?为什么?

  刘庆峰:具体做的事情,也许有所不同。因为对年轻人而言,青春的选择是多元的,是不断变化的,但有一点是不变 的,那就是无论我身处哪个时代,始终会按照有价值的方向去努力,还会在一种主流价值观里,通过努力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 。

  时下许多年轻人,用“残酷”“郁闷”之类的词来形容青春,以消极颓废甚至对抗的方式来度过青春,这样的做法于 己无补。他们应该看到,现在比当年更好的一点是主流价值观所包容的方向越来越多了。年轻人首先应想到如何在社会、家长 所认可的主流领域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脚踏实地又能顺势而为,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记者:不管时代怎样变迁,你认为青春里永不会改变的内核是什么?

  刘庆峰:激情、创新与活力。还是梁启超那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一个时代,如果青年丧失 了蓬勃的精神面貌,社会就会失去向前的动力。

  记者:你的青春有什么遗憾吗?你所看到的身边年轻人的何种状态,令你感到遗憾?想对他们说什么?

  刘庆峰:我有一个遗憾,如果在我硕士毕业时,整个语音技术的发展或者说语言产业需求的到来,能够再往后延3~ 5年,我就不会那么急地投身于企业了,我会抓紧时间出国,到世界一流的大学读博。因为你要了解世界,就必须融入世界最 主流的国家,知道它在怎么思考。

  现在有些年轻人,最让我感到遗憾的一点是责任感的缺失。我常引用美国大片《蜘蛛侠2》里的一句话,“你的责任 越大,你的能力就越强。”责任意味着能力,当蜘蛛侠不愿承担责任时,他就没有了法力,对我们来说也一样。其二,还有些 年轻人急于享受生活。现在我们的祖国还是个资源相对贫瘠的发展中国家,要过上美好的生活,就得靠脚踏实地的奋斗,要先 付出才能收获未来,而不是靠抱怨社会和亲人给予自己的不够多。

  我的青春没有虚度

  采访-本刊记者亓昕

  陈化兰,生于196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

  她所主持的实验室,系统开展了我国禽流感流行病学检测和研究工作,为疫情的预警预报、防治策略、诊断试剂及疫 苗研制与使用提供了全面的科学依据。

  我进入大学在学校欢迎新生的活动上问我们系书记的第一句话是:咱们学校有几个硕士招生点?

  我是怀着不大情愿的心情上的大学,因为对当时的我来说,兽医这个专业,无非就像我们村里的赤脚医生那样,到左 临右舍去看看生病的鸡鹅猪马什么的。所以我才问了这个问题,希望自己能逐渐改变自己的职业方向。

  我所就读的甘肃大学兽医系是很强的,等到真正学进去了,我体会到了兴趣和快乐。大学4年过得简单极了,按照现 在的观点我其实挺“落后”的,是典型的“一好学生”,就是除了学习好,其他的活动都不太上心。可能在现在的大学生看来 ,我那时的大学生活也很乏味枯燥,但是我丝毫不觉得,因为我所有的心思都用在自己的学业上——那也正是我的兴趣所在。

  22岁大学毕业的时候,比我年长11岁的哥哥认为对一份工作来说,这个年纪太年轻了,似乎很难胜任。我想了想 ,觉得确实如此,于是很自然的,继续攻读了兽医的硕士学位。

  和本科4年不同的是,读研过程中我已经在做比大兽医专业相对专精的病理学研究了,导师对我的评价是“对知识内 容的理解很讲究”,也就是说我特别善于理解老师讲课的精神,这样使得学习很有效率。

  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题目叫做《双峰驼肝脂肪瘤的病理研究》,这个选题与双峰驼肝脏上的一种病变研究有关。为 了采集样本,我去了环境艰苦的内蒙古阿拉善右旗,虽然很苦,但那种从实验室里走出去的实战经验太宝贵了,这也是我在读 研期间的最大收获。

  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都是永无止境的,研究生毕业后,我继续攻读了传染病学与预防兽医学博士。本科获得的是高等 教育的基础知识,研究生期间获得的是专业知识,到了博士,我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或者说,我找到了自己终身为之努力 奋斗的事业。随后,旅美期间,我饱吸了3年,直到确信我的归来会使中国相关课题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的时候——我回来了 。

  看我的履历,很多人都觉得是我一步步预先规划好的,其实不然,我倒没有早早地为自己预设过一个多么远大的目标 ,但是,我对阶段性的目标很看重,比如考研、读博这些都是阶段性计划,我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做到最充分的好。这样, 整个青春以及人生就会按照自身的成长规律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

  现在,我已经坦然而且骄傲地认定自己的职业了——我就是个兽医。从不认可自己的专业到以此为事业、成为这个领 域的专家,从青春年少到现在青春渐远,我可以骄傲地说:我的青春没有虚度。

  记者:假如你的青春成长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中,你还会选择像现在这样度过吗?为什么?

  陈化兰:我想我会的。可能我的青春不见得丰富多彩,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事事都去参与。在人生 的每个阶段都要为自己排序,哪一个最重要?这个最重要的,要心无旁骛全情投入。

  记者:不管时代怎样变迁,你认为青春里永不会改变的内核是什么?

  陈化兰:青春对一个人的成功以及生活至关重要,我认为对自己的定位、对人生的规划是青春时期最重要的课题。这 就要求年轻人应该具备判断是非及权衡利弊的能力,因为是这两种能力指引你关键时刻作出正确选择。

  记者:你的青春有什么遗憾吗?你所看到的身边年轻人的何种状态,令你感到遗憾?想对他们说什么?

  陈化兰:(毫不犹豫地)没有遗憾!(笑)

  我身边的年轻人也都很棒,在我看来他们都很奋发向上。倒是在国外的时候,有些慵懒的外国年轻人令我觉得有点遗 憾,我觉得他们很不可理喻,我甚至会担心他们的国家在他们的手上会怎样发展下去;回到国内,我非常欣慰地看到我身边的 年轻人那么投入于自己的工作,而不是把工作做为权宜之计,这就是青春应该有的状态。

  寻找与破译——生命“黑匣”

  采访-本刊记者李纯

  徐涛,1970年8月出生,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 德马普合作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科技部973项目“生物膜与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的首席科学家。

  “膜蛋白”位于生物膜上,体积微小,却在各种各样重要生物学的基本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 用、神经信号传导、免疫反应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等。对它的破译,有助于治疗一些重大疾病,甚至有助于开发新的能源……

  “膜蛋白”十分重要,但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它的了解依然很有限。当今世界,“膜蛋白研究”日益成为一个趋势 与热点,甚至被喻为“蛋白质科研高峰上的一顶皇冠”,而我有幸成为众多攀登者的一名。

  有人问过我,如何与这奥妙的生命科学结下不解的缘分?时光要倒溯到10多年前,本科期间,我学的是自动控制专 业,那时的我,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除了专业课程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拿来泡图书馆,阅读方方面面的书籍,不论是数学、 物理、生物学,我都读得津津有味。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生物体”是自然界最复杂的控制系统,它的结构组成如何?各 部分功能怎样?控制规律如何?……这些问题对我都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和诱惑力。

  于是,大学4年结束后,我作出了一个重大抉择:报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自动控制”专业经过多年 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已能解决许多实际生产过程的问题。而“生命”世界里千头万绪、异彩纷呈,像一个黑匣子,隐藏着 无数奥秘,去破译它,对一个喜欢迎接挑战的少年而言,多么激动人心!

  1999年,对我而言,又是个重大的转折之年。那时的我已在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学习了3年多,在导师 ErwinNeher教授(1991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得主)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后研究。1999年,我来到美国 华盛顿大学生理与生物物理系继续深造,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BertilHille教授。国外的实验室设备、工作待遇, 不能说不“优厚”,在这样的氛围内,28岁时我就在《自然神经科学》发表了一篇论文,又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提出了SN ARE蛋白的作用模型,在《细胞》杂志上发表。

  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身处于异国他乡的我,总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科学无国界”并不代表“文化的认同”, 我从小接受的是中华文化的教育,文化的积淀已在身上刻下烙印,做得再好,总觉得自己“是个过客,不是归人”。

  1999年10月11日,一封来自母校的信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时任华中科技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的刘献君教授在 信中写道:“我校的生命学科基础比较好,非常需要你这样的学术带头人。学校一定会创造最好的条件,使你能安心工作…… ”校长周济和其他校领导也都积极邀请我回来。这都促使我更快地下定了决心。就在第二年6月,我举家回国效力,海外求学 的经历让我更加明了,中国的发展需要基础科学研究的突破,而飞速发展的祖国也将为自己的科研事业提供最好的舞台。

  祖国给了我莫大的信任与支持。2000年,我被任命为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研究 所所长,同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4年9月,科技部审批通过973项目“生物膜和膜蛋白 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我任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说实话,将如此重大的科研任务交与我这样的年轻人,在科技部并不多见。

  是祖国给了我们年轻人施展才华的空间。我们也用积极的努力,来回报这份信任。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研究取得 了不错的进展,证明了一条新的调控分泌的途径,提出了囊泡分泌的钙离子敏感性能被蛋白磷酸化所调控。反映该项成果的论 文发表后,被特约评论文章评为“fascinatingnovelfinding”(新奇的发现)。最近的一项工作研 究了胰岛素两相分泌产生的分子机制,论文已经被《细胞代谢》(代谢领域里的权威杂志)所接受。还有其他许多工作,已经 呈现出很好的苗头。

  作为基础科学领域里的工作者,我常这样表述自己的观点:基础科学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保证基础科研马上能收到立 竿见影的效果。例如,1928年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10余年之后,才由英国的科学家将之用于医疗。1945年,弗莱 明等三人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时,距当初发现青霉素已经过去了17年。基础研究需要多年的积累,也许是10年、20年,也 许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造福人类。但为了那一天的到来,我们必须先沉心静气,在实验室里忙碌不停,也许是整个青春, 也许是长长一生,但我们乐于接受“黑匣子”的挑战。再辛苦也值得。

  记者:假如你的青春成长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中,你还会选择像现在这样度过吗?为什么?

  徐涛:我当然会。我还会选择在大学里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利用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去博览群书,寻找自己最感兴趣 的方向,一旦确定下来,就为这个方向而奋斗。

  人生总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要么是一个积极的心态,要么是一个消极的心态,为什么不选择前者,去做一些对社 会、对国家有益的事情?

  记者:不管时代怎样变迁,你认为青春里永不会改变的内核是什么?

  徐涛:寻找和确立自己的人生观。

  记者:你的青春有什么遗憾吗?你所看到的身边年轻人的何种状态,令你感到遗憾?想对他们说什么?

  徐涛:(沉吟片刻)没有,因为我过得很充实,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没有太多的想法。有人说,当科学家很辛苦, 很枯燥,没时间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但对喜欢这个行业的人来讲,辛苦并不是个问题。他热爱这个工作,那么沉浸其中的种 种,就像别人旅游、登山、滑雪一样,带来了莫大的满足感,他的身心状态可能非常饱满充实。

  我最替一些年轻人遗憾的,就是浪费青春。我不是反对年轻人有适当的娱乐,劳逸结合很重要,我读书时,为了爬华 山,也会挑灯连夜攀登。但“娱乐”不等于“浪费青春”,不等于“玩物丧志”,年轻人还是要把时间安排好,思考自己的人 生价值怎样才能得到体现,以及为了实现这些人生价值该做好什么准备。

  蚂蚁的青春,蝴蝶的遗憾

  采访-本刊记者陈敏

  徐强,1970年出生,沈阳鼓风机集团青年工人,创下了大型齿轮4级精度的全国之最,被国内外同行们称为“徐 强精度”。被企业破格晋升为最年轻的高级技师。他拒绝了外国专家3万月薪的高价聘请,坚持立足本土,报效祖国。

  18岁,在重点高中就读的我高考落榜。我父亲徐义铮是计算机硬件专家,姐姐也是大学生,都希望我复读,我偏偏 倔强地要走自己的路:在宾馆做过服务员、开过小饭馆、学过电器和

摩托车修理,每一行都干得不错,但是始终非我所愿。

  游荡了两年,1990年沈阳鼓风机集团技校首届数控大专班招生,我报了名,定了心,当名技术工人!毕业后,我 立即参加工作,中午一个小时休息,我花10分钟吃完饭,就自己钻研机床,半年出师,一年后在单位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二名 。

  2001年,集团准备从德国进口一台数控立式成型磨齿机,并让我验收、操作这台设备。我看了足足两寸厚的英文 资料。当德国专家来厂安装设备时,我发现德国专家输入的齿轮螺旋角有问题,坚持己见,对方终于认了错,说我是“Exp ert”(专家)。2004年,有客户要求生产设计精度为5级的大型齿轮,难度相当大。我天天闷在车间,最终齿轮精度 达到了4级。回访的德国专家都对此感到佩服。

  工作13年了,早上六七点我就出门,晚上八九点甚至深夜才回家,常常加班。有一次,我和两个徒弟为了一个急活 ,忙乎了三个昼夜,饿了吃方便面,累了就睡在机床上,嘴唇干裂得一动就出血……

  太忙了,对自己的家人就照顾不周。我的女儿11岁了,9岁之前她都跟爷爷奶奶住。两家就住在一栋楼的相邻两个 单元,但是我很少去探望。(说到此处徐强停顿了很久)有一次,我应邀去一个企业演讲,中途接到姐姐的电话,说妈妈心脏 病突发,情况危险,正在医院抢救……我挂了手机,手心里全是冷汗,腿在发抖,可是我能走吗?台下有那么多双期待的眼睛 !我硬是完成了演讲,下了讲台就心急火燎地往医院赶,耳边尽是救护车的嘀嘀声——幸好那次母亲平安,但这种痛苦,太熬 人了……

  所以,我对女儿没有大要求,不强求她走我的路,太累。唯一的希望就是她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人活一辈子,最怕 的就是憋屈自己的心,卑躬屈膝。

  我非常喜欢一句话: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蚂蚁勤奋,认真,我也这样,可是,我的生活却离“蝴蝶” 太远了。我原来爱游泳、爱打球,还是厂里排球队的主力二传手,随着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很少有心玩乐。我也希望拥有带薪 假期,周末去一个偏僻宁静的湖边,钓钓鱼,晒晒太阳,幸福一下,可现在满脑子都塞满了工作,想丢都丢不开。

  这种工作节奏让我不堪重负,甚至濒临疲劳极限,却又让我难以割舍。现在我的班组21人,整个团队都在为了一个 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那种迸发的能量是巨大的,也成为另一种催促我前行的巨大幸福。

  记者:假如你的青春成长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中,你还会选择像现在这样度过吗?为什么?

  徐强:我依然会安心当一名出色的技工。朋友说我“头脑简单”,我就是心无杂念,要干就干到最好。以前的产业工 人流血流汗,现在还得有知识、有智慧、有胸怀,工人也应成为一种高素质的复合人才。现在是我们展现才能的大好时机。

  记者:不管时代怎样变迁,你认为青春里永不会改变的内核是什么?

  徐强:我认为有三点。一是学习。青春是最好的学习时期,课堂上学习知识,社会上学习为人处世之道。二是要有基 本的道德准则和荣辱观。懂得尊重他人。三是无论身处什么处境,年轻就是资本,不要妄自菲薄,不要心浮气躁,不要近墨者 黑,不要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做你喜欢的事情,相信自己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记者:你的青春有什么遗憾吗?你所看到的身边年轻人的何种状态,令你感到遗憾?想对他们说什么?

  徐强:希望自己再多读点书,走得更稳更快;也希望自己多陪陪家人。

  现在我身边的年轻人,刚到工作岗位时有点茫然,对人际关系也讳莫如深,敏行慎言,处处小心。我觉得年轻人应该 个性张扬,有点棱角,即使显得桀骜不驯,这样才会出想法,出创意,把普通的工作都干得精彩!

  青春就是不甘心

  采访-万莹

  花二军,郑州市马头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1993年,26岁的花二军担当起马头岗村领头人的重任,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带领全村百姓开始了艰苦的创 业之路。经过十几年的奋斗,至2005年底,马头岗村工农业总产值已突破1.5亿元,人均年收入7008元,是10年 前的16倍。

  1993年,26岁的我是个天南海北做生意的“个体户”,跑长途运输,贩水果蔬菜,到南方批发服装,仗着自己 年轻力壮,不怕苦不怕累,只想着多挣点钱,让自己过上好日子。跟单位办好“停薪留职”手续的时候,我问过自己:下海做 生意,有风险,你怕吗?年轻人要敢闯敢干,有什么可怕的?别人能过得好,我为什么就甘心过穷日子?

  那一年春节,村里因为交不起电费,大年除夕的夜晚,马头岗村只能与黑暗为伴。看着村里黑压压的茅草房,我觉得 心里憋得慌。“都什么年代了,咱们村怎么还那么落后呢?”我是个不甘心、不服输的人,我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农村,别人 就能发展好,而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却要继续忍受贫穷?

  没有人来改变它,我来!我把这个想法第一个告诉了父亲。“不行!咱们这儿是郑州有名的‘北大荒’,这几年村里 换了五六任干部,人心散成一盘沙,你凭啥能耐啊?”没有想到的是,家里人的反对竟成了阻碍我的第一道难关。“自己在外 闯得不错,却不回村里带着大家一块过好日子,我怎么能甘心呢?”年轻气盛的我认准的事情,就是再难,再苦,我也不回头 。

  那一年,在家人的反对、村里人的半信半疑中,我走马上任。马头岗村毗邻郑州市区,又地处荒滩,我为此定下了“ 村南果套粮,村北挖鱼塘,村东建暖房”的发展思路。

  依然还记得冬天开挖鱼塘的战斗。没有资金,我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没有设备,我在寒风中走遍附近的村子去求人 借设备;没有人手,我拿起铁锹就上了工地。有时犯结肠炎的时候,我就坐在泥地里,用凉水下药。我完全理解祖祖辈辈沉寂 于沙土地的农民的观望态度,而我只有用事实来说服他们。当我带着车队,第一次带着自己喂养的水产品去交货时,全村老小 竟然放着鞭炮为我送行!那一刻,几乎成为我最难忘的一幕。1995年,我们村渔业产值迅速膨胀至600万元,我那世世 代代在黄河滩区挣扎的父老乡亲,第一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已经在马头岗村干了13年的村支书,在这里,我奉献了生命中最青春美好的时光,为这一方百姓谋到了幸福的生 活。可以毫无愧色地说,青春的岁月我是在汗水中度过的。每当我走在村广场的林阴道上,看着绿树掩映下由我设计的368 栋双层

别墅,听着从村北传来的机器声,我又像当年一样不甘心起来,现在的成绩又算得了什么?市场竞争如此残酷,我还要 再次创业,让马头岗再来个脱胎换骨!如果问我,人的青春应该怎样度过?我的回答只有四个字:百炼成钢!

  记者:假如你的青春成长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中,你还会选择像现在这样度过吗?为什么?

  花二军:会的。我是个不甘心落于人后的人,也是个百折不挠的人,认准的事情,我一定要坚持干下去。年轻时,我 的梦想就是带着大家一起致富,不管身处何种境地,这都是我为之付出而不后悔的唯一目的和唯一动力。

  记者:不管时代怎样变迁,你认为青春里永不会改变的内核是什么?

  花二军:奋斗。十几年的创业,我认定,奋斗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武器”。

  记者:你的青春有什么遗憾吗?你所看到的身边年轻人的何种状态,令你感到遗憾?想对他们说什么?

  花二军:这么多年,因为工作,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真是太少了,一度我甚至都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有时候为了顾 全大局,我不得不牺牲家人的利益,可以说,亏欠家人是我最大的遗憾。

  现在的年轻人常常不知道奋斗是为了谁,工作又是为了谁,这点让我觉得很遗憾。我常常告诫年轻的员工,奋斗和工 作是为了自己生活的需要,更是为了别人,为了社会,这是现代人起码的价值观。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