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天崩地裂》第二集-地底的秘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17:57 央视《探索·发现》
《天崩地裂》第二集-地底的秘密

《地底的秘密》剧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天崩地裂》第二集-地底的秘密

《地底的秘密》剧照


《天崩地裂》第二集-地底的秘密

《地底的秘密》剧照


  字幕:1976年7月31日 唐山

  在这本书中记录了一位这样的母亲,

  她不相信从废墟中扒出的孩子已经死亡

  她推着孩子的尸体找到医生

  经医生再次确认,孩子已经死亡

  这位母亲终于决定,放弃自己的孩子

  她再次走向了废墟,走向了救人的队伍。

  我们无法知道这位母亲离去后的心情,但是我们知道这样的母亲和这样的事情,在那里随时都在发生着。地震伴随着人类的死亡,充斥着这里每一寸的土地,绝望的无奈和烟尘一起在空气中弥漫。

  从1966年邢台

地震,到1976年唐山地震,这十年是中国地震高发的十年,也是中国地震预报发展的十年。令人惊叹的是,在这十年间,有一群地震专家,他们不计个人安危,不计成败。冲向危险之地,追赶着地震,寻找着地震。

  《地底的秘密》

  字幕:1966年3月8日 邢台

  不难想象在那样一个充满危机,彷徨,茫然的时刻,智者的决断无异于黑暗中闪过的流星,为迷茫的人指明了方向。总理对年青的地震队员提出:“希望能在你们这一代解决地震预报这一世界难题。”

  从此以后,预报地震成为地震队员们唯一的目的。人定胜天的口号响彻邢台。

  身在震区的百姓大多从未经历过地震,因此惊慌和恐惧迅速蔓延。荒诞的传说,和离奇的想象充斥在灾区。

  [李凤杰:]就是人们对地震没有认识的时候,他们说这底下有一个妖精在那儿翻身,还有的说是谁做了坏事了。

  广宗县李怀村村民传出,3月27日玉皇大帝要在威县西平镇降临的说法。于是无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自备干粮贡品。相继出发,在威县西平镇聚众虔诚的祈祷,等待着。然而遗憾的是玉皇大帝并没有出现,余震依然不断。

  预报地震必须先要了解地震,然而地震是来自地下数十公里的深处,如此深度的地质构造,人类科技至今仍无法探知,更何谈了解地震的成因。年轻的地震队员们在充满了蒙昧和危机的环境中摸索着,开始了艰苦而冒险的地震预报事业。可以想象在贫困而艰苦的40年前,中国人要完成的是一个怎样艰巨的任务。

  字幕:2005年 唐山 杨关林村

  今年已经七十二岁的地下水研究专家汪成民,是三十年前京津唐地震监测小组组长。三十年来一直为没能在唐山地震来临之前做出成功预报而深深地遗憾着。

  唐山大震发生后,预报余震成为了抢险救灾中重要的部分。

  当年,这口“发出怪声的水井”可谓赫赫有名。然而遗憾的是,它的发现却是在唐山7.8级大震之后。

  汪成民研究地下水与地震的关系,始于1966年3月8日邢台大地震之后。

  字幕:1966年3月9日 邢台

  1966年3月9日刚从苏联学成回国的汪成民,被急召赶赴邢台震区,从事地震预报研究。经过一天一夜的颠簸,来到靠近地震震中的隆尧县牛家桥,汪成民一进灾区就被眼前的奇景惊呆了。

  [汪成民:]到了现场以后,第一现场就看见地全是一个一个像金字塔一样的土堆,从土堆中间跑出一个眼大量往外滋水,有的还喷出来有一二十公分高,当时我没见过这现象,虽然我是学水文地质在苏联待了很多年,我们学这一行的,可是没看过地面上出来一批像喷泉,几千几百个喷泉,特别怪。

  这种喷砂冒水异常,是地下岩石错动造成的,通常在震前或震后都会出现。然而由于这类异常的区域和面积非常大,因此很难成为准确预报地震的依据。通过调查了解,地震之前在地震区域周围都会出现一些奇异的现象,这被称为前兆异常。然而这些异常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倒底怎样区分什么是真正的地震前兆异常,什么是自然现象。成为困扰着地震队员们最大的问题,因此队员们更加积极的寻找着,更加有效的报震手段。

  虽然地下深处构造的变化情况,人们当时还无法了解,但是人们通过看到的大量奇特现象确认,这一定和地震有关。于是专业人员和群众一起摸索着发明了很多仪器,和观测手段。

  这是观测地下电流变化的土地电仪。

  这是辽宁金县地倾斜观测仪。

  这是水氡观测仪。

  由于地震的复杂性和地域性,预报地震必须要依靠广泛的群众基础。于是人们又发明了靠肉眼和统计方法,观察动物行为异常的宏观观测法。于是从邢台开始,著名的群测群防报地震的运动,在全国发展了起来。

  自从3月8日6.8级大震过后,刚刚发明的几种观测手段果然有了反应,但是这些土仪器的反应经常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灵敏。

  [姚振兴:]现在说起来挺有意思,搞地应力的,结果当时仪器没过关,地应力嘛应该放在地下才能测量,他放到树上它也能测出来,所以大家就不太相信。所以我听他跟上面报道,我觉得好笑。

  这些干扰事件不断的发生,渐渐的使地震队员们意识到,也许预报地震,急需找到一种,高效、可靠、准确的预报方法。于是从那时起仪器干扰和稳定性的问题便成为了困扰地震预报几十年的难题。

  [姚振兴:]有一次我们在帐篷里面讨论,那天晚上讨论,当时好像觉得是不是,感到有点儿不太正常,就是地震不是天天有记录嘛,感到有点儿不太正常。3月8号这个地震这么大,余震是很多的,有一天觉得好像是不是少了一点,这是一个感觉,还有有些从野外调查回来的同志,他们说,看到好多野外不是回来比较晚嘛,提着大灯,看见一些耗子乱跑,然后当时大家觉得是不是会有发生地震。当时有这么个在讨论这件事情,当时好像,除了那个救灾部队以外,我们好像在我们那个驻地里边,好像有国务院派了一个部队在那儿,有个参谋在那儿,我们讨论的时候他听见了。

  于是这位不知名的参谋竟真的发布了救援命令,然而当大量军人赶到预报地点后,等待了很久,地震并没有发生。

  历史上这样失败的预报还有很多,但是这些失败本身却提出了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一个错误的地震预报,其后果也许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在后来的地震预报工作中,反复落实异常情况成为了,保证预报成功的重要手段。

  [姚振兴:]后来我觉得这个东西太难了。因为它看不到,摸不到,像

天气预报看到了它还报不出来,那地震地下到底什么?看不见摸不着,有的时候好多属于那种经验性的,不是理性的东西,所以它这个成功率还是很低的。

  3月8日大震之后,震情依然没有好转。这时全国各地救灾物资源源不断运抵邢台,与此同时又有几拨不怕死的年轻人,也陆续赶到了级震区。

  李志勇当时只有20岁,接触地震时间不长,只负责记录监测数据的工作。

  [李志勇:]哪危急,哪发生小震了,我就带着一个小的记录仪和记录器,地震仪、地震器,到现场去观测,等于就是有点先锋的尖兵似乎的,哪发生了就去哪。

  高旭66年刚刚毕业大学生,3月15日,也来到了邢台震区。

  [高旭:]我们这些在校的学生就负责架台,架临时的地震台网来记录地震,监视地震活动。我就和另外一个同学就分配到宁晋县去架台。

  字幕:1966年3月22日 邢台 宁晋县

  李志勇在监测地震的同时,正在搞地震科普宣传。

  [李志勇:]老百姓害怕地塌陷下去变成海,有这种说法,所以老百姓的心理非常恐慌。实际上我们知识也并不太多,但是根据学习班的知识,就给群众讲,这是构造性地震,不会塌陷下去的,大家伙儿放心。

  与此同时[高旭:]也正在走乡穿村,考察地震。

  [高旭:]3月22号中午,我们正在灾区进行破坏情况的考察,好像走在一个村子里。

  下午4点19分,邢台最大的一次余震,突然爆发了,震中地点耿庄桥。

  [李志勇:]正在这讲解当中,又发生了7.2级地震,这个地震发生的时候,地下就跟汽车往上来了,从地底下震荡上来了

  [高旭:]忽然大地震震动了,从来没有遇到过那种情况,人根本站不住了,

  ……当时我觉得这么大的一个地震,会不会塌下去,我心里也有点怀疑,

  [高旭:]我当时很好奇,刚毕业的学生,就看大地就像海里的波浪一样滚来滚去,树就是摆到几乎到地平线了。

  [李志勇:]虽然没有喊出来,但是心里还是比较清楚的,一边晃动当中,就看到周围地下冒水、冒沙,水哗哗的流出来。

  [高旭:]当时也不知道害怕,就觉得很离奇,这就是大地震。大概那个地震离我们当时所在的地方也就是20来公里。

  [李志勇:]震动了一段时间以后逐渐平静,以后我们又赶紧地给群众讲,还是讲解这个是构成性地震,更明确了,这么大地震没有塌陷下去,肯定就是构造性地震,不会发生塌陷下去的情况,所以大家伙儿放心。

  [高旭:]大家站起来看,稻田里头已经全是裂缝、喷沙、冒水的现象很普遍,公路也都裂开了。有的裂的,我看见是一个马车,大概四个轱辘有三个轱辘陷进去了,拉车的马还在大裂缝里,出不来了。

  人在震中仿佛一粒灰尘般渺小的无足轻重,这群来到震区的年轻人,本可以自由选择命运,然而他们的选择却是留在震中。

  [高旭:]我们是搞地震的,可能是有这个天赋,有点不怕死。

  依当时的条件,人们根本无法预知要发生这次7.2级大地震,更不可能知道这后面是否还有更大的地震。在这天崩地裂般的灾难面前,只有勇气是远远不够的,人们将怎样抉择。

  [李凤杰:]3月22号大地震以后,有几天,每天晚上一到天黑就来几个老大娘,就坐在我们账篷的门口,我们起初不知道,她们是干什么,是借着我们账篷电灯还是什么,后来她们每天都来。后来有一天,我们就问她,我说大娘你们有什么事吗?她说没有。我说你们坐在这儿,是不是家里没灯。她们说不是,我是要看你们晚上走不走。我跟她说,谁告诉你们,我们要走。她说,你看,22号大地震之前,20号你们就走了两个专家。你们晚不走,早不走,你们一走,就来了大地震。后面她还说了一句,你们迟不来,早不来,你们一来,我们这儿就发生地震。

  工作中无意的巧合,在别人眼中竟成为了预报地震的凭据。[李凤杰:]思索着,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两天前,3月20日曾有一组小震群出现在耿庄桥东北部。但今天7.2级大震发生之后,再来回顾这两次震情数据时,队员们惊奇的发现,原来耿庄桥东北部恰恰是这次大震的震中区。那么20日的小震群发生,和两天后发生的大地震之间如果不是巧合,那么就一定有着某种必然的关联。

  [李凤杰:]我们那个时候,依旧是隐隐约约或者说是模模糊糊的,觉得有这个地方应该注意。但是还不敢说是预报,只是说有这么一个想法。

  先是密集的小震群,然后平静下来,最后突然发生大地震。

  字幕:3月26日

  [李凤杰:]就是在26号的零点,到10点,有一组6、7个地震。但11点以后,一直到晚上,一个地震都没有。

  奇怪的小震群再次出现。然后却是异常的平静,队员们渐渐开始紧张了起来。

  ……当时我们就感到平静得可怕。

  [李凤杰:]等人迅速决定会商。

  ……大家就坐到一起,就把自己掌握的情况,汇报了一下。还有一个,就是分析组提出来一个,有一个震向比较特殊的小震,在附近发生了。第三个,就是原来不太常见的老鼠,突然那天多起来了,第四个,就是说,我们附近还有别的地方,河沟,水涨起来了。第五一个在晚上8点40的时候,我们收那个地磁台出现了干扰,电磁波的干扰。

  当时大家认为,异常如果只孤立存在,并不足虑。然而这次同时出现的大量异常,一定对应着一个隐藏的危险。

  ……所以根据这五个情况,我们判断,在最近要发生一次6级左右的地震。

  李凤杰和队员们判断的6级地震,虽然论据充分。然而此时仍然没人敢下预报决断。

  [李凤杰:]因为当时还不敢,地震预报究竟不是这个说报了,就行的。如果报了引起群众的慌乱、外逃,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

  于是会商仍然在精推细敲,而时间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着。这是地震预报中最艰难的时刻,抉择。在任何地区,任何国家,地震预报的发出都不属于个人行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承担得起预报错误所造成的后果。

  [李凤杰:]我们队里正式发布这个意见,是23点,大家形成一致了。

  到这时,所有会商的队员一至通过,发布预报,从此以后一致通过成为了预报地震的必要条件。

  ……由我来向北京中国科学院指挥中心来报告这个,就是最近要发生一次6级左右的强震。他们就问我理由,我跟他把刚才说的一一往下列举。还没有列举完,地震已经来了。

  1966年3月6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密集,平静,大震,这一地震规律的发现,在后来大震频发的十年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李凤杰:]我们第一次正式的,试报地震有了一个结果

  邢台地震死亡8千余人,伤3万8千余人,波及100多个县市。因此被称为巨灾。这次巨灾的发生,正式拉开了中国近代十年地震灾难的序幕。同时这次地震也成为了中国地震预报开始的标志。从此以后全国各地,研究地震的人源源不断赶到邢台,感受地震,研究地震。他们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至今却依然坚守在这片脆弱而颤抖的大地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