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刀锋之上的诉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15:42 中国青年杂志

  采访-本刊记者亓昕 图-张春良提供

  “2004年12月27日,星期一,清晨,一个上学的日子。

  天津塘沽区悦海花园小区,一名少年从24层高楼坠落。据楼下清洁工回忆,空中有人双臂伸开,两腿并拢,像鸟似 的飞了下来。

  ……从少年的遗体上发现了4份遗书,上面是4个不同的名字。其中,只有一个名字是他属于这个世界的标记——张 潇艺。

  警方判定,张潇艺系自杀。”

  这一段文字,是张春良所编著的《在网络上狂奔——一个少年的死和对一个产业的诉讼》的开头。

  少年自天而坠的那个上午,张春良正在案头记述他的第一本关于网络游戏的书:《网络游戏忧思录》。和大多数学者 一样,对于“千夫所指”的网游,他在这本书里以忧思表达了一个学人的存在;可是,那个上午之后,他换了种方式呈现良知 :行动。

  只有行动!

  震撼

  张春良一直从事社科类研究工作,对网络游戏的思索和研究,源于家人的泪水:家乡的一个表弟曾经品学兼优,因为 沉溺于网游高二就退学了,每天8小时泡在网吧里玩《传奇》,电话里的阿姨每次都泣不成声地向他求助……

  后来,周围的同事或朋友也越来越多地遇到类似问题,出于研究者的职业习惯,自2004年6月,他开始认真留意 起这个话题。所谓留意,在当时也只检索一些数据性分析或是国外的相关资料,但是,很快他就意识到,这是个庞杂而难缠的 “社会问题”。

  这之后,遭遇一位将他“打蒙”了的母亲,他的研究由此发生了质变。

  那是2004年9月,他正在离家不远的一家网吧探访。一位年过半百的母亲愁容满面地走进网吧,走向一个正全神 贯注盯着电脑屏幕的游戏画面、嘴里不停地喊着“打死他!打死他”的少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哀求道:“儿子,妈妈 求你了,咱们上课去吧,妈妈都找你一个星期了……”说完,号啕大哭。

  那一刻,张春良被轰然击倒:是什么使得一个母亲跪拜在儿子脚下?又是什么令少年如此痴迷?还有,当哭诉了七八 分钟后的母亲终于拉着儿子的手走出网吧时,又是什么使得站在一旁目睹这一幕的网吧老板面容冷漠?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网吧的,尽管后来每经此地他都绕道而行,然而,那个网吧却是他行动的原点:徘徊于从网 吧回家的途中,他作了一个决定:利用业余时间走访网吧,深入调查!

  北京、秦皇岛、广州、郑州、四川……接下来的日子,他走访了全国很多城市以及县乡的网吧,所到之处无不见那些 网吧乌烟瘴气泥沙俱下,那些少年烟酒齐上大放粗口。他的心越来越沉重,也越来越坚定。

  那一次,他正在某县城的网吧与一个13岁的少年闲聊(当时他正犹豫着要不要接过少年递过来的一支香烟),忽然 听到门口响起一片叫骂声,一个明显是母亲模样的中年女人和老板揪打起来,且已“溃不成军”。后来有人报了案,“110 ”到来后他终于弄懂了缘由:原来,她15岁的儿子已沉溺网游两年,在打骂皆于事无补的情况下,她索性将儿子锁在家中, 结果,儿子竟从三楼的窗子爬出来,“冒着生命危险”逃到网吧继续网游……她是来质问网吧老板的:不是规定未成年人不得 入内吗?为什么还放我的儿子进去?结果引发激烈冲突……

  但是,令他更忧心的是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公安局让这位母亲去找教育局、教育局让她去找文化局、文化局又让她去 找公安局。最后,无奈的母亲只好来到政府门口,寄望于政府救救他的孩子……就在当地政府门口,他看见那位母亲满脸泪水 ,几近绝望地对他说:我儿子网游成瘾,不但没人管,连一个听我倾诉的人都没有!

  经历这两件事后,张春良决定将“网溺”作为个人专门的研究课题,在书里,他这样记述自己的决定:“它不仅是一 个学术课题,更是一种社会实践、一场行动,像梁漱溟先生的乡村建设实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改造乡村社会的实验那样—— 因为它的目标绝不止写出一份研究报告。”

  立意之远,方知行动之艰,尤其此后的“张潇艺事件”,使得张春良的“网溺课题”确实不再是一份“报告”,它终 与现实血刃相见。

  思索

  2005年1月20日,在回家的路上张春良随意翻阅着当日的京华时报。一则黑色标题赫然入目《网游少年死别虚 拟世界》,报道整整占据了半个版面。张春良的神经,被紧紧地攥住了。

  报道说:“一位家住塘沽区的13岁少年,在到网吧连续上网36个小时后的一天早晨,纵身从24层的高楼跳下。 少年留下了8万字的网游笔记和4封遗书。遗书中写道:‘我崇拜的是S.H.E、守望者,他们让我享受到一种快乐的感觉 。我有三个知心朋友:尤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这些,都是网络游戏中的角色,而这个少年,便是张潇艺。

  张春良合上报纸,心随暮色沉入黑暗。他在想,此刻,张潇艺的父母在做什么?他们在抱着儿子的遗像痛哭吗?父亲 在安慰母亲吗?可是有人来安慰父亲吗?这一对中年丧子的夫妇,又该如何度过这个以及余生的漫漫长夜?

  1月23日,张春良驱车前往天津,直到次日,终于找到张家的确切地址——那栋24层的高楼。他乘上电梯,到达 21层,敲门,静候,无人回应。

  “下午,再次登门。屋内传来一个女人的哭泣声和众人的劝慰声,我正欲叩门的手停住了:此刻,一个陌生人的到访 ,合适吗?我站在门口,沉思半晌,终于打消了调查的念头,返身回京。”

  此后,陆续有一些失实报导将张潇艺之死归责于其父母教育不当,彼时的张春良即将为人父,耳边时常回想起张潇艺 母亲悲痛的哭声,他凭直觉认为,父母是无罪的。

  那么,谁该来为此负责?

  一个月后,张春良再次前往天津,却得知张家已搬离原址。第三次无功而返。

  之后,他一边寻找张家,一边继续调查。一年多来,他共走访全国各地260家网吧,调查了700余例因青少年迷 恋网络游戏而引发的悲剧。也就是这些悲剧,使得他为张潇艺追讨法律权益的信念日益明确。

  5月,在一家杂志社的帮助下,张春良终于得到张潇艺父亲张建华的联系方式……

  他的直觉是准确的,事实上这对父母一直以温和理性的态度对待沉溺网游的儿子,令他们最不能接受的是,孩子出事 后只想讨个说法的他们找过许多相关部门,但是所有部门都把他们推来挡去,没人肯负这个责任。

  受美国烟草赔偿案的启发,在前后共走访张家13次之后,张春良决定:开始一场针对网络游戏产业的公益诉讼!

  行动

  在得到张建华夫妇的代理授权后,张春良又先后接受了63位家长、26个网游受害家庭出具的授权书,2005年 11月17日,张春良以诉讼代理人的身份,代表他身后这26个家庭,正式向天津市塘沽区法院递交诉讼状,向“魔兽争霸 ”生产商——美国暴雪公司提起侵害赔偿公益诉讼。

  诉讼要求是:“在此类产品包装、说明书和游戏界面明示其暴力、血腥内容和程度,明示‘过度游戏导致沉溺、损害 健康’或类似的警示语,采取技术手段防止沉溺的发生,并要求对受害人死亡损失索赔10万元。”

  然而,立案请求在天津屡受挫折。春节后,因“魔兽争霸”的中国代理商在北京,张春良将诉状改递北京市某区法院 ,依然石沉大海。直至今年4月27日,终于在朝阳法院立案。

  如此境遇他有所准备,他认为自己发起公益诉讼的目的,正是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推动政府立法规范。

  因为官司,张春良接到过匿名恐吓电话;对他的攻击谩骂更时常见诸网络;2005年2月创办的网络沉溺公共救助 网频遭黑客攻击。一次他打开网页,一行黑字直刺双眼:“警告你少管网络游戏的闲事!”

  但是,受到恫吓的同时,他更多地是接到家长的鼓励电话以及曾经沉溺网游的孩子的忏悔。他的手机里保存着孩子们 发给他的短信,那些忏悔令他欣慰的同时,更给了他前行的力量。

  2005年10月,张春良号召成立目前国内首家“网瘾防治研究中心”,在“中心宗旨”中提到:“通过广泛探讨 ,研究解决网络沉溺的方法,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中国网络游戏产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为青少 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国民素质的提高,为建立和谐社会作出贡献。”2006年起,“保护网瘾少年全国大行动”在全国范围 内开展,行动中包括“奥运冠军与网瘾少年座谈并签名活动”、举办“戒除网瘾”夏令营、与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合作成立“ 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网络维权专项基金”、帮助遭受网络侵害的青少年维权,推动中国立法向前发展等11项内容,更为难能 可贵的是,“中心”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被张春良感动而后自愿加入的志愿者!

  2005年底,张春良被评为CCTV十大法制人物,他坦言自己没有做公众人物的能力,荣誉不能改变生活,正如 再艰难的环境也不该削弱一个学者的良知与责任。这个不过刚刚30岁、早年在部队里曾以一篇《回答祖国、回答人民、回答 马克思主义、回答世界、回答未来》轰动整个军队的青年,依旧葆有那一腔热血,当这热血融和了思想的理性与行动的坚硬, 那是一个绝不肯麻木、淡漠与随波逐流的人于时代刀锋上的行走。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